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疫情談談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解5篇 心得體會
話題作文 由優(yōu)爾供稿
這次“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可以說“世所罕見”,在這個危難關頭,黨堅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最終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下面是9252兒童網小編分享結合疫情談談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解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結合疫情談談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解1
近日,新華社發(fā)表了題為“歷史交匯點上的宏偉藍圖——《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誕生記”文章,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了“十四五”規(guī)劃誕生的不易和中國共產黨人一路披荊斬棘、開拓進取為民的強大決心,更讓我們深切體悟到了規(guī)劃里“人民至上”的時代情懷。藍圖已繪就,關鍵靠落實。我們要繼續(xù)深植“人民至上”的時代情懷,與人民一起奮力耕耘“十四五”。
要深植“人民至上”的初心情懷,以更堅定的意志,全心向人民“所向”。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是要讓全黨永葆這樣的初心,朝著人民所愿、人民所盼、人民所需,去肩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任務和歷史責任。在新時代更加鮮明地體現為“人民至上”。“十四五”規(guī)劃是“人民至上”的規(guī)劃,是對民富國強的深遠謀劃和接續(xù)奮斗。我們要深植“人民至上”的初心情懷,一往無前、全心全意地落實規(guī)劃。同時,還要堅持不懈地勇于自我革新,自我凈化,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終與人民保持血肉聯系,以忘我、無我境界在前進的航向里永遠鐫刻和彰顯“人民至上”。
要深植“人民至上”的奮斗情懷,以更堅決的奮進,全速進人民“所進”。心有所向,行有所進,進就要有動力。激情匯聚動力。無數中國共產黨人以民之憂而憂,奮勇而起,起而行之,不斷地迎戰(zhàn)為民路上的各種風雨險阻,始終保持戰(zhàn)斗狀態(tài),矢志不渝地煥發(fā)著為民奮進的激情。也正是這樣的激情,我們戰(zhàn)勝了千難萬險,迎來了捷報頻傳。“人民至上”更能點燃這樣的奮進激情。面對“十四五”錯綜復雜的國際環(huán)境,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任務,我們要有緊迫感。時間不等人,要披星戴月、快馬加鞭,一絲不松一刻不停地去奮斗,把這激情化為推進實踐“十四五”規(guī)劃的偉大創(chuàng)造,化為人民群眾心中渴望的“進”。
要深植“人民至上”的功績情懷,以更堅實的力量,全面成人民“所成”。正因為我們心中有民,行中為民,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才凝聚起了堅不可摧、可以戰(zhàn)勝一切困難和挑戰(zhàn)的強大力量,成就了讓世人驚嘆的偉業(yè)。民心聚,事業(yè)成。要始終把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實事作為檢驗政績的重要標準,樹牢正確政績觀,不斷匯聚民心民力。無論何時,都要時刻牢記有了人民的支持,我們就有了攻堅克難的實力;人民越是支持,我們成就事業(yè)的實力就越不可阻擋。在實現“十四五”規(guī)劃的一個個宏偉目標中,要汲取人民智慧,深入總結人民實踐,進一步形成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披荊斬棘、乘風破浪的磅礴偉力,帶領人民群眾一同自覺地、自發(fā)地、自信地去踏平坎坷,去鋪就大道,全面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結合疫情談談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解2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從神農嘗百草到大禹治水,從后羿射日到愚公移山,從公車上書到辛亥革命,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從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到脫貧攻堅,貫穿其始終、傳承至今的是“人民至上”的理念,而這也正是中華民族永葆生機與活力的秘訣所在。
時代在改變,不變的是為民服務的宗旨。浩蕩的歷史無數次證明,將人民舉過頭頂,時時刻刻不忘服務人民就會獲得人民的認可,受到人民的擁護;妄圖凌駕于人民,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就會被拉下馬來摔在塵土里,遭到人民的唾棄。“可見守國之道,唯在修德安民,民心悅則邦本得。”黨員干部要善于運用時代賦予的磅礴力量,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自己,用最新科技成果搭建起全民共享的服務網絡,在每一個角落用行動貫徹“為人民服務”的理念,從最細微之處彰顯親民愛民的初心,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從而造福于每一名人民群眾。
