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游記》有感筆記(精選)10篇 讀后感
讀后感 由優(yōu)爾供稿格列佛游記讀后感怎么寫?《格列佛游記》是愛爾蘭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的一部杰出的諷刺小說,下面9252兒童網給大家分享《格列佛游記》有感筆記(精選),歡迎閱讀!
《格列佛游記》有感1
放假期間,老師讓我們讀了兩本書,一本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另一本是《格列佛游記》,其中我對《格列佛游記》感觸最深啟發(fā)最大。
這部書的作者是喬納森〃斯威夫特,他是英國18世紀初期最優(yōu)秀的諷刺作家和政論家,這部書充滿了奇異的想象和童話色彩,諷刺十分辛銳而又深刻,諷刺的同時也隱藏著作者一種苦澀而又熱切的憂世情懷。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主人公格列佛英國醫(yī)生因為海上遇難二流落到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惠骃國在這四個國家的經歷,反映了18世紀前半期英國社會的一些矛盾,揭露、批判了英國統(tǒng)治階級的腐敗和罪惡,以及英國資產階級在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的瘋狂掠奪和殘酷剝削。
書中主要的特色人物分別是格列佛、佛利姆奈浦、布羅卜丁奈格國國王、慧骃在書中格列佛和魯濱遜一樣,是一個天生喜歡冒險的人勇敢智慧、有忍耐力的游者。佛利姆奈浦則是科立浦特國王的一個寵臣對于國王他一味阿諛奉承,但對于平民,他卻看不起他們,認為他們比自己低級。
格列佛歷險的第一站是小人國,小人國鎮(zhèn)的十分小,格列佛一只手就能拖動他們的整支海軍艦隊,其中作者耐心地描述了小人國的國民為了把他這個龐然大物運到京城,動用了幾百人搭建了一個長七英尺、寬四英尺有二十二個輪子的木架。但是主要的困難是怎樣把“我”抬到車上……第二站是大人國,在大人國里作者便成了一個小小的“寵物”。第三站是飛島國,在這卷中直接批評諷刺了殖民統(tǒng)治,表達了對現(xiàn)代科技的懷疑。第四站慧骃國是最有爭議的一部分,作者以恣肆的筆調,展示了人獸顛倒的怪誕現(xiàn)象,對英國現(xiàn)代式現(xiàn)代文明的直露的全面“攻擊”。
讀這部書,我體會了作者那滿腔熱血的愛國情懷,同時作者的寫作手法我也學會不少,四卷當中,點面結合,將虛構情節(jié)、幻想故事和對現(xiàn)實的揭露巧妙結合,有詳有略。
《格列佛游記》有感2
暑假,我讀了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記》,小說以辛辣的諷刺與幽默、離奇的想象與夸張,描述了酷愛航海冒險的格列佛,四度周游世界,經歷了大大小小驚險而有趣的奇遇。
游記中小人國、大人國里光怪離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但是讓我印象最深的是,1710年格列佛泛舟北美,拜訪了荒島上的慧因國,結識了具有仁慈、誠實和友誼美德的慧骃國。在慧骃國的語言中沒有“撒謊”和“欺騙”這樣的字眼,人們更不理解它的含義。他們不懂什么叫“懷疑”、什么是“不信任”,在他們的國度里一切都是真實的、透明的。
格列佛在慧骃國里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他完全融入這個社會,以致于與暗喻人類的耶胡交往時形成強烈的反差,因為他們總是以懷疑的眼光看待他的誠實,使他感到失落,對人類產生了極度的厭惡。
我很羨慕文中的主人公有幸能到慧骃國,慧骃國是我們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境地,在這里你不需顧慮別人說話的真假,而在現(xiàn)實的世界,有著太多我們不愿看到的事情常常發(fā)生,同時對于慧因國我又有一個疑問,如果它真的是一個完美的民族的話,那應該就是人人充滿了愛,人人平等,但慧骃間有主仆之分,有尊卑之別,這就說明它并不完美。作者的“理想國”根本就不完美,所留給我們的也僅僅是一個美好的憧憬。“人之初,性本善”。這是一條真理,一切的罪惡都是在后天養(yǎng)成的,世上沒有絕對公平,光明與黑暗、善與惡都是并存的。作者最后要留在慧骃這個馬的國度,其實是一種逃避,一種對真理的逃避。既然他向往理性,向往真理,那么書末的逃避就相當矛盾了。教化及愛的力量可以改變任何人,如果不成功不過是沒有真正觸及到根本原因而已。
未來文明的發(fā)展道路漫長而艱辛。而本書作者心中的陰謀、罪惡,一切的負面情況也都是阻擋不了人類前進的腳步的!
