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安全用藥要遵循的原則有哪些 醫(yī)藥安全
安全知識 由優(yōu)爾供稿在用藥時,千萬不能夠濫用藥物,這種做法輕者無效,延長治療時間;重者延誤治療時機使病情加重,給病人帶來痛苦,甚至導致死亡。下面是9252兒童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老人安全用藥要遵循的原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老人安全用藥要遵循的原則
為了保證用藥安全,老年人應掌握以下四大原則:
1.小病盡量用食療。
比如遇到傷風感冒這樣的小病,最重要的是休息,同時可以通過食療促進康復。如風寒感冒喝些生姜紅糖水,頭痛、關節(jié)痛等慢性疼痛可以先做理療、按摩、針灸等,不要依賴止痛藥。
2.藥量要比常規(guī)少。
《中國藥典》規(guī)定,60歲以上的老年人,用藥量應為成人用藥量的3/4,不可自行增加藥量。80歲以上老年人,只能用成人量的1/2。而且,為了減少不良反應,一般不推薦同時服用4種以上藥物。
3.口服用藥危險小。
有些老年人覺得打點滴好得快,其實不然。據(jù)統(tǒng)計,一半以上的輸液是不必要的。國際上公認的用藥方針是,能口服的不肌肉注射,能肌注的就不輸液。即口服藥應該占到50%以上,肌肉注射占到30%-40%,輸液只占10%左右。
4.看病記錄別丟掉。
老年人應該保存好自己完整的用藥記錄、藥物過敏史。衛(wèi)生部全國合理用藥監(jiān)測系統(tǒng)專家孫忠實教授建議,老年人就診時要帶好用藥記錄,并盡量看固定的醫(yī)生,這樣能讓醫(yī)生開處方時更準確地考慮到藥物的相互作用。
老年人記憶力下降,服藥時間長,很可能服錯藥。專家建議,可以買個藥盒,提前把藥分好,也可列個清單,或在日歷上寫好每天用的藥,每次吃完打個"勾",避免漏服或重復吃。
最后提醒,不少騙子都盯上了老年人,推銷所謂的"靈丹妙藥"或"祖?zhèn)髅胤?quot;,大家應提高警惕,到正規(guī)醫(yī)院和藥房拿藥,以免上當受騙,危害健康。
用藥安全的準則
1、說清楚講明白
就診時應向醫(yī)生說清楚:患者的癥狀、正在服用的藥品、曾對哪些食物、藥品、物質(zhì)(像花、草、精油、動物皮毛等等)過敏;說明是否懷孕或正在哺乳;說明是否正打算懷孕等等。就診時向醫(yī)生講明白:既往病史,以便醫(yī)生有針對性地選擇用藥。如高血壓患者需低鈉鹽飲食,醫(yī)師會避開含鈉藥品;糖尿病患者則避開含糖藥品;如果有肝臟、腎臟病,用藥更要慎重。因為大部分藥品都在肝、腎臟代謝,它們功能不全,藥品代謝就會不完全。不恰當?shù)挠盟帟ι眢w,甚至危及生命。
2、看清楚問明白
到藥房取藥時要看清楚:藥袋上姓名、就診卡號是不是自己的姓名;要看清藥品名稱、用法、用量、服法打印是否清楚。到藥房取藥時要問明白:看不懂的藥品服用方法、作用要問;更換藥品或服法有疑問要問;忌諱同時吃哪些食物或藥品要問;藥品開瓶后怎么保存也要問。
3、視線清楚遵照醫(yī)囑
在家吃藥時,要在光線充足的情況下,心情放輕松,坐在椅子上,仔細看清楚藥袋所有的提示。一定要聽醫(yī)師和藥師的話,將藥品依規(guī)定的服法服用完畢,不可隨便停藥或更改用法。
4、標示清楚儲放正確
常備藥品(如維生素等)或外用藥要看清標示“用途、用法”,最好以熒光筆標劃“有效日期”。內(nèi)服及外用藥應分開儲放,盡可能保持原有包裝及說明書。一般藥品未吃完前不要丟棄。有標示藥名、用法的藥袋,每次使用時再細讀一次,確保無誤。通常以避光、干燥、陰涼為原則。陽臺、廚房、浴室、車上、暖氣上都不適宜儲放藥物;散裝藥品最好以不透明容器儲放;家中有小孩,應將藥品置于高處;需冷藏的藥品,應特別注意冷藏溫度是2℃~8℃,放置于冰箱冷藏室儲放。
5、有病看醫(yī)師問藥找藥師
同樣是病(如感冒),每個人的癥狀不同,而藥品及劑量會因個人生理變化而服法不同。有病就該看醫(yī)師,不要隨便服用來路不明的藥品。
服藥前有任何有關藥物的疑問,服藥后有任何的不適癥狀或問題,應該與藥師聯(lián)絡。
藥品在哪些情況下不能使用?