夢想在改變,不變的是緊握人民的雙手。古人的最高理想是“為生民立命,為天地立心,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跨過千年的風沙,今天我們的中國夢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消除絕對貧困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大踏步走向歷史新的起點。不論古今,人民都是時代發(fā)出的“最強音”。尤其是今天,在這個離夢想已觸手可及的時刻,黨員干部駕著時代的帆船,絕不讓一個人掉隊,秉持著與民同行的信念,懷揣著“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莊嚴承諾,涌動著“宵衣旰食,朝乾夕惕”的奮斗激情,乘風破浪,直抵滄海。
命運在改變,不變的是“人民至上”的理念。“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黨員干部的一切權力來自于人民,一切行為也應對人民負責,正如本次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所說:“我們也付出巨大代價,一季度經濟出現負增長,生產生活秩序受到沖擊,但生命至上,這是必須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價。”將人民群眾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即使付出再大的代價也在所不惜,就是最大的負責!黨員干部要切實扛起肩上的責任,不論制定出臺政策,還是推動上馬項目,要多想想是否對人民群眾有益、是否對生態(tài)環(huán)境有益、是否對子孫后代有益。有益于人民的,千方百計也要去實現,不管將遭遇多少坎坷;有害于人民的,無論如何也不能啟動,不管會承受多少誘惑。站在人民的角度對人民負責,這才是“人民至上”理念的最生動實踐。
歲月在流淌,時代在傳承,“人民至上”的理念卻要融進黨員干部生命的每一分每一寸!
結合疫情談談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解3
“人民至上”是我們黨永恒不變的執(zhí)政理念,也是廣大黨員干部的忠實信仰。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路上,黨的領導是根本。對此,各級黨組織要保證與人民方向一致、步調一致,就必須與人民緊密團結,做好人民身邊的“行者”,與廣大群眾在逐夢路上攜手前進。
做人民的“先行者”,奮勇向前,敢為民先,開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征程。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歷史的必然。”自黨成立至今,中國人民經歷了戰(zhàn)爭、解放、發(fā)展……生活出現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也正是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們走出了一條舉世矚目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赝鎳倌臧l(fā)展之路,不乏偉大的革命先驅,他們是人民前行路上的階梯,也是披荊斬棘的排頭兵,他們用“求變”的改革決心和“不變”的為民初心,打開了中華民族新局面。如今面對新時代新挑戰(zhàn)新征程,黨員干部要將“先行者”身份傳承下去,堅定理想信念,強化理論根基,緊緊圍繞“發(fā)展”這一關鍵詞,以高站位促改革,以長眼光謀規(guī)劃;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各級黨組織要凝心聚力、只爭朝夕,摒棄自滿心理和懈怠情緒,始終走在人民前列,牢牢把握發(fā)展方向,做好掌舵者和領路人,帶領廣大人民群眾穩(wěn)步走向共同富裕。
做人民的“同行者”,與民為伴,為民所想,將提升群眾獲得感作為首要政績。
“人民是我們黨執(zhí)政的最大底氣”,拋開人民群眾,一切事業(yè)都將成為空談。疫情當前,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要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在面對嚴峻挑戰(zhàn)時,黨與人民眾志成城,勠力同心,渡過了長達三個多月的“寒冬”。除疫情防控外,2020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guī)劃的收官之年,要想交出令人民滿意的答卷,圓滿完成各項任務,就必須回歸根本,做人民的“同行者”,面對脫貧攻堅,我們要持續(xù)深化群眾路線,面對面傾聽人民訴求,對脫貧困難戶要積極研判,精準施策,讓廣大人民深切感受到黨組織關懷,切忌脫離群眾憑空想象,堅決杜絕形式主義;在日常工作中,各級黨組織要讓黨員干部善于和敢于深入基層,讓干部直觀捕捉群眾反映的訴求和問題,切實提升群眾幸福感與獲得感,打破人民與干部間的“最后一公里”。
做人民的“后行者”,擔當作為,真抓實干,為人民筑起堅實穩(wěn)固的大后方。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想要長期實現“國泰民安”,提升群眾“安全感”,讓人民群眾在發(fā)展路上走得“有底氣”“有干勁兒”,就必須要求黨員干部有擔當意識和實干精神。“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是黨和人民共同的美好愿望,但這一愿景不會一蹴而就,在面對問題和困難時,各級黨政領導班子要發(fā)揚攻堅克難精神,提升組織戰(zhàn)斗力和執(zhí)行力,敢于和問題硬碰硬,猛藥去疴,讓干部敢于講實話、講真話,做到“在前進中找問題,在問題中求前進”;在選人用人時,要挖掘高站位、高素養(yǎng)、高水平的“三高”黨員干部,重點提拔政治立場堅定、真抓實干、經驗豐富的基層干部,給予充分容錯空間,同時要利用好群眾這面“鏡子”,將群眾的意見和滿意度作為重點參考指標,選用人民滿意、與人民“同心同德”的優(yōu)質干部。