《格列佛游記》有感3
格列佛游記是一篇游記體諷刺小說,小說以辛辣的諷刺與幽默,離奇的想象吸引了眾多的讀者。
這本書的主人公里梅爾格列佛,一個外科醫(yī)生,他受過良好的教育,為自己的祖國感到自豪,在職業(yè)和政治兩方面都頗有見識。
該書的第一章寫的是格列佛出游時機緣巧合來到了“小人國”的遭遇,他在“小人國”的國民眼中是個龐然大物。起先,他被“小人國”捆住獻給了國王,后來他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獲得了“小人國”人民的信任,但是格列佛不愿意幫助“小人國”滅掉另外一個國家,使該國的皇帝很不高興,于是被一位大臣設計陷害,大加歪曲,格列佛聽到了風聲, 急匆匆的逃出了“小人國”,回到了英國,其實,小人國就是當代英國官場的縮影,諷刺了英國國內的.托利黨和輝格黨常年不息的爭斗,但實際上只是在一些小節(jié)上的勾心斗角。
第二章是格列佛在“大人國”的遭遇,他被王后買去,在“大人國”國王面前夸耀自己祖國的偉大,政治的賢明,法律的公正,然而卻遭到了國王的抨擊和駁斥,這一章中“大人國”國王對英國的制度進行了尖銳的抨擊,惻然批評了英國國家制度的不完善,這也是作者內心的想法。
最后一章著重描寫了格列佛來到了“慧骃國”,在那里,他見到了一種有著人的智商的馬,那里的馬善良,仁愛,正義,而且那里的馬不知道什么是撒謊,什么是欺騙,而我們呢?這可能也是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吧。
我期盼著有一天我們的社會也能像“慧骃國”一樣,多一點真誠,少一點虛偽,讓這個世界充滿愛。
《格列佛游記》有感4
《格列佛游記》既是一部膾炙人口的優(yōu)秀小說,也是一章具有著強烈諷刺意味的哲理文。他諷刺了社會上的種種丑惡,卻又不明說出來,而是巧妙的將它們安插在書中的故事中,把人類貪婪,為了謀權牟利的心機在小人國的大臣們身上體現(xiàn)出來。把人類妄自尊大,自以為是,掠奪殘忍的本性在與大人國的交往中體現(xiàn)出來。與學生共讀了《格列佛游記》,受益匪淺。這本書是美國著名做家斯威夫特一自己的名義寫的,書中的主人公格列佛游歷了許多地方,好多地方是人們不曾到達的,他也以自己的真誠善良贏得了當?shù)卦S多人的愛戴和擁護。
他曾經經歷了神奇的小人國,那里的人們開始把他當做怪物看待,但最后由于自己的真誠而成為了好朋友,他周游世界,到過慧銦國,經歷了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情,他對發(fā)生的任何事情都是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以自己堅強的意志度過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
學生很喜歡這本書,可以從書中找到許多做人的道理,學到許多知識,開闊自己的眼界,我真想和格列佛一樣的周游世界,探詢人們不知道的秘密,我告訴學生只有學好知識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教育他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在書中我非常喜歡作者的一段話,那也是他的人生所得,值得我們去體會,我也會把這段話當做我的做人標準。
“人人都能擁有真誠,公正,克制自己等等美德。如果人人都能實現(xiàn)這些美德,再加上經驗和善本之心,人人就能為國家盡義務,只不過還需要學習一段時間罷了。如果一個人缺少德行,即使他具有卓越的才能也于事無補”。
《格列佛游記》有感5
前幾天,我看完了格列佛游記。這本書的作者叫做繳納森斯威夫特,是英國人。這本書講述的是格列佛憑借他的智慧、勇氣還有一顆堅忍不拔的心,游歷了許多奇異的國度,最后平安歸來。
格列佛游歷的許多國度,有大人國,小人國,會嘶馬國等等。大人國里的人都身材高大,動物也是一樣,小人國恰恰相反,身高不到六英寸?;鬯获R國里有兩種主要動物,一種是慧嘶馬,另一種是野胡。慧嘶馬長得像普通的馬,卻十分聰明,并且善良,很有正義感。野胡恰恰相反,它們長得像普通人,只是毛比較多,并且野胡很愚蠢,很野蠻,沒有理性。