1.藥片
藥片分糖衣片、非糖衣片。糖衣片如果出現(xiàn)受潮、變色、發(fā)霉、衣層裂開、溶化等現(xiàn)象不能服用;非糖衣片,如原來有白色,變?yōu)辄S色,或發(fā)黑、有斑點、松散、潮解等,就不能再服用。還有一種膠囊內(nèi)裝藥粉,如果膠囊受潮發(fā)粘,里面藥粉結(jié)塊,也不可再用。
2.注射液
注射藥(針劑)多為水溶液,一般為無色、微黃的澄明液體,不允許有渾濁、沉淀、絮狀物和變色等現(xiàn)象,凡出現(xiàn)這樣情況的,不可使用。
3.中成藥
如發(fā)現(xiàn)中成藥丸、片發(fā)霉、生蟲、潮化等,說明已變質(zhì),也不可再用。
4.藥水糖漿類
如發(fā)現(xiàn)藥液中渾濁,沉淀、有霉點、變色、發(fā)酵、酸敗等情況,都應作變質(zhì)處理,及時倒掉。
五種有損藥效的吃藥方法
藥片掰開吃
有些人看著藥片太大,就會把藥片掰開吃,但是這樣的吃法會影響藥效,如果藥片有緩釋、控釋、腸溶等標示,一定要整片服用,這樣體內(nèi)藥物濃度更平穩(wěn),藥物作用也更持久。若掰開來吃,會加速藥物釋放,使血藥濃度在短時間內(nèi)升得過高,導致危險,同時還會縮短藥物的作用時間,影響療效。
拿果汁送藥
在吃藥的時候,我們還需要注意最好不要拿果汁送藥,不然可能會影響藥效的發(fā)揮,果汁、牛奶、茶水等,可能與藥物發(fā)生相互作用,影響療效。藥理學家已確認,近50種藥物會與果汁發(fā)生反應。服藥最好用溫白水,以保證藥效和用藥安全。
服藥跟飯點
飯前飯后吃藥,并不是代表一定要在吃飯之前吃藥,如果吃藥緊跟飯點的話,也會影響藥效,注明飯前(或空腹)服用藥物,是由于食物會影響藥物吸收。注明飯后或餐時服用,多是因為此類藥物對消化道有刺激,食物或可減輕這種不適,或其中含有的脂類物質(zhì)能促進藥物吸收。一般飯前指的是在飯前0.5~1小時,空腹指的是進餐2~4小時后。一日3次可以安排在早上7點,下午2~3點,晚上10點;一日兩次則應該安排在早上7點和晚上7點。
不忌口
在吃藥物的時候,有很多食物都需要忌口,不然就有可能會受到影響,影響藥效的發(fā)揮,補鐵時,要少吃油,因為油脂會抑制胃酸分泌,減少胃腸道對鐵的吸收。服用降壓藥、抗心絞痛藥時,忌吃含鹽高的食品??辔督∥杆?、助消化藥,和甜食“犯沖”。醋是酸性調(diào)料,最忌與堿性藥物同服。醬油里含有豐富的金屬離子,容易和四環(huán)素等抗生素結(jié)合,形成不易被胃腸吸收的結(jié)合物。
躺著吃
吃藥的時候躺著吃藥會影響藥物的吸收,給我們的食管也帶來一定的傷害,不少人還有躺著吃藥的習慣,這種姿勢很可能使部分藥物停留在食道中溶化或附著在食道壁上,不但影響藥物吸收,還會刺激食管,引起食道發(fā)炎,甚至潰瘍。正確的服藥姿勢應該是以正坐位置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