結合疫情談談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解4
5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他所在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強調,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實到各項決策部署和實際工作之中,落實到做好統(tǒng)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fā)展工作中去。
人民至上,是我們黨一以貫之的堅守,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背景下,又和生命至上息息相連。我們黨從一開始就將“人民幸福、民族復興”視為己任,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懷著初心、砥礪戰(zhàn)斗,撥開國內外風云阻隔,披荊斬棘、一路向前,實現了帶領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變遷。這次,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黨和政府不惜一切代價,絲毫沒有因為患者的地位、身份、年齡、職業(yè)等不同而區(qū)別對待,堅持一視同仁以拯救病患生命,真正做到了生命至上、人民至上。也正是在這種活生生的現實面前,正是在中外應對疫情的不同態(tài)度、不同表現、不同結果面前,人民更加堅定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道路自信,我國的制度優(yōu)勢和治理優(yōu)勢,在這次疫情中得到最淋漓盡致的展現,中國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國家認同感、制度獲得感尤為強烈、篤定。
人民至上,從來都是鮮活的、生動的、具體的,新時代的共產黨人,應當展現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民至上”新篇章。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戰(zhàn)爭、總體戰(zhàn)、阻擊戰(zhàn)中,人民至上,表現在無數“逆行者”對生死的無畏,在生死之間“擺渡”,在沒有硝煙戰(zhàn)場的沖鋒之上。在脫貧攻堅的戰(zhàn)場上,人民至上表現在對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家庭、每一個群眾的“不拋棄、不放棄”上,務必實現“一戶不落、一個不少”,務必實現年內全部脫貧、全面小康。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當口,人民至上表現在“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坦坦蕩蕩,表現在“狹路相逢勇者勝”的無私無畏,表現在義與利、得與失、個人與集體利益的選擇上。作為新時代的共產黨人,人民至上在每個人身上的表現是鮮活的、具體的、生動的,我們要始終保持昂揚奮斗的精神狀態(tài),始終以人民的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作為我們立足本職崗位,做好各項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全黨的人民至上,最終要落實到每一名黨員的思想、行動和為民實踐之中,要奮力寫就黨員人民至上的人生畫卷。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共產黨員,人民至上首先應體現在忠誠上,忠誠于黨和人民的事業(yè)。堅決“聽黨話跟黨走”,對黨忠誠老實,表里如一,決不兩面三刀。一名黨員,沒有對黨和人民事業(yè)的忠誠,就會在利益面前動搖心志,導致成了“名和利”的俘虜;就會在得失面前躊躇不前,導致“不敢為”“不愿為”;就會在成敗面前患得患失,導致延宕拖沓、貽誤戰(zhàn)機。其次,人民至上體現在把工作當事業(yè)上。幸福生活不會從天而降,都是靠雙腳走出來,靠雙手干出來,靠汗水澆灌出來,靠無數心血和“右玉精神”般的堅持中培育出來的。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沒有提出全年經濟增速具體目標,這一方面是因為“我們受到的影響有多大、有多深,還有很多不確定性”;另一方面,“我們一直在講不以GDP增長率論英雄”,但具體到每個人的崗位目標是可控的,相對固定的,我們要將人民至上落實到勠力奮斗、立足本職,對事業(yè)孜孜以求的專注之上。第三,人民至上體現在對人民的深情上,體現在濃郁的家國情懷之中。人民是創(chuàng)造歷史的真正主人,離開了人民群眾,我們將一事無成,要始終牢記“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做到“以百姓心為心”,善于換位思考、將心比心,工作用心用力還要動情有愛,堅決走好各項工作的群眾路線。第四,人民至上表現在發(fā)揚“蒙古馬精神”上,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只要是為了人民的利益,只要是有利于黨和人民事業(yè)的發(fā)展,只要走得是光明大道,就要排除萬難,矢志不移地走下去,要像“百岔的鐵蹄馬”一樣,始終保持昂揚不屈的奔跑之姿,跑出一個“不負人民”的輝煌未來!
