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劍門》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古詩詞
古詩詞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杜甫《劍門》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劍門》原文
《劍門》
杜甫
唯天有設險,劍門天下壯。
連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
兩崖崇墉倚,刻畫城郭狀。
一夫怒臨關,百萬未可傍。
珠玉走中原,岷峨氣凄愴。
三皇五帝前,雞犬各相放。
后王尚柔遠,職貢道已喪。
至今英雄人,高視見霸王。
并吞與割據(jù),極力不相讓。
吾將罪真宰,意欲鏟疊嶂!
恐此復偶然,臨風默惆悵。
《劍門》譯文
天帝在人間設下一些險阻,劍門之險雄居天下。
連綿的群山抱護著西南,山壁的石角指向北方。
兩崖如同相并的兩堵高墻,巖石的紋理刻畫出城郭的形狀。
這里確乎是一人奮勇當關,百萬人馬無法靠前。
蜀地的珠玉財寶流向中原,連岷山、峨眉也為之氣色慘淡。
想那三皇五帝的時代,蜀地百姓安居樂業(yè)親密無間。
后代君王務以柔遠,設宮納貢致使淳樸的風俗中斷。
直到今天一些英雄豪杰,仍想據(jù)蜀稱霸分裂江山。
王者要并吞,霸者要割據(jù),你爭我奪拼力相殘。
我要向天帝問罪,我要鏟除這致亂的重山!
想到這種據(jù)險作亂的事情還會間或發(fā)生,我不禁臨風惆悵、惶恐無言。
《劍門》的注釋
劍門:即大劍山,在今四川劍閣縣。大小劍山間,有棧道七十里,叫做劍閣。
設險:天造地設的險要。
石角:山峰的巨石。
崇墉(yōng):高峻的城墻,用以形容兩崖。
城:指都色四周用作防御的墻垣。郭:指外城。
關:指劍門山,山壁中斷如關口。傍,靠近。
珠玉:一作“珠帛”,指征效的財物。中原:黃河中游地帶,這里指代京都——朝廷所在地。
岷峨(mín é):岷山和峨眉山,岷山在四川北部,峨眉山在四川中南部。凄愴:悲傷。
三皇五帝:傳說中最古的一些帝王。三皇,說法不一,一般指燧人、伏羲、神農。見班固《白虎通》。五帝,指黃帝、顓頊、帝嚳、帝堯、帝舜。
后王:致夏商周三朝的君主。柔遠:語出《尚書·舜典》:“柔遠能邇。”指對邊遠地區(qū)實行安撫懷柔政策。
職貢:意思就是規(guī)定各地方擔負一定的勞役,按時交納一定的貢物。也就是勞役和斌稅。道:指上文所說先王時“雞犬各相放”的政治。
霸王:稱主稱霸。割據(jù)叫霸,統(tǒng)一天下叫王。
并吞:指王者,如秦始皇等。割據(jù):指霸者,如公孫述、劉備等。
真宰:指天,古人以為天主宰萬物,故稱。
鏟疊嶂(zhàng):削平重疊的山巒。
簡短詩意賞析
這首詩的開始八句,突兀而起,描寫了作者初見劍門山那種驚愕的神態(tài)。在具體描寫的基礎上,作者針對時事,抒發(fā)議論。詩人先寫當前朝廷剝削百姓,珠玉等物日往中原,故蜀民窮困,以至岷山、峨眉山也為之氣色凄愴。最后四句,詩人直抒胸臆表達對發(fā)動戰(zhàn)爭,割據(jù)祖國之人的強烈憤怒,和對祖國前途的憂慮。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韓偓《浣溪沙·宿醉離愁慢髻鬟》”的原文翻譯
2、“孫道絢《南鄉(xiāng)子·春閨》”的原文翻譯
3、“龔翔麟《菩薩蠻·題畫》”的原文翻譯
4、“王之道《如夢令·一晌凝情無語》”的原文翻譯
5、“王國維《點絳唇·厚地高天》”的原文翻譯

《劍門》
杜甫
唯天有設險,劍門天下壯。
連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
兩崖崇墉倚,刻畫城郭狀。
一夫怒臨關,百萬未可傍。
珠玉走中原,岷峨氣凄愴。
三皇五帝前,雞犬各相放。
后王尚柔遠,職貢道已喪。
至今英雄人,高視見霸王。
并吞與割據(jù),極力不相讓。
吾將罪真宰,意欲鏟疊嶂!
