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孟郊:知禮好學 剛正不阿 家風文化
家風家訓 由小雪供稿羅孟郊(1092-1153年),興寧刁坊鎮(zhèn)羅壩村人,年少時知禮好學,博覽經(jīng)史。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參加鄉(xiāng)試,中舉人。翌年會試,成進士,殿試登一甲第三名――探花。他居家侍奉母親,至孝至醇,為官不畏奸權(quán)、直言敢諫,留下良好家風激勵后人成長。
孝奉慈母 曾子湖寒冬摸魚
羅孟郊早年喪父,深感母親養(yǎng)育之恩,侍母至孝。清晨早起,第一件事就是到母親房里問安,問母親想吃些什么。
一天清晨,母親對他說想吃清燉鯰魚。時值寒冬,鯰魚難買,但孟郊不想老母親失望,思索后說:“我一定讓你老人家吃上一頓鮮美的魚湯。”說完他走出家門,穿過竹林,沿田埂來到屋背的池塘邊,毅然脫去衣服,跳進刺骨的水中摸魚。摸索良久,孟郊終于抓到幾尾鯰魚。他把魚帶回家做了“清燉鯰魚湯”給母親吃。曾子是孔子門下最有名的孝子,人們把羅孟郊之孝比作曾子,稱該湖為“曾子湖”。
清廉儉樸 反感官員花天酒地
高中探花后,羅孟郊官至諫議大夫、翰林學士。任職諫議大夫時,羅孟郊對朝庭官員花天酒地甚為反感,直言不諱道:“我等此時通宵夜宴,忱于酒色,一事無成。不知有誰可憶起當時十年寒窗,咸菜送飯,苦求功名的往事?”可見其痛斥歪風、振興綱紀的責任與擔當。
在朝中多年,他目睹朝政腐敗,不顧百姓死活,于是揮毫寫就一首《京中懷舊》:“一自題名后,思歸何日歸?雖然著官錦,不及舞斑衣。故里桑榆晚,他鄉(xiāng)雨雪霏。庭前修玉軫,目送雁南飛。”這首詩表達了他對宋朝官宦生活的厭倦,抒發(fā)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
剛正不阿 一片忠貞報國志
羅孟郊一生剛正不阿,疾惡如仇。他任翰林學士期間,奸臣蔡京擅權(quán),朝政每況愈下。羅孟郊疾惡如仇,讓太學生陳東等上書,揭露蔡京等人罪行,稱他們?yōu)?ldquo;六賊”。不久,宋欽宗趙桓便把“六賊”中的王黼、朱勔等治罪。
當金人南侵時,宋欽宗懾于金人的氣焰,想罷免主戰(zhàn)派右丞相李綱的職務(wù),以討好金人。羅孟郊與陳東等聯(lián)合上書,力求留用李綱為國效力。宋高宗趙構(gòu)南遷后,秦檜當權(quán),陰謀與金人議和,遭到羅孟郊與葉三省等人的極力反對。秦檜恨之入骨,命御史羅汝楫奏謗羅孟郊“飾非橫議”。南宋紹興二十一年(1152),羅孟郊被貶謫興國軍(今江西陽新縣)。
他眼見奸臣誤國,外敵侵凌,山河日蹙,自己一片忠貞報國之志不得酬,徒喚奈何,次年便在被貶的地方逝世,終年6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