結合疫情談談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解5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在抓好“疫情常態(tài)化防控”的前提下,在“發(fā)展面臨風險挑戰(zhàn)前所未有”的背景中,我們不難看到,黨始終把“人民至上”落實在舉全國之力“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中,落實在“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中,落實在“千方百計穩(wěn)定和擴大就業(yè)”中。留得青山,贏得未來。書寫了波瀾壯闊、苦難輝煌的中華民族發(fā)展史的中國人民,一定能在新時代書寫出戰(zhàn)勝驚濤駭浪、跨越關山險阻的前進篇章。
“生命至上,這是必須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價”。這次疫情,“突如其來”“前所未有”“世所罕見”,危難關頭,黨堅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經過艱苦卓絕的奮斗和舍生忘死的拼搏,“戰(zhàn)疫”取得了重大的“戰(zhàn)果”。我從不同的新聞作品中捕捉到這組數據:“湖北已有3600多位80歲以上的新冠肺炎患者被治愈,其中包括7位百歲以上老人”,“年齡最大患者108歲”,“一位87歲的老人,身邊10來個醫(yī)護人員精心呵護幾十天”。數據背后是鮮活的生命,越是年齡大、病情重,越能印證“不拋棄、不放棄”的執(zhí)著與艱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一季度經濟出現負增長,生產生活秩序受到沖擊,但生命至上,這是必須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價。”渡盡劫波,山河無恙;歷盡艱險,國泰民安。經此一疫,每個人都應該能切身感受到“人民至上”的理論指導和實踐擔當。
“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集中力量啃下脫貧硬骨頭”。“一定要把我們的老百姓,特別是我們的農民扶一把。”飽含深情的話語,透著人民領袖濃濃的人民情懷。受疫情影響,脫貧攻堅戰(zhàn)在收官之年任務更重,但黨向人民作出的承諾,不因疫情而改變。“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諾不輕許,一諾千金!盡管到目前,“全國還有52個貧困縣未摘帽、2707個貧困村未出列、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未全部脫貧”;盡管同過去相比,“總量不大,但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是最難啃的硬骨頭”。為了克服疫情影響,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習近平總書記身體力行、深入調研。在陜西柞水縣,他夸贊群眾把小木耳辦成了大產業(yè);在山西大同,他勉勵鄉(xiāng)親讓黃花成為鄉(xiāng)親們的“致富花”;他始終強調,“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如果不是堅持“人民至上”,就不會夙興夜寐、念茲在茲,以鍥而不舍、久久為功的定力攻堅克難,兌現承諾。
“就業(yè)就是最大的民生”,“增加就業(yè)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脫貧方式”。受疫情影響,“就業(yè)”是個沉重的話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優(yōu)先做好貧困地區(qū)農民工返崗就業(yè)工作”“要有針對性地開展援企、穩(wěn)崗、擴就業(yè)工作”……《政府工作報告》一再強調:“小微企業(yè)、個體工商戶所得稅繳納一律延緩到明年”,“今年對低收入人員實行社保費自愿緩繳政策,涉及就業(yè)的行政事業(yè)性收費全部取消”。“人民至上”不是空洞的口號和抽象的理論,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自覺。千方百計“穩(wěn)就業(yè)”,就是給人民一個安身立命、創(chuàng)造幸福的平臺;有工作可做,有夢想追求,天大的困難都能被奮斗與拼搏的雙手克服掉。讓種子扎根,離不開土膏微潤、陽光雨露。植根于大地上的根芽,假以時日,就能長成無畏風雨的參天大樹;沐浴著陽光雨露的人民,團結一心,就能迸發(fā)出共克時艱的磅礴力量,推動“中國號”巨輪勝利前進、行穩(wěn)致遠。
推薦閱讀:
?結合疫情談談新時代青年的使命和大國擔當5篇
?結合疫情談談對教育的影響有哪些5篇
?結合疫情談談中國速度5篇
?結合疫情談談中國力量5篇
?結合抗疫談談當代青年的責任和擔當5篇

近日,新華社發(fā)表了題為“歷史交匯點上的宏偉藍圖——《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誕生記”文章,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了“十四五”規(guī)劃誕生的不易和中國共產黨人一路披荊斬棘、開拓進取為民的強大決心,更讓我們深切體悟到了規(guī)劃里“人民至上”的時代情懷。藍圖已繪就,關鍵靠落實。我們要繼續(xù)深植“人民至上”的時代情懷,與人民一起奮力耕耘“十四五”。
