用父愛培養(yǎng)小小男子漢(爸爸篇) 男孩教育
父母課堂 由土鳳凰供稿
男孩和女孩是不同的。在嬰兒期和學(xué)步期,年幼的男孩沐浴在母親女性的溫柔懷抱中。那時父愛是重要的,但母愛是首要的。但是,再過3~5年,小男孩便開始故意和媽媽拉開距離,而努力去建立一種男性身份。
一個剛剛讀小學(xué)一年級的小男孩,常常有意識地模仿爸爸的男性風(fēng)格特點。在一家人乘車外出時,小男孩經(jīng)常會熱情地招呼爸爸:“爸爸,快來,我們男的坐前排,女的坐后排。”
事例中,這個小男孩就是想讓別人知道:他是像爸爸一樣的一個“家伙”。這就是他在刻意地模仿爸爸的動作行為和男性風(fēng)格。
其實,對于男孩來講,父親的影響遠不止這些。一位老板曾這樣表述他選擇男性雇員的標準:“我注意的首先是那個人和他父親的關(guān)系。只要他得到過他父親的愛、尊重他的權(quán)威,那他就有可能成為一名很好的雇員。”他還補充說:“我不會雇傭一位反抗自己父親的年輕人。他在我這里也會惹麻煩的。”
這位老板的選人標準也許有失偏頗,但卻反映出了一個不能被忽視的道理:父親所給予兒子的健全的男性作風(fēng)模式,無疑是其在今后能夠順利發(fā)展的基礎(chǔ)和推動劑。
在父親角色缺失的情況下,男孩的損失要大于女孩。很多社會學(xué)家甚至認為,男孩80%的時間和母親在一起,他們長大以后不知道怎樣做男人。男人不知道怎樣做男人,就會越來越像個長不大的大孩子。
某位感情纖敏的女作家,她的多愁善感也傳染給了與之形影相隨的兒子。兒子6歲不敢走夜路,關(guān)了燈不敢入睡,喜歡積木及小貓釣魚之類的女孩常玩的玩具,喜歡奶聲奶氣地認母親的好友做“干媽”,喜歡穿花衣服,他甚至不喜歡“野小子”們的游戲:爬樹、堆沙、玩泥巴……女作家憂愁起來,她說:“他哪像個虎頭虎腦的小男孩呢?”
這位女作家的擔憂絕非空穴來風(fēng),男孩不像男孩,便會引發(fā)很多問題:遭同齡人欺負、“娘娘腔”、同性戀……由此可見,父愛對男孩的影響有多么重要。
給父親的建議
既然父親對男孩的影響如此巨大,那么,做父親的該如何用自己的愛培養(yǎng)出了不起的男子漢呢?
方法一:父親要給男孩做出榜樣
一個人非常喜歡喝酒,每天下班后,他都要到附近的酒館喝幾杯,經(jīng)常喝到半夜才醉醺醺地回家。
有一天,天空下起鵝毛大雪,積雪把路鋪了厚厚的一層。下班后,他和往常一樣向酒館走去,走著走著,他聽到后面發(fā)出奇怪的聲音。他回頭一看,原來是放學(xué)的兒子。
兒子正順著父親的腳印走過來,他的小臉因為興奮而漲得通紅:“爸爸你看,我正在踩著你的腳印呢!這多有趣!”
兒子的話讓父親心頭一震,他立刻意識到:“如果我去酒館,兒子順著我的路走,也會找到酒館的。”
父親馬上改變了行走的路線,向家的方向走去。從那以后,他改掉了喝酒的習(xí)慣,再也沒有去酒館。
父親可能沒有意識到,你的男孩就像一個永不停息的小雷達,正在專注地觀察你的一舉一動,并模仿各種被你忽略的瑣碎細節(jié)。
如果你經(jīng)常酗酒,那么你的兒子可能也會成為酒鬼;
如果你經(jīng)常對妻子發(fā)火,你的兒子也會脾氣粗暴;
如果你不尊重你的父母,你的兒子也不會認為自己有必要尊重你。
身教重于言傳。父親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句話、每一個舉動都會被男孩收入眼中、心中。如果父親自己行為不端,又怎么要求孩子不出差錯?
