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茂簡介 歷史故事
歷史知識 由優(yōu)爾供稿甘茂,戰(zhàn)國中期秦國名將,下蔡(今安徽鳳臺)人。曾就學于史舉,學百家之說,經(jīng)張儀、樗里疾引薦于秦惠文王。周赧王三年(公元前312),助左庶長魏章略定漢中地。后遭向壽、公孫奭讒毀,在攻魏國蒲阪時投向齊國,在齊國任上卿。十年(前305年),為齊國出使楚國。秦王想讓楚國送還甘茂,為楚所拒。后卒于魏國。
生平簡介
成名
周赧王三年(公元前312),也就是秦惠王更元十三年,甘茂助左庶長魏章略定漢中地,這次應該是充當見習軍師的職位,甘茂表現(xiàn)不錯, 坐穩(wěn)了軍師的位置,過了兩年,也就是秦武王元年(前310年),武王勇力超人,好勇斗狠,朝綱獨斷,對只會耍嘴皮子和老弱病殘的張儀、魏章看不慣,把他們驅逐去了魏國,而大功臣司馬錯因為跟張儀配合不錯,也受到了牽連,武王時期得意的將軍是烏獲和任鄙,齊國人孟賁等大力士,而甘茂政治頭腦不錯,沒有受到牽連,應該是接替了魏章的位置,掌握了軍權。
立業(yè)
秦武王元年(前310年),秦公子蜀侯輝和他的輔相陳莊謀反,武王就指派甘茂去平定蜀地。因為司馬錯是平定蜀地的老功臣,甘茂并沒有獨自爭功,反而邀請司馬錯協(xié)助平定蜀亂,其后甘茂誅陳莊返回秦國后,武王二年,秦初置丞相,樗里子舉薦甘茂為左丞相,這個樗里子就是秦人諺語“力則任鄙,智則樗里。”中的主人公,為秦王子弟,說明甘茂為人處世非常不錯,連秦貴族也不排斥他,能成為武王的左右手,對一個羈旅之臣來說,已經(jīng)是很不容易了。
建大功
武王三年,武王欲問鼎中原,但樗里疾反對,說:“韓國宜陽城堅兵精,路遠道險,倘若魏、趙二國出兵救宜陽,秦軍孤軍深入險境,一旦失利,后果不堪設想”。秦武王不悅,問計甘茂,甘茂因為來秦之后,一直未建大功,所以同意說:“伐韓宜陽,必先破韓魏聯(lián)盟,只要魏國助秦,趙國就不可能越魏救韓,韓被孤立,宜陽城就可能被秦軍攻破。”然后甘茂用重利引誘與魏王建立了秦魏共伐韓國的聯(lián)盟。估計此時在魏的張儀、魏章幫了秦國不少忙,甘茂怕秦武王在伐宜陽期間,聽信樗里疾之言而變卦,跟秦武王定了息壤之盟,解了后顧之憂。”這也埋下了跟秦貴族樗里子的矛盾。
接著以甘茂為大將,領兵五萬伐宜陽。甘茂攻宜陽,長達五個月,沒有見效。這時,公孫奭、右丞相樗里疾對武王說:“秦軍攻打宜陽城已經(jīng)五個月,精疲力盡,銳氣大喪,再挺下去,恐怕形勢要發(fā)生變化,不如班師為好。”武王聽了,就派人召甘茂班師回朝。甘茂寫信一封,讓來人帶給武王。武王拆信一看,只有“息壤”二字,恍然大悟。于是派出五萬援兵,令烏獲帶領往助甘茂。甘茂得到生力軍,兵力大增,遂以烏獲為先鋒,擊退韓國援兵,攻陷了宜陽孤城,斬殺韓軍七萬人。韓國元氣大喪,急忙向秦國求和。
功敗身死
秦軍占領宜陽,周都洛陽門戶洞開。秦武王親率任鄙、孟賁精兵強將大舉進攻洛陽。周天子無力抵御,只好出迎秦軍。秦武王直奔周室太廟,往觀九鼎,后來秦武王跟孟賁斗力舉鼎絕臏而死,右左丞相樗里疾追究其責任來,甘茂雖有功但也有過,秦武王死后是秦昭王,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昭王重用的是跟他一起長大的向壽和舊臣公孫奭,后來楚國攻韓國,甘茂因勸秦昭王歸還韓武遂(今山西省垣曲東南)而遭到了懷疑,向壽、公孫奭乘機說他的壞話,而樗里子也舊賬新算,把武王之死也算了一份到他頭上,甘茂聽了害怕極了,借機出師攻魏蒲阪時逃至齊,任齊上卿。 最后死在了魏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