要深植“人民至上”的初心情懷,以更堅定的意志,全心向人民“所向”。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是要讓全黨永葆這樣的初心,朝著人民所愿、人民所盼、人民所需,去肩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任務和歷史責任。在新時代更加鮮明地體現為“人民至上”。“十四五”規(guī)劃是“人民至上”的規(guī)劃,是對民富國強的深遠謀劃和接續(xù)奮斗。我們要深植“人民至上”的初心情懷,一往無前、全心全意地落實規(guī)劃。同時,還要堅持不懈地勇于自我革新,自我凈化,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終與人民保持血肉聯系,以忘我、無我境界在前進的航向里永遠鐫刻和彰顯“人民至上”。
要深植“人民至上”的奮斗情懷,以更堅決的奮進,全速進人民“所進”。心有所向,行有所進,進就要有動力。激情匯聚動力。無數中國共產黨人以民之憂而憂,奮勇而起,起而行之,不斷地迎戰(zhàn)為民路上的各種風雨險阻,始終保持戰(zhàn)斗狀態(tài),矢志不渝地煥發(fā)著為民奮進的激情。也正是這樣的激情,我們戰(zhàn)勝了千難萬險,迎來了捷報頻傳。“人民至上”更能點燃這樣的奮進激情。面對“十四五”錯綜復雜的國際環(huán)境,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任務,我們要有緊迫感。時間不等人,要披星戴月、快馬加鞭,一絲不松一刻不停地去奮斗,把這激情化為推進實踐“十四五”規(guī)劃的偉大創(chuàng)造,化為人民群眾心中渴望的“進”。
要深植“人民至上”的功績情懷,以更堅實的力量,全面成人民“所成”。正因為我們心中有民,行中為民,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才凝聚起了堅不可摧、可以戰(zhàn)勝一切困難和挑戰(zhàn)的強大力量,成就了讓世人驚嘆的偉業(yè)。民心聚,事業(yè)成。要始終把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實事作為檢驗政績的重要標準,樹牢正確政績觀,不斷匯聚民心民力。無論何時,都要時刻牢記有了人民的支持,我們就有了攻堅克難的實力;人民越是支持,我們成就事業(yè)的實力就越不可阻擋。在實現“十四五”規(guī)劃的一個個宏偉目標中,要汲取人民智慧,深入總結人民實踐,進一步形成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披荊斬棘、乘風破浪的磅礴偉力,帶領人民群眾一同自覺地、自發(fā)地、自信地去踏平坎坷,去鋪就大道,全面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結合疫情談談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解2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從神農嘗百草到大禹治水,從后羿射日到愚公移山,從公車上書到辛亥革命,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從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到脫貧攻堅,貫穿其始終、傳承至今的是“人民至上”的理念,而這也正是中華民族永葆生機與活力的秘訣所在。
時代在改變,不變的是為民服務的宗旨。浩蕩的歷史無數次證明,將人民舉過頭頂,時時刻刻不忘服務人民就會獲得人民的認可,受到人民的擁護;妄圖凌駕于人民,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就會被拉下馬來摔在塵土里,遭到人民的唾棄。“可見守國之道,唯在修德安民,民心悅則邦本得。”黨員干部要善于運用時代賦予的磅礴力量,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自己,用最新科技成果搭建起全民共享的服務網絡,在每一個角落用行動貫徹“為人民服務”的理念,從最細微之處彰顯親民愛民的初心,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從而造福于每一名人民群眾。
夢想在改變,不變的是緊握人民的雙手。古人的最高理想是“為生民立命,為天地立心,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跨過千年的風沙,今天我們的中國夢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消除絕對貧困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大踏步走向歷史新的起點。不論古今,人民都是時代發(fā)出的“最強音”。尤其是今天,在這個離夢想已觸手可及的時刻,黨員干部駕著時代的帆船,絕不讓一個人掉隊,秉持著與民同行的信念,懷揣著“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莊嚴承諾,涌動著“宵衣旰食,朝乾夕惕”的奮斗激情,乘風破浪,直抵滄海。
命運在改變,不變的是“人民至上”的理念。“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黨員干部的一切權力來自于人民,一切行為也應對人民負責,正如本次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所說:“我們也付出巨大代價,一季度經濟出現負增長,生產生活秩序受到沖擊,但生命至上,這是必須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價。”將人民群眾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即使付出再大的代價也在所不惜,就是最大的負責!黨員干部要切實扛起肩上的責任,不論制定出臺政策,還是推動上馬項目,要多想想是否對人民群眾有益、是否對生態(tài)環(huán)境有益、是否對子孫后代有益。有益于人民的,千方百計也要去實現,不管將遭遇多少坎坷;有害于人民的,無論如何也不能啟動,不管會承受多少誘惑。站在人民的角度對人民負責,這才是“人民至上”理念的最生動實踐。
歲月在流淌,時代在傳承,“人民至上”的理念卻要融進黨員干部生命的每一分每一寸!