教育孩子的實質(zhì)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則是父母影響孩子最有力的方法。要想把兒子培養(yǎng)成合格的男子漢,作為父親首先就要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男人。父親應(yīng)該意識到,自己就是男孩的摹版,如果希望“復(fù)制”出讓人驚嘆的效果,就必須把自己刻畫得精細些。
方法二:既要注重身教又要注重言傳
作為父親,你在生活中努力扮演著榜樣的角色,同時,你還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像那些優(yōu)秀的成功人士一樣,具備一切優(yōu)秀的品質(zhì):誠實、樂觀、積極向上、有頭腦、有能力……
但是,父親的這些“希望”并不是很輕易就能夠?qū)崿F(xiàn)的。對于父親而言,“身教言傳”不僅是一種責(zé)任,更是最適合小男孩的教育手段。要知道,男孩是“尚在接受培訓(xùn)的男人”,他們出于本能的行為習(xí)慣需要父親的“循循善誘”。同時,與男孩交流,用語言把調(diào)皮、不懂事的男孩教育好,也是一門深奧的藝術(shù)。
小志開始住校了,父親和他約定,每個月月初給他寄500元錢作為一個月的生活費。
小志還是頭一次掌管這么多錢。最初的一個月,他完全沒有節(jié)約的觀念,三天兩頭跟同學(xué)朋友在餐館揮霍。結(jié)果一個月還沒有過完,他的口袋里就所剩無幾了。小志沒有辦法,只好向父親求援。父親容忍了他的做法,提前把第二個月的生活費寄了過來。
然而小志并不覺得自己有什么不對。第二個月剛過了一半,他就“預(yù)支”了第三個月的錢,然后在第三個月開始不久就捉襟見肘。于是小志只好打電話回家:“爸爸,我餓壞了。能把下個月的生活費給我嗎?”
“孩子,餓著吧。”這一次,爸爸很干脆地拒絕了,沒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生活真是太奇妙了。在那之后只有50元錢的半個月里,小志絞盡腦汁節(jié)衣縮食,居然也熬過來了。從那以后,小志學(xué)會了精打細算……
也許小志的父親并不在乎兒子一個月多花幾百元的生活費;也許小志的父親在兒子很小的時候,就有意識地做兒子“勤儉節(jié)約”的榜樣……但是,任何一種可能都沒有他的那句話——“孩子,餓著吧”所起的作用大。這句話讓小志學(xué)到了很多:節(jié)約、做事有計劃、自立……或許還有更多。
由此可見,“言傳”與“身教”相結(jié)合,對男孩的教育才是最有效果的。
方法三:父親對男孩要多一些寬容
男孩總有一些讓父親氣得怒火沖天的辦法。他會把最好的雨具扔到一邊,而自己卻在淋雨的過程中玩得不亦樂乎;他會把眼鏡弄丟,把照相機掉在地上;他常常會扮演冒失鬼、不負責(zé)任、調(diào)皮搗蛋的角色……
面對這些情況,父親不應(yīng)該有太多抱怨,因為你也做過男孩,也曾經(jīng)使自己的父親氣得發(fā)瘋過,所以你最好的選擇就是:對小“搗蛋鬼”寬容一點。
著名畫家達·芬奇的父親彼特羅培養(yǎng)孩子的信條是:給孩子最大的自由,讓孩子發(fā)展自己的興趣。
6歲那年,達·芬奇上學(xué)了,在學(xué)校里學(xué)了很多知識,但對繪畫最感興趣。一天,他上課不專心聽講,還給老師畫了一幅速寫。老師很生氣,把達·芬奇的父親請到學(xué)校,讓他好好教育調(diào)皮的兒子。
回到家后,父親不僅沒有生氣,反而夸獎達·芬奇畫得很好,并決定培養(yǎng)他在繪畫這方面的能力。16歲那年,父親把達·芬奇帶到畫家維羅奇奧那里學(xué)畫畫。在維羅奇奧的指導(dǎo)下,達·芬奇刻苦學(xué)習(xí),掌握了很多繪畫技巧,終于成為一代大畫家。