在格里佛游歷的許多國度里,慧嘶馬國給我印象最深。在慧嘶馬國,沒有謊言,沒有欺騙,只有完美的生活。在這個國度中最惡心的也只有野胡,其他任何一切都十分完美。作者十分喜歡這一個美麗而神秘的國家,甚至期望永遠在在這個國度里生活,不會到人類生活的地方去。
但是因為慧嘶馬認為,讓一個海外的聰明野胡在這兒生活也不太好,所以最后慧嘶馬把作者送回了人類。因為在慧嘶馬國呆了太久,習慣了馬的味道,格里佛反而對人類產生了厭惡,因為人類丑惡的一面甚至比野胡還令人感到惡心。
這本書里,最讓人感動的是格里佛的智慧和勇氣,還有他那顆不畏艱險的心,以及他勇于挑戰(zhàn)和冒險的精神。
《格列佛游記》有感6
長假里,我讀了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的《格列佛游記》。
游記中的大人國、小人國的離奇故事深深吸引了我,然而給我印象最深的1710年格列佛泛舟北美,巧遇了荒島上的慧因國,結識了具有仁慈、誠實美德的慧因國國王的故事。在慧因國的語言中沒有“撒謊”和“欺騙”這樣的字樣,人們更不懂他們的含義。他們不懂什麼是“懷疑”,什麼是“不信任”。在他們的國度中,一切都是真實的、透明的。
我很羨慕格列佛能有幸到慧因國,哪里是我們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境地,在這里你不需要顧慮別人說話的真假。而在現(xiàn)實社會中,有人用花言巧語騙取別人的血汗錢;有人拐賣兒童謀取暴利;有人甚至為了金錢而拋棄自己的親生父母……難怪,我們的老師、長輩從小就教育我們要提高警惕,小心上當受騙。
我也盼望著有一天我們的社會也能像慧因國那樣,孩子們的眼中不再有疑慮,教育與現(xiàn)實是統(tǒng)一的。我愿為此努力,也希望大家一起,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讓這個社會多一點真誠,少一點虛偽。
《格列佛游記》有感7
奇幻,玄妙,想象獨特,大膽,新穎,沖破思維,這就是《格列佛游記》。
《格列佛游記》是英國著名諷刺批判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的得意之作,這本書有對當時社會的不滿,有對當時社會的控訴,更令人驚奇的是,它似乎是反人類的!?在第四章慧骃國游記中,喬納森甚至使人與獸的地位來了個顛倒,在這個國家里,馬才是具有智慧的動物,而人形動物“耶胡”卻是地位低下的牲畜。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許多人都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思考,是什么樣的原因讓喬納森對人類感到失望呢?是當時社會的黑暗?是當時官員的腐敗?還是對當時統(tǒng)治的失望?我想都有吧,對當時社會的失望,使喬納森希望能有一個光明的社會,但他又無法推翻當時的社會,所以他只能將自己的希望付之于小說之中,讓更多的人去了解當時社會的黑暗。想來,喬納森定是一個像魯迅一樣敢于揭露社會黑暗的鋼鐵戰(zhàn)士!
一開始我覺得第三卷的出現(xiàn)有些影響整本書的整體結構,顯得有些松散,不過細讀之后會發(fā)現(xiàn)第三卷的出現(xiàn)太及時了,它是第二卷和第四卷之間的緩沖,不然的話一個接著一個尖銳的批判會使讀者猛一下接受不了。
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在于喬納森運用了許多相當形象卻又充滿諷刺的比喻、象征,例如像小人國當中的“高跟黨”和“低跟黨”之間的競爭就暗暗地指當時英國的兩個不同的黨派之間的斗爭,更為有趣的是喬納森所描寫的大人國卻恰好與小人國相反,在大人國,他理想當中的比較開明的君主,這使他感到很高興。這樣的書怎能不大受歡迎?
好一個喬納森·斯威夫特!他在生命的結尾還在為公益事業(yè)而做出奉獻,并且他所有的作品除了《格列佛游記》都是無名出版的。這樣的喬納森怎能不讓人欽佩?!或許這樣,他能夠寫出《格列佛游記》也是有原因了吧!
