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驚蟄節(jié)氣的由來及養(yǎng)生技巧 節(jié)日起源
節(jié)日知識 由優(yōu)爾供稿驚蟄節(jié)氣的到來意味著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動物。這時氣溫回升較快,漸有春雷萌動。下面一起來看看9252兒童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驚蟄節(jié)氣的由來及養(yǎng)生技巧,歡迎閱讀,僅供參考。
驚蟄節(jié)氣的由來
驚蟄,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驚蟄也被稱為二月節(jié),顧名思義就是農歷二月的節(jié)日,但也不是絕對的,有時候驚蟄就出現在正月。
古人云,蟄者,藏也。寒冷的冬天,昆蟲、小動物藏入土中冬眠,古人稱之為“蟄”。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是這樣描述驚蟄的:二月節(jié)……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意思是說大地回暖,春雷乍動,萬物重生,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古人將驚蟄15天分為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鳴,三候鷹化為鳩。”“桃始華”的意思是桃花開始盛開,“倉庚鳴”的意思是黃鸝開始鳴叫,“鷹化為鳩”的意思是鷹變成了鳩。
當然,動物之間是不會相互變化的,鷹也不會變成鳩,古人只是看不到鷹了,發(fā)現鳩逐漸多起來,就誤認為是“鷹化為鳩”。
在古代,人們還有一種錯誤的認識,普遍認為冬眠的動物是被春雷震醒的。古人受百蟲被春雷震醒這一認識的誤導,于是將這一天稱之為“啟蟄”。
這個名稱一直用到漢朝皇帝漢景帝劉啟的時代,為了避皇帝名諱,才將“啟蟄”改為“驚蟄”。后來雖然經歷了一次次改朝換代,但由于驚蟄聽起來更響亮生動,因此一直沿用至今。
驚蟄養(yǎng)生技巧
保護好眼睛
冬季的時候多數人都會窩在家里面,但是到了驚蟄之后記得要多出門走動,這樣有利于保護眼睛哦!驚蟄之后,萬物慢慢的復蘇,到了戶外,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的綠色。如果是學生或者是上班族,可以站在窗邊眺望遠處,這樣可以有效緩解視力疲勞。
做拉伸
驚蟄之后是鍛煉身體的好時機,天氣逐漸暖和了,不像冬季時需要穿那么多的衣服。經常感覺到腰酸背痛的朋友們,可以在這個時候多做一些拉伸運動,讓自己活動起來。另外還推薦大家經常敲一敲自己的膽經,這樣有利于降火和解壓。
在進行拉伸運動或者其他運動的時候,要注意調節(jié)好自己的呼吸,不能出現憋氣的情況,這樣會影響運動的效果,身體無法得到放松。運動可以循序漸進的做,不需要強迫自己做一些高難度或者高強度的運動,只要能充分鍛煉就可以了。
曬后背
經常曬太陽是簡單的從自然中獲得陽氣的方法。曬后背30分鐘。可在中午下午時段,背對太陽曬后背及命門穴,如果衣服較厚可將衣服往上掀起,露出命門,同時做深呼吸,讓陽氣從口鼻和命門進入人體。
驚蟄吃梨的寓意
驚蟄吃梨有兩層意思:
一是來自于“梨”諧音“離”,驚蟄這一天,蟲蟻逐漸驚醒,人們吃梨有遠離害蟲,遠離疾病的寓意。
二是驚蟄到來,仲春即至,溫差變化大,且天氣干燥,此時吃梨不僅能預防外感咳嗽,也能潤肺生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