恐此復偶然,臨風默惆悵。
《劍門》譯文
天帝在人間設下一些險阻,劍門之險雄居天下。
連綿的群山抱護著西南,山壁的石角指向北方。
兩崖如同相并的兩堵高墻,巖石的紋理刻畫出城郭的形狀。
這里確乎是一人奮勇當關,百萬人馬無法靠前。
蜀地的珠玉財寶流向中原,連岷山、峨眉也為之氣色慘淡。
想那三皇五帝的時代,蜀地百姓安居樂業(yè)親密無間。
后代君王務以柔遠,設宮納貢致使淳樸的風俗中斷。
直到今天一些英雄豪杰,仍想據(jù)蜀稱霸分裂江山。
王者要并吞,霸者要割據(jù),你爭我奪拼力相殘。
我要向天帝問罪,我要鏟除這致亂的重山!
想到這種據(jù)險作亂的事情還會間或發(fā)生,我不禁臨風惆悵、惶恐無言。
《劍門》的注釋
劍門:即大劍山,在今四川劍閣縣。大小劍山間,有棧道七十里,叫做劍閣。
設險:天造地設的險要。
石角:山峰的巨石。
崇墉(yōng):高峻的城墻,用以形容兩崖。
城:指都色四周用作防御的墻垣。郭:指外城。
關:指劍門山,山壁中斷如關口。傍,靠近。
珠玉:一作“珠帛”,指征效的財物。中原:黃河中游地帶,這里指代京都——朝廷所在地。
岷峨(mín é):岷山和峨眉山,岷山在四川北部,峨眉山在四川中南部。凄愴:悲傷。
三皇五帝:傳說中最古的一些帝王。三皇,說法不一,一般指燧人、伏羲、神農。見班固《白虎通》。五帝,指黃帝、顓頊、帝嚳、帝堯、帝舜。
后王:致夏商周三朝的君主。柔遠:語出《尚書·舜典》:“柔遠能邇。”指對邊遠地區(qū)實行安撫懷柔政策。
職貢:意思就是規(guī)定各地方擔負一定的勞役,按時交納一定的貢物。也就是勞役和斌稅。道:指上文所說先王時“雞犬各相放”的政治。
霸王:稱主稱霸。割據(jù)叫霸,統(tǒng)一天下叫王。
并吞:指王者,如秦始皇等。割據(jù):指霸者,如公孫述、劉備等。
真宰:指天,古人以為天主宰萬物,故稱。
鏟疊嶂(zhàng):削平重疊的山巒。
簡短詩意賞析
這首詩的開始八句,突兀而起,描寫了作者初見劍門山那種驚愕的神態(tài)。在具體描寫的基礎上,作者針對時事,抒發(fā)議論。詩人先寫當前朝廷剝削百姓,珠玉等物日往中原,故蜀民窮困,以至岷山、峨眉山也為之氣色凄愴。最后四句,詩人直抒胸臆表達對發(fā)動戰(zhàn)爭,割據(jù)祖國之人的強烈憤怒,和對祖國前途的憂慮。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韓偓《浣溪沙·宿醉離愁慢髻鬟》”的原文翻譯
2、“孫道絢《南鄉(xiāng)子·春閨》”的原文翻譯
3、“龔翔麟《菩薩蠻·題畫》”的原文翻譯
4、“王之道《如夢令·一晌凝情無語》”的原文翻譯
5、“王國維《點絳唇·厚地高天》”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王建《水夫謠》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