《格列佛游記》有感8
不論是否真正讀過,或者通讀過,大約無人不知曉《格列佛游記》是一部世界名著。就連我們的語文課本上也會有那么一小段的內容。
第一卷《利立浦特游記》是標準的諷刺,可是寫得很迷人,雖說大家現(xiàn)在都承認小人國實際就是暗指英國,利立浦特宮廷也就是英國宮廷的縮影,但人們還是不得不佩服斯威夫特驚人的想象力。他何以會想得出小人國這么一個點子來的呢?格列佛與利立浦特人之間的大小比例為1:12,這一比例在全卷書中從頭到尾都得到嚴格遵守,不曾出一點差錯。從寫作技巧上講,這種視覺選擇是天才的,而它產生的效果則是無處不在的幽默。我們當然知道作者是在諷刺,在挖苦,然而這種諷刺和挖苦是理性的、冷靜的,甚至于是較溫和的,作者還沒有完全激動起來,他只是在煞有介事地給你講故事,講一串在我們讀者看來是聞所未聞的有趣故事。
格列佛儼然以巨人的身份在由袖珍的人、事、物組成的利立浦特雄視闊步。雖然他也時常受到騷擾,經歷種.種不如意,在大街上走路必須時刻注意,以免一不小心就將人踏死或者將房屋踩塌,可他永遠是居高臨下的,無論是皇帝還是大臣,任其何等自傲自狂,在格列佛的眼中,永遠只是一群荒.唐愚蠢的、微不足道的小動物,格列佛從頭至尾享受著“俯視”的便宜和痛快。當然,就是這么一個小人國其內部的腐敗和紛爭,也終有一天會將其自身毀滅。
我,作為讀者就是這樣被他——斯威夫特——這些故事給迷住了,忘記了它的每一個故事其實差不多都是有所指的。不論是“高跟黨”還是“低跟黨”,“大端派”還是“小斷派”,甚至于像財政大臣這樣具體的人,都可以從當時的英國上層社會找到他們的影子。有些評論家甚至認為,那么一些“有所指”的諷刺,其實也完全適用于整個人類,而并非不僅僅限于英國。
《格列佛游記》有感9
暑假里我們讀了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記》,仿佛就是我和他一起歷險一樣。我特別佩服他的機智勇敢,他總是給我一種“歷經重生”的感覺。
這部小說以辛辣的諷刺與幽默,離奇的想象與夸張,描述了酷愛航海昌險的格列佛,四度周游世界,經歷了大大小小驚險而有趣的奇遇。
游記中,小人國、大人國里光怪離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然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格列佛泛舟北美,巧訪了荒島上慧駰國,結識了具有仁慈、誠實和友誼、等美德的惠駰。在惠駰國的語言中,沒有“撒謊”和“欺騙”這樣的字眼,哪里的人們,更不理解它的含義。他們不懂什么叫“懷疑”,什么是“不信任”,在他們的國度里一切都是真實的,透明的。格列佛在惠駰國里度過了美好的時光,他完全融入這個社會,以至于與暗喻人類的野胡交往時,引成強烈的反差,因為他們總是以懷疑的目光看待一切,使他感到失落,對人類的行為產生了極度的厭惡。
我很羨慕格列佛能有幸到惠駰國是我們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境地,在那里,你不需要顧慮別人說的話的真假。而現(xiàn)實世界中有著很多與惠駰國中截然相反的事情在發(fā)生。有些事情我們甚至不愿看到:有人用花言巧語騙取別人的血汗錢,有人為謀取暴利而不擇手段,有人甚至為了金錢,拋棄自己的親人。難怪我們的長輩,從小就教育我們要提高警惕,不要上當受騙。因此當我遇到有困難的人,要伸出援助之手時,我遲疑;當有人替我解圍時我不敢接受。這些都讓我感到矛盾,痛苦,無所適從。我期盼著有一天我們的社會也像惠駰國一樣沒有欺騙,沒有懷疑。讓我們的社會多一點真誠少一點虛偽。
《格列佛游記》有感10
一個普通的外科醫(yī)生,四次出海航行冒險,遇到了各種離奇古怪的事情,他是雷米爾魯·格列佛。
格列佛生于洛丁加姆州,從十四歲開始在英國與荷蘭的大學進修,后來以外科醫(yī)生的身份到船上工作,在一六九九年五月四號乘羚羊號航向南方。后來,不幸在蘇門答臘島遇難,漂流到利立浦特島上。島上居民身高都只有六寸左右,因此,這個國叫小人國。這個國經常和鄰國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兒而打仗。之后他又啟程。但卻在巨人島——布羅卜丁魯那克島擱淺了。那里的國王身高有六十尺。巨人國之后的飛島國是一個與世隔絕的世界。人們的觀念封閉阻塞。幾日后,他又到了慧骃國。那個世界里,沒有貪婪,沒有欺騙,沒有戰(zhàn)爭,沒有陷害,心都是純凈的,善良的,就像生存在幻境中似的?;氐接?,格列佛因為已經習慣了慧骃族良好的品質,而對家人的氣味略有厭惡之意,便買了兩匹良馬,天天與他們談心,安度晚年。
小人國的情景乃是當時大英帝國的縮影。當時英國國內常年不息的斗爭和對外的戰(zhàn)爭,實質上只是政客們在一些國計民生毫不相干的小節(jié)上勾心斗角。通過大人國國王對格列佛引以為榮的英國選舉制度、議會制度以及種種政教措施所進行的尖銳的抨擊,對當時英國各種制度及政教措施表示了懷疑和否定。作者把諷刺的鋒芒指向了當時的英國哲學家,脫離實際、沉溺于幻想的科學家,荒誕不經的發(fā)明家和顛倒黑白的評論家和史學家等。小說第四卷,作者利用格列佛回答一連串問題而揭露了戰(zhàn)爭的實質、法律的虛偽和不擇手段以獲得公爵地位的可恥行為等。
英國的縮影及作者的理想國度級在這本書中被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