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是什么紀念日_今年九一八事變多少周年? 節(jié)日起源
節(jié)日知識 由優(yōu)爾供稿你知道9月18日是什么紀念日嗎?今年的9月18日是九一八事變的90周年紀念日,這是一個中國人不能忘記,你敢忘記的日子,下面是9252兒童網(wǎng)小編給大家整理的9月18日是什么紀念日_今年九一八事變多少周年,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9月18日是什么紀念日
9月18日是指國難日。是指1931年九一八事變。
★2021年是九一八事變多少周年:90周年
九一八事變(又稱奉天事變、柳條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國東北蓄意制造并發(fā)動的一場侵華戰(zhàn)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它同時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開始,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東方戰(zhàn)場的序幕。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滿鐵路路軌,并栽贓嫁禍于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北大營,是為“九一八事變”。
1931年9月18日夜,日軍焚燒北大營的情景。次日,日軍侵占沈陽,又陸續(xù)侵占了東北三省。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此后,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quán),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tǒng)治。
九一八事變的歷史意義
揭開了日本對中國、進而對亞洲及太平洋地區(qū)進行全面武裝侵略的序幕,意味著中國的社會性質(zhì)開始轉(zhuǎn)變?yōu)橐粋€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社會。
1、從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全局看,"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武裝侵略的開始,是它爭奪亞洲霸權(quán)和走向發(fā)動世界戰(zhàn)爭的起點,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兩個策源地之一-遠東戰(zhàn)爭策源地的最早形成。
因此,我們不把"九一八事變"看作是只有局部意義的中日兩國間地區(qū)性的一般軍事沖突,而是把它看作日本企圖建立軍事獨裁法西斯專政,實現(xiàn)其獨占中國的"大陸政策"的第一步。
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起,中國人民率先以武裝斗爭反對日本法西斯的武裝侵略,從而打響了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第一槍。
2、“九一八事變”的爆發(fā)無疑給中國帶來了深重的傷害,也意味著中國的社會性質(zhì)開始轉(zhuǎn)變?yōu)橐粋€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社會。
此外,這一事件還喚醒了中華人民的民族危機意識,使得民眾們的責任感迅速提高,開始了廣大民眾和各界人士以各種形式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并為后期的國共兩黨的合作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九一八事變的經(jīng)過
★一、柳條湖事件
1931年9月18日傍晚,日本關東軍虎石臺獨立守備隊第2營第3連離開原駐地虎石臺兵營,沿南滿鐵路向南行進。夜22時20分左右,日本關東軍鐵路守備隊柳條湖分遣隊隊長河本末守中尉為首一個小分隊以巡視鐵路為名,在奉天(現(xiàn)沈陽)北面約7.5公里處,離東北軍駐地北大營800米處的柳條湖南滿鐵路段上引爆小型炸藥,炸毀了小段鐵路。并將3具身穿東北軍士兵服裝的中國人尸體放在現(xiàn)場,作為東北軍破壞鐵路的證據(jù),誣稱中國軍隊破壞鐵路并襲擊日守備隊。
爆炸同時,呆在鐵路爆破點以北約四公里的文官屯的川島中隊長,立即率兵南下,開始襲擊北大營。
爆炸后,駐扎中方北大營和沈陽城的日軍兵分南北兩路,向中國軍隊駐地北大營進攻。南軍為平田幸弘指揮關東軍第2師步兵第2旅第29團,北軍為島本正一指揮的鐵路守備隊第2營。