結合疫情談談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解3
“人民至上”是我們黨永恒不變的執(zhí)政理念,也是廣大黨員干部的忠實信仰。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路上,黨的領導是根本。對此,各級黨組織要保證與人民方向一致、步調一致,就必須與人民緊密團結,做好人民身邊的“行者”,與廣大群眾在逐夢路上攜手前進。
做人民的“先行者”,奮勇向前,敢為民先,開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征程。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歷史的必然。”自黨成立至今,中國人民經歷了戰(zhàn)爭、解放、發(fā)展……生活出現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也正是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們走出了一條舉世矚目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赝鎳倌臧l(fā)展之路,不乏偉大的革命先驅,他們是人民前行路上的階梯,也是披荊斬棘的排頭兵,他們用“求變”的改革決心和“不變”的為民初心,打開了中華民族新局面。如今面對新時代新挑戰(zhàn)新征程,黨員干部要將“先行者”身份傳承下去,堅定理想信念,強化理論根基,緊緊圍繞“發(fā)展”這一關鍵詞,以高站位促改革,以長眼光謀規(guī)劃;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各級黨組織要凝心聚力、只爭朝夕,摒棄自滿心理和懈怠情緒,始終走在人民前列,牢牢把握發(fā)展方向,做好掌舵者和領路人,帶領廣大人民群眾穩(wěn)步走向共同富裕。
做人民的“同行者”,與民為伴,為民所想,將提升群眾獲得感作為首要政績。
“人民是我們黨執(zhí)政的最大底氣”,拋開人民群眾,一切事業(yè)都將成為空談。疫情當前,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要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在面對嚴峻挑戰(zhàn)時,黨與人民眾志成城,勠力同心,渡過了長達三個多月的“寒冬”。除疫情防控外,2020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guī)劃的收官之年,要想交出令人民滿意的答卷,圓滿完成各項任務,就必須回歸根本,做人民的“同行者”,面對脫貧攻堅,我們要持續(xù)深化群眾路線,面對面傾聽人民訴求,對脫貧困難戶要積極研判,精準施策,讓廣大人民深切感受到黨組織關懷,切忌脫離群眾憑空想象,堅決杜絕形式主義;在日常工作中,各級黨組織要讓黨員干部善于和敢于深入基層,讓干部直觀捕捉群眾反映的訴求和問題,切實提升群眾幸福感與獲得感,打破人民與干部間的“最后一公里”。
做人民的“后行者”,擔當作為,真抓實干,為人民筑起堅實穩(wěn)固的大后方。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想要長期實現“國泰民安”,提升群眾“安全感”,讓人民群眾在發(fā)展路上走得“有底氣”“有干勁兒”,就必須要求黨員干部有擔當意識和實干精神。“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是黨和人民共同的美好愿望,但這一愿景不會一蹴而就,在面對問題和困難時,各級黨政領導班子要發(fā)揚攻堅克難精神,提升組織戰(zhàn)斗力和執(zhí)行力,敢于和問題硬碰硬,猛藥去疴,讓干部敢于講實話、講真話,做到“在前進中找問題,在問題中求前進”;在選人用人時,要挖掘高站位、高素養(yǎng)、高水平的“三高”黨員干部,重點提拔政治立場堅定、真抓實干、經驗豐富的基層干部,給予充分容錯空間,同時要利用好群眾這面“鏡子”,將群眾的意見和滿意度作為重點參考指標,選用人民滿意、與人民“同心同德”的優(yōu)質干部。
結合疫情談談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解4
5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他所在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強調,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實到各項決策部署和實際工作之中,落實到做好統(tǒng)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fā)展工作中去。
