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將是什么時候發(fā)明的 科技知識
科技知識 由小雪供稿麻將,起源于中國,粵港澳地區(qū)俗稱麻雀,由中國古人發(fā)明的博弈游戲,那么麻將在什么時候就出現(xiàn)了,接下來9252兒童網小編為大家介紹麻將的由來,一起來看看吧!
麻將的介紹
麻將是一種中國古人發(fā)明的博弈游戲,牌類娛樂用具,用竹子、骨頭或塑料制成的小長方塊,上面刻有花紋或字樣,每副136張(有的地區(qū)74張)南方麻將多八個花牌,分別是春夏秋冬,梅竹蘭菊,共計144張。不同地區(qū)的游戲規(guī)則稍有不同。麻將的牌式主要有“餅(文錢)”、“條(索子)”、“萬(萬貫)”等。在古代,麻將大都是以骨面竹背做成,可以說麻將牌實際上是一種紙牌與骨牌的結合體。與其他骨牌形式相比,麻將的玩法最為復雜有趣,它的基本打法簡單,容易上手,但其中變化又極多,搭配組合因人而異,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一種最能吸引人的博戲形式之一。
麻將是什么時候出現(xiàn)的
在明末清初馬吊牌盛行的同時,由馬吊牌又派生出一種叫“紙牌”(也叫默和牌)的戲娛用具。紙牌也是供四人打,由紙制成的牌長二寸許,寬不到一寸。紙牌開始共有60張,分為文錢、索子、萬貫三種花色,其三色都是一至九各兩張,另有幺頭三色(即麻將牌中的中、發(fā)、白)各兩張。斗紙牌時,四人各先取十張,以后再依次取牌、打牌。三張連在一起的牌叫一副,有三副另加一對牌者為勝。贏牌的稱謂叫“和”(讀音:hú,ㄏㄨˊ)。一家打出牌,兩家乃至三家同時告知,以得牌在先者為勝。這些牌目及玩法就很像今天的麻將牌了。這種牌戲在玩的過程中始終默不作聲,所以又叫默和牌。其后,人們感到紙牌的張數(shù)太少,玩起來不能盡興,于是把兩副牌放在一起合成一副來玩,從此紙牌就變成120張。在玩法上,除了三張連在一起的牌可以成為一副以外,三張相同的牌也可以成為一副。也就是說,上手出的牌,下手需要還可以吃、碰。這時牌的組合就有了“坎”(同門三張數(shù)字相連)、“碰”(三張相同)、“開杠”(四張相同)。此時的紙牌又叫“碰和牌”。
與此同時,骨牌中也出現(xiàn)了一種“碰和”,將21種牌色每種五張合成一副。并且有了開杠、自摸加倍、相公陪打、詐和受罰等規(guī)定。骨牌的這些打法和術語也由紙牌接受、繼承下來。
麻將的海外傳播
麻將,人們玩弄于股掌的小玩意兒,用它噼啪砌方城的聲音為任何一個中國城市的人們所熟悉——然而,在麻將初誕的時候,它曾被視為“國粹”、視為中國“國民性”具體而微的代表,二十世紀初期它還漂洋過海,在英美等地發(fā)展,在1930年代左右蔚為風潮,在加利福尼亞的海邊,美國女人們泡在游泳池里打麻將度日。對于她們來說,這種滑溜溜的消磨時間的小玩意,交織著異國情調的浪漫,也是中國古老智慧的菁華,中國文化的象征。
早在上世紀20年代,麻將就從美國輾轉傳入歐洲,并曾短暫流行。
1920年前后,美國商人JoesphBabcock將麻將從上海介紹到了美國。他寫了一本小冊子,統(tǒng)一了英文術語的規(guī)范,取麻將的英文名為“Mah-Jong”,并擁有版權。僅就美國的盛況來看,1922年131000多副麻將搶售一空,售價高達一副500美元,而一副上好的麻將也不過100美元;1923年的銷售猛增到一百五十萬副,當時美國有一千五百萬人玩起了麻將,其中大部分是家庭主婦。
巴布考克將麻將帶入美國后幾年,麻將又被傳入了歐洲,1920年代,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都興起了麻將,甚至一些王室貴族也迷上了這項“中國國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