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伐樹記》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文言文
文言文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歐陽修《伐樹記》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伐樹記》原文
《伐樹記》
歐陽修
署之東園,久茀不治。修至始辟之,糞瘠溉枯,為蔬圃十數(shù)畦,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春陽既浮,萌者將動。園之守啟曰:“園有樗焉,其根壯而葉大。根壯則梗地脈,耗陽氣,而新植者不得滋;葉大則陰翳蒙礙,而新植者不得暢以茂。又其材拳曲臃腫,疏輕而不堅,不足養(yǎng),是宜伐。”因盡薪之。明日,圃之守又曰:“圃之南有杏焉,凡其根庇之廣可六七尺,其下之地最壤腴,以杏故,特不得蔬,是亦宜薪。”修曰:“噫!今杏方春且華,將待其實,若獨不能損數(shù)畦之廣為杏地邪?”因勿伐。
既而悟且嘆曰:“吁!莊周之說曰:樗、櫟以不材終其天年,桂、漆以有用而見傷夭。今樗誠不材矣,然一旦悉翦棄;杏之體最堅密,美澤可用,反見存。豈才不才各遭其時之可否邪?”
他日,客有過修者,仆夫曳薪過堂下,因指而語客以所疑??驮唬?“是何怪邪?夫以無用處無用,莊周之貴也。以無用而賊有用,烏能免哉!彼杏之有華實也,以有生之具而庇其根,幸矣。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者,蓋有利之者在死,勢不得以生也,與乎杏實異矣。今樗之臃腫不材,而以壯大害物,其見伐,誠宜爾,與夫才者死、不才者生之說又異矣。凡物幸之與不幸,視其處之而已。”客既去,修善其言而記之。
《伐樹記》譯文
官署的東面有一個園子,一直以來有很多的野草,都沒有去治理它。我到了那里,開始開辟已經(jīng)荒蕪的土地。用糞便澆灌貧瘠的土地,用水澆灌干枯的地方,然后種上十幾畦農(nóng)作物,另外種植了各種花草樹木。正是春天,植物開始有萌芽的跡象。這時守園人給我提出意見,說:“這園子里生長著樗樹,根莖粗壯,枝葉繁茂。根莖粗壯就妨礙了地下的流通,要消耗很多大地的精氣,使得你新栽的農(nóng)作物都得不到營養(yǎng)的滋潤。枝葉繁茂就使得地上的陰影面積更大,讓新栽的農(nóng)作物得不到充足的陽光照射,而無法正常生長。又因為樗樹的形狀并不直,反而彎曲,看起來十分臃腫的樣子,這樣的木材中間紋路稀疏,導致重量很輕,而且很不堅固。(這樣的樹木)不值得栽種,應該把它砍掉。”我聽了他的意見,把樗樹砍掉了。第二天,他又對我說:“園子南面的那棵杏樹,它的根莖所占的面積半徑都有六七尺大,而它所在的地方卻是這里最好的土地,讓杏樹長在那里而不能種植農(nóng)作物,是很可惜的,應該把它也砍掉。”我說:“哈哈!如今正是杏樹生長最好的時期,而且長得繁華。它也即將結(jié)果,你就不能為了這片杏林而放棄幾畦菜地嗎?”所以沒有將它砍掉。
后來我突然想到,并發(fā)出這樣的感嘆:“唉!我記得莊子曾經(jīng)這樣說過,樗樹和櫟樹因為其木材沒有用而能自然老死,桂樹皮芳香可以食用,因而遭到砍伐,樹漆因為可以派上用場,所以遭受刀斧割裂。而如今樗樹是真的沒有用,一旦知道了就會馬上將它砍掉并拋棄;杏樹的軀干是很堅固的,紋路也很緊密,色澤美麗,還可以拿來做裝飾,它反而存活下來。難道有用和沒用是各自要用天生條件的影響而來判斷嗎?”