人民至上,是我們黨一以貫之的堅守,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背景下,又和生命至上息息相連。我們黨從一開始就將“人民幸福、民族復興”視為己任,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懷著初心、砥礪戰(zhàn)斗,撥開國內外風云阻隔,披荊斬棘、一路向前,實現了帶領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變遷。這次,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黨和政府不惜一切代價,絲毫沒有因為患者的地位、身份、年齡、職業(yè)等不同而區(qū)別對待,堅持一視同仁以拯救病患生命,真正做到了生命至上、人民至上。也正是在這種活生生的現實面前,正是在中外應對疫情的不同態(tài)度、不同表現、不同結果面前,人民更加堅定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道路自信,我國的制度優(yōu)勢和治理優(yōu)勢,在這次疫情中得到最淋漓盡致的展現,中國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國家認同感、制度獲得感尤為強烈、篤定。
人民至上,從來都是鮮活的、生動的、具體的,新時代的共產黨人,應當展現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民至上”新篇章。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戰(zhàn)爭、總體戰(zhàn)、阻擊戰(zhàn)中,人民至上,表現在無數“逆行者”對生死的無畏,在生死之間“擺渡”,在沒有硝煙戰(zhàn)場的沖鋒之上。在脫貧攻堅的戰(zhàn)場上,人民至上表現在對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家庭、每一個群眾的“不拋棄、不放棄”上,務必實現“一戶不落、一個不少”,務必實現年內全部脫貧、全面小康。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當口,人民至上表現在“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坦坦蕩蕩,表現在“狹路相逢勇者勝”的無私無畏,表現在義與利、得與失、個人與集體利益的選擇上。作為新時代的共產黨人,人民至上在每個人身上的表現是鮮活的、具體的、生動的,我們要始終保持昂揚奮斗的精神狀態(tài),始終以人民的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作為我們立足本職崗位,做好各項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全黨的人民至上,最終要落實到每一名黨員的思想、行動和為民實踐之中,要奮力寫就黨員人民至上的人生畫卷。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共產黨員,人民至上首先應體現在忠誠上,忠誠于黨和人民的事業(yè)。堅決“聽黨話跟黨走”,對黨忠誠老實,表里如一,決不兩面三刀。一名黨員,沒有對黨和人民事業(yè)的忠誠,就會在利益面前動搖心志,導致成了“名和利”的俘虜;就會在得失面前躊躇不前,導致“不敢為”“不愿為”;就會在成敗面前患得患失,導致延宕拖沓、貽誤戰(zhàn)機。其次,人民至上體現在把工作當事業(yè)上。幸福生活不會從天而降,都是靠雙腳走出來,靠雙手干出來,靠汗水澆灌出來,靠無數心血和“右玉精神”般的堅持中培育出來的。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沒有提出全年經濟增速具體目標,這一方面是因為“我們受到的影響有多大、有多深,還有很多不確定性”;另一方面,“我們一直在講不以GDP增長率論英雄”,但具體到每個人的崗位目標是可控的,相對固定的,我們要將人民至上落實到勠力奮斗、立足本職,對事業(yè)孜孜以求的專注之上。第三,人民至上體現在對人民的深情上,體現在濃郁的家國情懷之中。人民是創(chuàng)造歷史的真正主人,離開了人民群眾,我們將一事無成,要始終牢記“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做到“以百姓心為心”,善于換位思考、將心比心,工作用心用力還要動情有愛,堅決走好各項工作的群眾路線。第四,人民至上表現在發(fā)揚“蒙古馬精神”上,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只要是為了人民的利益,只要是有利于黨和人民事業(yè)的發(fā)展,只要走得是光明大道,就要排除萬難,矢志不移地走下去,要像“百岔的鐵蹄馬”一樣,始終保持昂揚不屈的奔跑之姿,跑出一個“不負人民”的輝煌未來!
