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駒:長空殺敵名留青史 優(yōu)良家風薪火相傳 家風文化
家風家訓 由小雪供稿安家駒
安家駒(1910-1940年),廣東省高要縣新橋鎮(zhèn)多等村人。1927年家駒初中畢業(yè),時值南京交通技術(shù)學校首屆招生,他慕名前往南京投考。錄取后在該校學習一年,勤奮攻讀,成績過人,后被保送入南京航空學校深造。1936年在航空學校首屆畢業(yè),被派到空軍第十二中隊任飛行戰(zhàn)斗員。
為國捐軀,雖死猶榮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后,安家駒任空軍轟炸機隊中隊長,經(jīng)常駕機率領(lǐng)機隊轟炸日本侵略軍基地,出沒于上海、南京長江一帶上空,狠狠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他母親得知后,為有這么一個好男兒感到光榮與自豪,即馳書勉勵,告誡其切勿急躁以防危險。安家駒答復道:“危險”二字在我字典中找不見,人生總有一死,若為國家而死,死得其所,死得光榮,有何懼哉?
安家駒在迎擊進犯長沙市的日機時,發(fā)現(xiàn)有一敵機尾隨,就故意在空中打了幾個翻滾直下,以迷惑對方,隨后突然駕機騰上,對準敵機掃射,使之墜毀。但安家駒頸部因此受傷,回家鄉(xiāng)休養(yǎng)了一段時間。安家駒對父母說:“我的生命屬于國家、屬于人民。國難當頭,為國家獻身是軍人的榮耀。”
1940年,日本侵華派遣軍司令岡村寧次,出動陸、海、空三軍進犯武漢。安家駒率領(lǐng)一個中隊,轟炸駐在長江江面的日本艦艇,前后三天炸沉日艦3艘,給予日軍沉重打擊。岡村寧次惱羞成怒,即指派50余架飛機,輪翻轟炸武漢空軍機場。家駒面對強敵,絕不畏懼,親率機隊,奮勇迎擊。在同年6月10日一次激烈空戰(zhàn)中,安家駒擊落敵機3架,與敵機空戰(zhàn)達30分鐘,終因敵眾我寡,陷入敵機包圍之中。當彈藥耗盡,情況危急之際,決心與敵拼搏到底,最后他看準其中一架敵機猛撞過去,結(jié)果機毀人亡,與敵同歸于盡。安家駒為保衛(wèi)祖國壯烈捐軀,犧牲時年僅29歲。
優(yōu)良家風,薪火相傳
七十多年歲月變遷,村子幾經(jīng)改造,安家駒的故居仍保存完好。他的故事也在安氏后人中代代流傳,從八十多歲的老人到十幾歲孩子都知道他。
“我的三叔安家駒是高要第一位空軍飛行員,他曾率隊炸沉駐在長江江面的三艘日軍艦艇……”安家駒的堂侄安國平回憶起祖父安貫三(安家駒的父親)生前講的一些故事。
“他給我另一個較深的印象,是他孝敬尊長,與家中同輩者都和睦相處。”安家駒唯一在世88歲的胞妹安家榮說。
“家駒英逝嘆惜言,廿八以軀??請@。自幼勵志精學業(yè),投筆從戎結(jié)軍緣。駕機返鄉(xiāng)投家書,告慰父親立壯言。乾坤巨變青史載,天地英明永相傳。”外甥晏豪念起了他為三舅所寫的《悼家駒》。“我們的長輩曾英勇奮戰(zhàn)于此,以劣勢的武器和敵人搏斗,擊落過飛機,擊沉過艦船。如今的武漢,已是一個繁華大都市,而英烈的精神依然在這傳承著。”晏豪說。
身邊英雄,家鄉(xiāng)人民永遠銘記著;抗日先烈,南京、武漢等地人民同樣緬懷不忘。在南京的中國航口烈士碑,第一塊碑第一個名字便是安家駒(以首字母為序排列),碑文上還刻著其籍貫、生辰和殉國日期,照片上清晰可見“安家駒,廣東高要”。據(jù)悉,這是目前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航空烈士紀念建筑群,共銘刻了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至1945年抗戰(zhàn)勝利期間對日作戰(zhàn)的3306名國際航空英烈的名字。
安家駒雖沒有留給后人家財萬貫,卻留下了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家風,這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不但子孫為之自豪,世人也為之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