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冬至節(jié)氣風俗_冬至飲食文化 節(jié)日起源
節(jié)日知識 由優(yōu)爾供稿冬至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也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在冬至的發(fā)展和演變的過程中,也逐漸形成了許多的習俗文化,那么冬至節(jié)的風俗習慣有哪些呢?下面是9252兒童網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于2021冬至節(jié)的風俗,歡迎大家來閱讀。
冬至節(jié)的風俗
祭煤窯神、生育神
民間有的地方,還有祭祀煤窯神的習俗。相傳古時候有一位好心的姑娘,寒冬臘月為了躲避兇狠的財主,進了一個山洞。洞里有一位老爺爺給了她一塊烏黑發(fā)亮的石頭,姑娘拿到后倍感溫暖。好心的她又拿了許多黑石頭發(fā)給鄉(xiāng)親們,鄉(xiāng)親們誰有了黑石頭,家里就暖烘烘的。原來那位老爺爺就是煤窯神。于是,到了冬至,人們就會去祭祀煤窯神和那位姑娘。另外,廣東東莞的冬至節(jié),有去廟里祭拜十二娘神析求得子的習俗。
祭祖
人們在這天有冬至祭祖的習俗。祭祖的習俗有多種,如“送寒衣”,即子孫在嚴冬到來之時給故去的祖輩送去御寒的衣服。又如江南某些地方的“棺材天”,即在冬至節(jié)黑夜把老人腐朽的棺材燒掉,把遺骨移入陶甕中。人們認為舉行這樣的洗骨和二次葬,能使祖先安息于九泉之下。
吃餃子
吃餃子是冬至節(jié)的一項飲食習俗。相傳漢朝名醫(yī)張仲景看到很多窮人臘月時耳朵凍爛了,就把藥材和羊肉一起煮,撈出來后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樣子的餃子給人們吃。人們吃后,頓覺兩耳發(fā)暖。從冬至這天到除夕,凍耳朵的鄉(xiāng)親都被這餃子治好了。于是,民間就有了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的說法。
吃餛飩
冬至節(jié)的又一飲食習俗,所謂“冬至餛飩夏至面”。相傳春秋戰(zhàn)國某個冬至時節(jié),沉湎酒色的吳王夫差吃膩了山珍海味,西施就和面搟皮,做出了簸箕式的面點,獻給吳王,受到喜愛,據(jù)說這是后世餛飩的原型。
冬至吃什么水果好
山楂
在寒冷的冬至節(jié)氣到來之時,吃一些美味又營養(yǎng)的山楂,讓它來幫我們調節(jié)我們的身體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俗話說:“欲得長生,腸中常清”。膳食纖維是身體的“腸道清道夫”,充足的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道的蠕動和消化腺的分泌,有利于食腸的消化和廢物的排泄,促進體內的物質代謝。而每百克山楂果肉中含膳食纖維3.1克,更含有豐富的果膠,具有降低膽固醇和血糖、預防膽結石形成的功效。
橙子
橙子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鈣、磷、β胡蘿卜素、檸檬酸、橙皮甙等營養(yǎng)物質。研究顯示,每天喝3杯橙汁能降低體內膽固醇的含量。另外,適量吃橙子還能緩解咳嗽,保護肺臟。
橘子
橘子富含維生素B1,這種營養(yǎng)素對神經系統(tǒng)的信號傳導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橘子中的胡蘿卜素含量也遠遠高于其他水果,其在人體內能轉化成維生素A,具有護眼明目的作用。
橘子中還含有抗氧化、抗癌、抗過敏成分,有助減少冠心病、中風及高血壓等疾病的發(fā)病率。
柚子
柚子是秋季成熟的水果,因為它皮厚耐藏,等到這樣寒冷的冬季來吃是理想的選擇,柚子有“天然水果罐頭”之稱。它含有非常豐富的蛋白質、有機酸、維生素以及鈣、磷、鎂、鈉等人體必需的元素,這是其他水果所難以比擬的。
除了營養(yǎng)價值高,還具有健胃、理氣化痰、潤肺清腸、補血健脾等功效,能促進食欲、治消化不良等癥,理氣散結??纱龠M傷口愈合,對敗血病等有良好的輔助療效。冬季容易上火,柚子可以降火氣、抑制口腔潰瘍。
冬至傳統(tǒng)飲食文化
南方冬至吃湯圓
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冬至吃湯圓,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也稱“湯團”,冬至吃湯團又叫“冬至團”。“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于互贈親朋。在南方一些地方,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于冬至這一天,死后變成疫鬼。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寧夏冬至要吃頭腦
在冬至這一天,銀川有個習俗,這一天要喝粉湯、吃羊肉粉湯餃子。銀川人還給羊肉粉湯叫了個特別的名字——“頭腦”。羊肉粉湯由蘑菇和羊肉烹飪而成,佐以鹽、姜、蔥、蒜、辣椒、醬油等調料,湯滾開后放進切好的粉塊、泡好的粉條,再加入韭黃、蒜苗、香菜,這樣一鍋五顏六色的羊肉粉湯就做好了,香氣撲鼻,讓人垂涎欲滴。
北方冬至吃餃子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每年一到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jié)日飯。相傳,這一習俗是不忘“醫(yī)圣”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
四川冬至吃羊肉湯
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天吃了樊噲煮的羊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贊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習俗,以求來年有個好兆頭?,F(xiàn)四川冬至包括咱大廣元家家都要喝羊肉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