結合疫情談談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解5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在抓好“疫情常態(tài)化防控”的前提下,在“發(fā)展面臨風險挑戰(zhàn)前所未有”的背景中,我們不難看到,黨始終把“人民至上”落實在舉全國之力“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中,落實在“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中,落實在“千方百計穩(wěn)定和擴大就業(yè)”中。留得青山,贏得未來。書寫了波瀾壯闊、苦難輝煌的中華民族發(fā)展史的中國人民,一定能在新時代書寫出戰(zhàn)勝驚濤駭浪、跨越關山險阻的前進篇章。
“生命至上,這是必須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價”。這次疫情,“突如其來”“前所未有”“世所罕見”,危難關頭,黨堅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經過艱苦卓絕的奮斗和舍生忘死的拼搏,“戰(zhàn)疫”取得了重大的“戰(zhàn)果”。我從不同的新聞作品中捕捉到這組數據:“湖北已有3600多位80歲以上的新冠肺炎患者被治愈,其中包括7位百歲以上老人”,“年齡最大患者108歲”,“一位87歲的老人,身邊10來個醫(yī)護人員精心呵護幾十天”。數據背后是鮮活的生命,越是年齡大、病情重,越能印證“不拋棄、不放棄”的執(zhí)著與艱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一季度經濟出現負增長,生產生活秩序受到沖擊,但生命至上,這是必須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價。”渡盡劫波,山河無恙;歷盡艱險,國泰民安。經此一疫,每個人都應該能切身感受到“人民至上”的理論指導和實踐擔當。
“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集中力量啃下脫貧硬骨頭”。“一定要把我們的老百姓,特別是我們的農民扶一把。”飽含深情的話語,透著人民領袖濃濃的人民情懷。受疫情影響,脫貧攻堅戰(zhàn)在收官之年任務更重,但黨向人民作出的承諾,不因疫情而改變。“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諾不輕許,一諾千金!盡管到目前,“全國還有52個貧困縣未摘帽、2707個貧困村未出列、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未全部脫貧”;盡管同過去相比,“總量不大,但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是最難啃的硬骨頭”。為了克服疫情影響,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習近平總書記身體力行、深入調研。在陜西柞水縣,他夸贊群眾把小木耳辦成了大產業(yè);在山西大同,他勉勵鄉(xiāng)親讓黃花成為鄉(xiāng)親們的“致富花”;他始終強調,“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如果不是堅持“人民至上”,就不會夙興夜寐、念茲在茲,以鍥而不舍、久久為功的定力攻堅克難,兌現承諾。
“就業(yè)就是最大的民生”,“增加就業(yè)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脫貧方式”。受疫情影響,“就業(yè)”是個沉重的話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優(yōu)先做好貧困地區(qū)農民工返崗就業(yè)工作”“要有針對性地開展援企、穩(wěn)崗、擴就業(yè)工作”……《政府工作報告》一再強調:“小微企業(yè)、個體工商戶所得稅繳納一律延緩到明年”,“今年對低收入人員實行社保費自愿緩繳政策,涉及就業(yè)的行政事業(yè)性收費全部取消”。“人民至上”不是空洞的口號和抽象的理論,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自覺。千方百計“穩(wěn)就業(yè)”,就是給人民一個安身立命、創(chuàng)造幸福的平臺;有工作可做,有夢想追求,天大的困難都能被奮斗與拼搏的雙手克服掉。讓種子扎根,離不開土膏微潤、陽光雨露。植根于大地上的根芽,假以時日,就能長成無畏風雨的參天大樹;沐浴著陽光雨露的人民,團結一心,就能迸發(fā)出共克時艱的磅礴力量,推動“中國號”巨輪勝利前進、行穩(wěn)致遠。
推薦閱讀:
?結合疫情談談新時代青年的使命和大國擔當5篇
?結合疫情談談對教育的影響有哪些5篇
?結合疫情談談中國速度5篇
?結合疫情談談中國力量5篇
?結合抗疫談談當代青年的責任和擔當5篇
上一篇:結合疫情談談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追求5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