如果彼特羅先生從兒子的學(xué)?;貋碇?,不是鼓勵兒子,而是“賞”兒子一頓打罵,也許一位天才的畫家就會這樣消失。
因此,那些總是抱怨孩子不聽話、不上進、不成才的父親,我們是不是也應(yīng)該反省一下,我們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我們是不是不能容忍孩子的一點點錯誤呢?其實,男孩并不是不懂事,當他做錯事情時,你沒有批評他,反而原諒他、鼓勵他,他往往會努力改正自己的缺點、錯誤,以回報你的寬容。
但是,父親也應(yīng)注意,對孩子的寬容要有一個“度”,要在孩子意識到自己錯誤的基礎(chǔ)上寬容他。如果對孩子所有的錯誤都一味寬容,那便成了“縱容”孩子犯錯誤,從而使教育的結(jié)果事與愿違。
一個剛剛讀小學(xué)一年級的小男孩,常常有意識地模仿爸爸的男性風(fēng)格特點。在一家人乘車外出時,小男孩經(jīng)常會熱情地招呼爸爸:“爸爸,快來,我們男的坐前排,女的坐后排。”
事例中,這個小男孩就是想讓別人知道:他是像爸爸一樣的一個“家伙”。這就是他在刻意地模仿爸爸的動作行為和男性風(fēng)格。
其實,對于男孩來講,父親的影響遠不止這些。一位老板曾這樣表述他選擇男性雇員的標準:“我注意的首先是那個人和他父親的關(guān)系。只要他得到過他父親的愛、尊重他的權(quán)威,那他就有可能成為一名很好的雇員。”他還補充說:“我不會雇傭一位反抗自己父親的年輕人。他在我這里也會惹麻煩的。”
這位老板的選人標準也許有失偏頗,但卻反映出了一個不能被忽視的道理:父親所給予兒子的健全的男性作風(fēng)模式,無疑是其在今后能夠順利發(fā)展的基礎(chǔ)和推動劑。
在父親角色缺失的情況下,男孩的損失要大于女孩。很多社會學(xué)家甚至認為,男孩80%的時間和母親在一起,他們長大以后不知道怎樣做男人。男人不知道怎樣做男人,就會越來越像個長不大的大孩子。
某位感情纖敏的女作家,她的多愁善感也傳染給了與之形影相隨的兒子。兒子6歲不敢走夜路,關(guān)了燈不敢入睡,喜歡積木及小貓釣魚之類的女孩常玩的玩具,喜歡奶聲奶氣地認母親的好友做“干媽”,喜歡穿花衣服,他甚至不喜歡“野小子”們的游戲:爬樹、堆沙、玩泥巴……女作家憂愁起來,她說:“他哪像個虎頭虎腦的小男孩呢?”
這位女作家的擔憂絕非空穴來風(fēng),男孩不像男孩,便會引發(fā)很多問題:遭同齡人欺負、“娘娘腔”、同性戀……由此可見,父愛對男孩的影響有多么重要。
給父親的建議
既然父親對男孩的影響如此巨大,那么,做父親的該如何用自己的愛培養(yǎng)出了不起的男子漢呢?
方法一:父親要給男孩做出榜樣
一個人非常喜歡喝酒,每天下班后,他都要到附近的酒館喝幾杯,經(jīng)常喝到半夜才醉醺醺地回家。
有一天,天空下起鵝毛大雪,積雪把路鋪了厚厚的一層。下班后,他和往常一樣向酒館走去,走著走著,他聽到后面發(fā)出奇怪的聲音。他回頭一看,原來是放學(xué)的兒子。
兒子正順著父親的腳印走過來,他的小臉因為興奮而漲得通紅:“爸爸你看,我正在踩著你的腳印呢!這多有趣!”
兒子的話讓父親心頭一震,他立刻意識到:“如果我去酒館,兒子順著我的路走,也會找到酒館的。”
父親馬上改變了行走的路線,向家的方向走去。從那以后,他改掉了喝酒的習(xí)慣,再也沒有去酒館。
父親可能沒有意識到,你的男孩就像一個永不停息的小雷達,正在專注地觀察你的一舉一動,并模仿各種被你忽略的瑣碎細節(jié)。
如果你經(jīng)常酗酒,那么你的兒子可能也會成為酒鬼;
如果你經(jīng)常對妻子發(fā)火,你的兒子也會脾氣粗暴;
如果你不尊重你的父母,你的兒子也不會認為自己有必要尊重你。
身教重于言傳。父親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句話、每一個舉動都會被男孩收入眼中、心中。如果父親自己行為不端,又怎么要求孩子不出差錯?
