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九大名人讀書的“三步曲” 名人故事
歷史知識 由優(yōu)爾供稿 一、三國時期--董遇
三國董遇讀書利用“三余”:“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即要抓緊一切世間來讀書學習。
二、宋朝--蘇東坡
宋朝蘇東坡讀書提倡要分“三步”:第一步是抄一段,第二步是用三個字為題,第三步是用一字為題。別人只要提出某段的頭一個字,他就能背出來。他居住黃州時,每次讀《漢書》都作“提要”。
三、馬克思
馬克思讀書有“三字秘訣”:博(博覽群書)、記(做記號)、讀(熟讀成誦)。
四、偉大領袖毛澤東
毛澤東在校讀書堅持“三不談”:不談金錢、不談瑣事、不談男女方面的事。
五、徐特立
徐特立讀書有“三法”:日積月累法、古今中外法、借書摘抄法。
六、魯迅
魯迅先生酷愛讀書,并且講究讀書要有“三性”,即目的性、靈活性、廣泛性。
七、茅盾
茅盾經(jīng)常采用“三式”讀書法:第一遍鳥瞰式、第二遍精讀式、第三遍消化式。
八、李公樸
李公樸從書中挑出來“三條路”:一是讀活書(讀言之有物的書),二是活讀書(動腦筋勤思考),三是讀書活(讀書聯(lián)系實)。
九、英國哲學家培根
英國哲學家培根關于讀書的三個比喻是:我們不應該像螞蟻一樣只會收集,也不可像蜘蛛一樣只從自己的肚子里抽絲,而應該像蜜蜂一樣采百花釀甜蜜。
上一篇:高爾基的故事:為了讀書寧愿挨打
下一篇:達·芬奇畫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