有一天,有位客人來我家,仆人拖著柴從客堂下經(jīng)過,我順便指著把心中的疑感對客人講了??腿苏f:“這有什么奇怪呢?自身無用又處在無用的地方(即與世無爭),這才是莊子所崇尚和看重的,如果自身無用又侵害有用之才,又怎么能避免被砍伐呢?那杏樹能開花結(jié)果,憑看這有益于生的條件來保護住自己的命根,真是幸運呢!至于桂樹、漆樹不能逃避被砍伐的原因,是因為得利處正在于它的死,所以它們勢必不能生存。它與杏樹實在不同?,F(xiàn)在臭椿臃腫不成材,又因根壯葉大妨害了其他作物,它被砍伐的確很合理。這與有才能的反而死掉、沒才能的反而生存的說法又有不同總之,事物的幸與不幸,看它所處的環(huán)境,時勢了。”客人離開后,我認為他的話很對,就把它記了下來。
《伐樹記》的注釋
署:官署。此指西京河南府衙門,時歐陽修任西京留守推官,居洛陽。
茀(fú):雜草叢生。
糞瘠:把肥料施給貧痛的土地。
溉枯:把水灌溉給干枯的作物。
本:株。
?。含F(xiàn)。
萌者:草木萌發(fā)的芽。
園之守:主管菜園的人。
樗(chū):臭椿,落葉喬木。
梗:陰塞。
地脈:水在土壤里浸潤移動,像人體內(nèi)的血管。
陰翳:遮蔽。蒙:受。
疏輕:木質(zhì)疏松而輕飄。
薪之:砍來當柴。
壤腴:肥沃。
特:獨。
方春:正發(fā)枝。
華:花。
若:你。
莊周:莊子。
櫟(lì):落葉喬木,即橡樹,通常稱柞樹。樗櫟,比喻無用之才。
天年:盡自然生長的時間。
桂:玉桂,名貴藥材。
漆:漆樹,樹脂是漆器的主要原料。
他日:有一天。
過:探訪。
曳薪:拖著柴。曳,牽引。
怪:奇怪,驚異。
貴:看重。
賊:侵害。烏能免哉:怎么能避免被砍伐掉呢?
生:生財。具:條件,才能。
庇:庇護、保護。
根:生命、命根。
處:時勢環(huán)境。
然其言:認為他的話對。
簡短詩意賞析
這篇文章展示了作者樂觀上進、奮發(fā)有為的精神風貌,也表現(xiàn)了作者卓越的見識和深厚的學養(yǎng),以及敢于挑戰(zhàn)權(quán)威的勇氣。全文用問答形式,層層遞進,條疏理通,反映作者認識的逐漸深化的過程,使文章有了鮮明的形象性和生動的感染力。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年8月6日 -1072年9月8日),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廬陵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綿州(今四川省綿陽市),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歐陽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進士及第,歷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死后累贈太師、楚國公,謚號“文忠”,故世稱歐陽文忠公。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chuàng)一代文風的文壇領(lǐng)袖,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后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領(lǐng)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并發(fā)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其散文創(chuàng)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chuàng)了一代文風。歐陽修在變革文風的同時,也對詩風、詞風進行了革新。在史學方面,也有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書》,并獨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公集》傳世。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溫庭筠《望江南·梳洗罷》”的原文翻譯
2、“李清照《武陵春·春晚》”的原文翻譯
3、“陸游《雜感》”的原文翻譯
4、“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的原文翻譯
5、“莊周《逍遙游》”的原文翻譯

《伐樹記》
歐陽修
署之東園,久茀不治。修至始辟之,糞瘠溉枯,為蔬圃十數(shù)畦,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春陽既浮,萌者將動。園之守啟曰:“園有樗焉,其根壯而葉大。根壯則梗地脈,耗陽氣,而新植者不得滋;葉大則陰翳蒙礙,而新植者不得暢以茂。又其材拳曲臃腫,疏輕而不堅,不足養(yǎng),是宜伐。”因盡薪之。明日,圃之守又曰:“圃之南有杏焉,凡其根庇之廣可六七尺,其下之地最壤腴,以杏故,特不得蔬,是亦宜薪。”修曰:“噫!今杏方春且華,將待其實,若獨不能損數(shù)畦之廣為杏地邪?”因勿伐。
既而悟且嘆曰:“吁!莊周之說曰:樗、櫟以不材終其天年,桂、漆以有用而見傷夭。今樗誠不材矣,然一旦悉翦棄;杏之體最堅密,美澤可用,反見存。豈才不才各遭其時之可否邪?”