教育孩子的實質(zhì)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則是父母影響孩子最有力的方法。要想把兒子培養(yǎng)成合格的男子漢,作為父親首先就要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男人。父親應(yīng)該意識到,自己就是男孩的摹版,如果希望“復(fù)制”出讓人驚嘆的效果,就必須把自己刻畫得精細些。
方法二:既要注重身教又要注重言傳
作為父親,你在生活中努力扮演著榜樣的角色,同時,你還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像那些優(yōu)秀的成功人士一樣,具備一切優(yōu)秀的品質(zhì):誠實、樂觀、積極向上、有頭腦、有能力……
但是,父親的這些“希望”并不是很輕易就能夠?qū)崿F(xiàn)的。對于父親而言,“身教言傳”不僅是一種責(zé)任,更是最適合小男孩的教育手段。要知道,男孩是“尚在接受培訓(xùn)的男人”,他們出于本能的行為習(xí)慣需要父親的“循循善誘”。同時,與男孩交流,用語言把調(diào)皮、不懂事的男孩教育好,也是一門深奧的藝術(shù)。
小志開始住校了,父親和他約定,每個月月初給他寄500元錢作為一個月的生活費。
小志還是頭一次掌管這么多錢。最初的一個月,他完全沒有節(jié)約的觀念,三天兩頭跟同學(xué)朋友在餐館揮霍。結(jié)果一個月還沒有過完,他的口袋里就所剩無幾了。小志沒有辦法,只好向父親求援。父親容忍了他的做法,提前把第二個月的生活費寄了過來。
然而小志并不覺得自己有什么不對。第二個月剛過了一半,他就“預(yù)支”了第三個月的錢,然后在第三個月開始不久就捉襟見肘。于是小志只好打電話回家:“爸爸,我餓壞了。能把下個月的生活費給我嗎?”
“孩子,餓著吧。”這一次,爸爸很干脆地拒絕了,沒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生活真是太奇妙了。在那之后只有50元錢的半個月里,小志絞盡腦汁節(jié)衣縮食,居然也熬過來了。從那以后,小志學(xué)會了精打細算……
也許小志的父親并不在乎兒子一個月多花幾百元的生活費;也許小志的父親在兒子很小的時候,就有意識地做兒子“勤儉節(jié)約”的榜樣……但是,任何一種可能都沒有他的那句話——“孩子,餓著吧”所起的作用大。這句話讓小志學(xué)到了很多:節(jié)約、做事有計劃、自立……或許還有更多。
由此可見,“言傳”與“身教”相結(jié)合,對男孩的教育才是最有效果的。
方法三:父親對男孩要多一些寬容
男孩總有一些讓父親氣得怒火沖天的辦法。他會把最好的雨具扔到一邊,而自己卻在淋雨的過程中玩得不亦樂乎;他會把眼鏡弄丟,把照相機掉在地上;他常常會扮演冒失鬼、不負責(zé)任、調(diào)皮搗蛋的角色……
面對這些情況,父親不應(yīng)該有太多抱怨,因為你也做過男孩,也曾經(jīng)使自己的父親氣得發(fā)瘋過,所以你最好的選擇就是:對小“搗蛋鬼”寬容一點。
著名畫家達·芬奇的父親彼特羅培養(yǎng)孩子的信條是:給孩子最大的自由,讓孩子發(fā)展自己的興趣。
6歲那年,達·芬奇上學(xué)了,在學(xué)校里學(xué)了很多知識,但對繪畫最感興趣。一天,他上課不專心聽講,還給老師畫了一幅速寫。老師很生氣,把達·芬奇的父親請到學(xué)校,讓他好好教育調(diào)皮的兒子。
回到家后,父親不僅沒有生氣,反而夸獎達·芬奇畫得很好,并決定培養(yǎng)他在繪畫這方面的能力。16歲那年,父親把達·芬奇帶到畫家維羅奇奧那里學(xué)畫畫。在維羅奇奧的指導(dǎo)下,達·芬奇刻苦學(xué)習(xí),掌握了很多繪畫技巧,終于成為一代大畫家。
如果彼特羅先生從兒子的學(xué)?;貋碇?,不是鼓勵兒子,而是“賞”兒子一頓打罵,也許一位天才的畫家就會這樣消失。
因此,那些總是抱怨孩子不聽話、不上進、不成才的父親,我們是不是也應(yīng)該反省一下,我們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我們是不是不能容忍孩子的一點點錯誤呢?其實,男孩并不是不懂事,當他做錯事情時,你沒有批評他,反而原諒他、鼓勵他,他往往會努力改正自己的缺點、錯誤,以回報你的寬容。
但是,父親也應(yīng)注意,對孩子的寬容要有一個“度”,要在孩子意識到自己錯誤的基礎(chǔ)上寬容他。如果對孩子所有的錯誤都一味寬容,那便成了“縱容”孩子犯錯誤,從而使教育的結(jié)果事與愿違。
上一篇:教育男孩子的52條金句推薦
下一篇: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男子漢氣概(媽媽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