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參《還高冠潭口留別舍弟》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古詩詞
古詩詞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岑參《還高冠潭口留別舍弟》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還高冠潭口留別舍弟》原文
《還高冠潭口留別舍弟》
岑參
昨日山有信,只今耕種時。
遙傳杜陵叟,怪我還山遲。
獨向潭上酌,無人林下期。
東谿憶汝處,閑臥對鸕鶿。
《還高冠潭口留別舍弟》譯文
昨日山中捎信給我,眼下已到耕種時節(jié)。
信中怪我還山太遲,山中放友情深意切。
如今獨向潭上飲酒,再無兄弟林下相約。
東溪之上想你之時,只能對著鴿鶴闖臥。
《還高冠潭口留別舍弟》的注釋
高冠潭:在終南山高冠谷內(nèi),為岑參隱居之處。舍弟,本家弟。舍,對自己卑幼親屆的謙稱。
只今:如今。
遙傳:從遠處傳來。杜陵叟(sǒu):這里指與軍參一同隱居的人。杜陵,在長安東南,秦時置杜縣,漢宣布陵墓在此地,故稱。
怪:責怪,埋怨。
期:約會。
東溪:指南冠谷中的溪水,代指詩隱居之處。汝:這里指詩人的弟弟。
鸕鶿(lú cí):魚鷹,漁人用以捕魚的鳥。
簡短詩意賞析
全詩八句可分為兩層,都圍繞“還”字來寫。前四句寫還山的原因,后四句設想還山后的情景。這首詩寫得極為平淡自然,很適于表達山問閑居******。而平淡自然中義含不盡之情。詩的前半寫不得不歸,后半寫不忍便歸,把故友之情、兄弟之情都表現(xiàn)得很含蓄,很真切。
作者簡介
岑參(718年?-769年?),荊州江陵(今湖北江陵縣)人或南陽棘陽(今河南南陽市)人,唐代詩人,與高適并稱“高岑”。天寶三載(744年),岑參進士及第,守選三年后獲授右內(nèi)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任安西節(jié)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后在天寶末年任安西北庭節(jié)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時,岑參曾任嘉州(今四川樂山市)刺史,故世稱“岑嘉州”。約大歷四年(769年)秋冬之際,岑參卒于成都,享年約五十二歲(51周歲)。文學創(chuàng)作方面,岑參工詩,長于七言歌行,對邊塞風光,軍旅生活,以及異域的文化風俗有親切的感受,邊塞詩尤多佳作。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柳永《望遠行·繡幃睡起》”的原文翻譯
2、“溫庭筠《南歌子·倭墮低梳髻》”的原文翻譯
3、“李煜《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的原文翻譯
4、“納蘭性德《清平樂·風鬟雨鬢》”的原文翻譯
5、“晏殊《少年游·重陽過后》”的原文翻譯

《還高冠潭口留別舍弟》
岑參
昨日山有信,只今耕種時。
遙傳杜陵叟,怪我還山遲。
獨向潭上酌,無人林下期。
東谿憶汝處,閑臥對鸕鶿。
《還高冠潭口留別舍弟》譯文
昨日山中捎信給我,眼下已到耕種時節(jié)。
信中怪我還山太遲,山中放友情深意切。
如今獨向潭上飲酒,再無兄弟林下相約。
東溪之上想你之時,只能對著鴿鶴闖臥。
《還高冠潭口留別舍弟》的注釋
高冠潭:在終南山高冠谷內(nèi),為岑參隱居之處。舍弟,本家弟。舍,對自己卑幼親屆的謙稱。
只今:如今。
遙傳:從遠處傳來。杜陵叟(sǒu):這里指與軍參一同隱居的人。杜陵,在長安東南,秦時置杜縣,漢宣布陵墓在此地,故稱。
怪:責怪,埋怨。
期:約會。
東溪:指南冠谷中的溪水,代指詩隱居之處。汝:這里指詩人的弟弟。
鸕鶿(lú cí):魚鷹,漁人用以捕魚的鳥。
簡短詩意賞析
全詩八句可分為兩層,都圍繞“還”字來寫。前四句寫還山的原因,后四句設想還山后的情景。這首詩寫得極為平淡自然,很適于表達山問閑居******。而平淡自然中義含不盡之情。詩的前半寫不得不歸,后半寫不忍便歸,把故友之情、兄弟之情都表現(xiàn)得很含蓄,很真切。
作者簡介
岑參(718年?-769年?),荊州江陵(今湖北江陵縣)人或南陽棘陽(今河南南陽市)人,唐代詩人,與高適并稱“高岑”。天寶三載(744年),岑參進士及第,守選三年后獲授右內(nèi)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任安西節(jié)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后在天寶末年任安西北庭節(jié)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時,岑參曾任嘉州(今四川樂山市)刺史,故世稱“岑嘉州”。約大歷四年(769年)秋冬之際,岑參卒于成都,享年約五十二歲(51周歲)。文學創(chuàng)作方面,岑參工詩,長于七言歌行,對邊塞風光,軍旅生活,以及異域的文化風俗有親切的感受,邊塞詩尤多佳作。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柳永《望遠行·繡幃睡起》”的原文翻譯
2、“溫庭筠《南歌子·倭墮低梳髻》”的原文翻譯
3、“李煜《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的原文翻譯
4、“納蘭性德《清平樂·風鬟雨鬢》”的原文翻譯
5、“晏殊《少年游·重陽過后》”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孟浩然《江上寄山陰崔少府國輔》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