他日,客有過修者,仆夫曳薪過堂下,因指而語客以所疑??驮唬?“是何怪邪?夫以無用處無用,莊周之貴也。以無用而賊有用,烏能免哉!彼杏之有華實也,以有生之具而庇其根,幸矣。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者,蓋有利之者在死,勢不得以生也,與乎杏實異矣。今樗之臃腫不材,而以壯大害物,其見伐,誠宜爾,與夫才者死、不才者生之說又異矣。凡物幸之與不幸,視其處之而已。”客既去,修善其言而記之。
《伐樹記》譯文
官署的東面有一個園子,一直以來有很多的野草,都沒有去治理它。我到了那里,開始開辟已經(jīng)荒蕪的土地。用糞便澆灌貧瘠的土地,用水澆灌干枯的地方,然后種上十幾畦農(nóng)作物,另外種植了各種花草樹木。正是春天,植物開始有萌芽的跡象。這時守園人給我提出意見,說:“這園子里生長著樗樹,根莖粗壯,枝葉繁茂。根莖粗壯就妨礙了地下的流通,要消耗很多大地的精氣,使得你新栽的農(nóng)作物都得不到營養(yǎng)的滋潤。枝葉繁茂就使得地上的陰影面積更大,讓新栽的農(nóng)作物得不到充足的陽光照射,而無法正常生長。又因為樗樹的形狀并不直,反而彎曲,看起來十分臃腫的樣子,這樣的木材中間紋路稀疏,導致重量很輕,而且很不堅固。(這樣的樹木)不值得栽種,應該把它砍掉。”我聽了他的意見,把樗樹砍掉了。第二天,他又對我說:“園子南面的那棵杏樹,它的根莖所占的面積半徑都有六七尺大,而它所在的地方卻是這里最好的土地,讓杏樹長在那里而不能種植農(nóng)作物,是很可惜的,應該把它也砍掉。”我說:“哈哈!如今正是杏樹生長最好的時期,而且長得繁華。它也即將結(jié)果,你就不能為了這片杏林而放棄幾畦菜地嗎?”所以沒有將它砍掉。
后來我突然想到,并發(fā)出這樣的感嘆:“唉!我記得莊子曾經(jīng)這樣說過,樗樹和櫟樹因為其木材沒有用而能自然老死,桂樹皮芳香可以食用,因而遭到砍伐,樹漆因為可以派上用場,所以遭受刀斧割裂。而如今樗樹是真的沒有用,一旦知道了就會馬上將它砍掉并拋棄;杏樹的軀干是很堅固的,紋路也很緊密,色澤美麗,還可以拿來做裝飾,它反而存活下來。難道有用和沒用是各自要用天生條件的影響而來判斷嗎?”
有一天,有位客人來我家,仆人拖著柴從客堂下經(jīng)過,我順便指著把心中的疑感對客人講了??腿苏f:“這有什么奇怪呢?自身無用又處在無用的地方(即與世無爭),這才是莊子所崇尚和看重的,如果自身無用又侵害有用之才,又怎么能避免被砍伐呢?那杏樹能開花結(jié)果,憑看這有益于生的條件來保護住自己的命根,真是幸運呢!至于桂樹、漆樹不能逃避被砍伐的原因,是因為得利處正在于它的死,所以它們勢必不能生存。它與杏樹實在不同?,F(xiàn)在臭椿臃腫不成材,又因根壯葉大妨害了其他作物,它被砍伐的確很合理。這與有才能的反而死掉、沒才能的反而生存的說法又有不同總之,事物的幸與不幸,看它所處的環(huán)境,時勢了。”客人離開后,我認為他的話很對,就把它記了下來。
《伐樹記》的注釋
署:官署。此指西京河南府衙門,時歐陽修任西京留守推官,居洛陽。
茀(fú):雜草叢生。
糞瘠:把肥料施給貧痛的土地。
溉枯:把水灌溉給干枯的作物。
本:株。
?。含F(xiàn)。
萌者:草木萌發(fā)的芽。
園之守:主管菜園的人。
樗(chū):臭椿,落葉喬木。
梗:陰塞。
地脈:水在土壤里浸潤移動,像人體內(nèi)的血管。
陰翳:遮蔽。蒙:受。
疏輕:木質(zhì)疏松而輕飄。
薪之:砍來當柴。
壤腴:肥沃。
特:獨。
方春:正發(fā)枝。
華:花。
若:你。
莊周:莊子。
櫟(lì):落葉喬木,即橡樹,通常稱柞樹。樗櫟,比喻無用之才。
天年:盡自然生長的時間。
桂:玉桂,名貴藥材。
漆:漆樹,樹脂是漆器的主要原料。
他日:有一天。
過:探訪。
曳薪:拖著柴。曳,牽引。
怪:奇怪,驚異。
貴:看重。
賊:侵害。烏能免哉:怎么能避免被砍伐掉呢?
生:生財。具:條件,才能。
庇:庇護、保護。
根:生命、命根。
處:時勢環(huán)境。
然其言:認為他的話對。
簡短詩意賞析
這篇文章展示了作者樂觀上進、奮發(fā)有為的精神風貌,也表現(xiàn)了作者卓越的見識和深厚的學養(yǎng),以及敢于挑戰(zhàn)權(quán)威的勇氣。全文用問答形式,層層遞進,條疏理通,反映作者認識的逐漸深化的過程,使文章有了鮮明的形象性和生動的感染力。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年8月6日 -1072年9月8日),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廬陵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綿州(今四川省綿陽市),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歐陽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進士及第,歷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死后累贈太師、楚國公,謚號“文忠”,故世稱歐陽文忠公。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chuàng)一代文風的文壇領(lǐng)袖,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后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領(lǐng)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并發(fā)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其散文創(chuàng)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chuàng)了一代文風。歐陽修在變革文風的同時,也對詩風、詞風進行了革新。在史學方面,也有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書》,并獨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公集》傳世。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溫庭筠《望江南·梳洗罷》”的原文翻譯
2、“李清照《武陵春·春晚》”的原文翻譯
3、“陸游《雜感》”的原文翻譯
4、“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的原文翻譯
5、“莊周《逍遙游》”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宋祁《雁奴后說》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