當時,北大營駐守的東北軍第七旅毫無防備,被打得措手不及。而事前張學良曾訓令東北軍不得抵抗,駐守部隊并未做出激烈反擊。第七旅三個團中有兩個團按指示撤走,只有王鐵漢的620團未及時接到撤退命令,被迫自衛(wèi)抵抗,最后突圍撤走。由于執(zhí)行不抵抗命令(。蔣介石曾密電張學良:沈陽日軍行動,可作為地方事件,望力避沖突,以免事態(tài)擴大。一切對日交涉,聽后中央處理可也。),北大營逾萬名守軍被只有500多人的日軍擊潰。
★二、遼寧、吉林主要城鎮(zhèn)淪陷
日軍在沈陽當獨立守備隊向北大營進攻的同時,關東軍第2師第3旅第29團向奉天城攻擊。9月19日凌晨,關東軍司令本莊繁下令:遼陽的第2師主力增援對奉天的進攻;獨立守備隊第3營進攻營口、第4營進攻鳳凰城、安東(今丹東);第2師第3旅主力、騎兵第2團、獨立守備第1營分別進攻長春寬城區(qū)、二道溝、南嶺等地。至9月19日10時,日軍先后攻占奉天、四平、營口、鳳凰城、安東等南滿鐵路、安奉鐵路沿線18座城鎮(zhèn)。長春地區(qū)的東北軍自發(fā)反擊,戰(zhàn)至次日,長春陷落。9月21日,東北邊防軍駐吉林省副司令長官公署參謀長熙洽率部投敵,日軍第2師主力占領吉林。
★三、黑龍江主要城鎮(zhèn)淪陷
10月1日,東北軍黑龍江洮南鎮(zhèn)守使張海鵬投敵,且奉日軍命令派出3個團進攻齊齊哈爾。10月16日在嫩江橋,被黑龍江省防軍擊退。守軍炸毀嫩江鐵路橋的第1、第2、第5號橋,以阻止日偽軍的進攻。10月26日,關東軍第2師第29團占領四洮鐵路沿線主要城鎮(zhèn)。11月4日,關東軍嫩江支隊攻擊嫩江橋北守軍。黑龍江省政府代主席兼代東北邊防軍駐江副司令長官馬占山指揮3個旅,5個團共1。6萬余人進行負隅頑抗,戰(zhàn)至11月18日,終因?qū)嵙Σ粷鴹壥囟〕驱R齊哈爾,撤往克山、海倫。11月19日,日軍攻陷齊齊哈爾。
★四、錦州、哈爾濱淪陷
張學良在事件爆發(fā)后離開奉天,帶領屬下轉(zhuǎn)移到錦州。1931年10月8日,關東軍派出12架轟炸機空襲錦州。對此,南次郎陸軍大臣依然對若槻禮次郎首相聲稱由于受到中國軍隊的防空炮火攻擊,才不得已采取自衛(wèi)行動,此后關東軍發(fā)表公開聲明,宣稱張學良在錦州集結(jié)大量兵力,如果置之不理,恐將對日本權(quán)益造成損害。為了盡快解決滿蒙問題,關東軍有必要驅(qū)逐錦州政權(quán)。此后,幣原主張的國際協(xié)調(diào)主義外交政策受到了嚴重的挫折,日本越來越強大。
日軍攻占黑龍江省主要城鎮(zhèn)后,開始進攻遼西地區(qū)。12月15日,關東軍進攻錦州。12月17日,日本陸軍中央部由日本本土增派混成第8旅,并從朝鮮調(diào)第20師司令部、混成第38旅、重轟炸飛行中隊以增援關東軍。12月28日,第2師主力渡過遼河進攻錦州;12月30日,混成第39旅進攻打虎山(今大虎山)。1932年1月3日,第20師司令部率混成第38旅占領錦州。駐錦州的東北軍第12、第20旅和騎兵第3旅已奉命撤退至河北灤東地區(qū)和熱河。1月28日關東軍第3旅由長春向哈爾濱進軍,同時從遼西地區(qū)調(diào)第2師增援。當時為了轉(zhuǎn)移國際社會對滿洲的關注,日本在國際大城市上海挑起事端,引發(fā)了一·二八事變。1月31日,依蘭鎮(zhèn)守使兼第24旅旅長李杜率吉林自衛(wèi)軍進行哈爾濱保衛(wèi)戰(zhàn)。激戰(zhàn)五天,自衛(wèi)軍丟盔棄甲,潰不成軍,撤往賓縣。2月5日,日軍拿下哈爾濱。
由于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nèi),整個東北三省1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日軍占領。
★五、滿洲國成立
由于受到了國際輿論的普遍譴責,關東軍不敢悍然武力占領滿洲全境,因此考慮建立傀儡政權(quán)。當時擔任特務機關負責人的土肥原賢二大佐游說了已經(jīng)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當時關東軍以復興滿清為條件,說服溥儀回到東北。11月10日,溥儀從天津出發(fā),11月13日到達營口,最后停留在駐守旅順的日本軍營內(nèi)。
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植的滿洲國正式成立。溥儀擔任國家元首,首都定在「新京」(現(xiàn)在的長春),年號定為「大同」。上述宣言都在東北行政委員會委員長張景惠的公館發(fā)表。國際聯(lián)盟強烈譴責日本政府的行為,并不承認滿洲國政府的合法性。日本表示抗議并且脫離國際聯(lián)盟。
3月9日,溥儀登基儀式在新京舉行。
1932年9月15日,日本與滿洲國簽訂《日滿議定書》,滿洲國承認日本的既得權(quán)益,并允許關東軍在滿洲國內(nèi)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