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流連忘返的園林拙政園 蘇州園林
文化常識 由優(yōu)爾供稿整座園林最美之處便是中園了。我們從東園進入中園,站在梧竹幽居西側(cè),一處開闊的水面便映入眼簾。聽說拙政園最美的季節(jié)是夏季,那時站在荷風四面亭內(nèi),剛好可以欣賞“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的美景。而此時的池塘中,一群鴛鴦正愜意地戲水,它們成雙成對地在湖面上,好似互訴衷腸,像一對對恩愛的情侶;或是在一塊枕水的石頭上,把頭縮進自己的身體,曬干體毛,享受著屬于它們的暖陽,愜意極了!真是“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南唐李中有詩云:“聽雨入秋竹,留僧復舊棋”;宋楊萬里《秋雨嘆》曾詩:“蕉葉半黃荷葉碧,兩家秋雨一家聲。”
繞過假山,頓時豁然開朗。只見眼前遍布清幽的小橋流水、精美的亭臺樓閣,迎春花、鳳仙花、薔薇花競相開放、爭奇斗艷。園子里的參天古木枝繁葉茂,我們走在樹蔭之下,十分涼快!一條條小路蜿蜒曲折,一不小心就可能會失去方向。每當我以為已走到小路盡頭時,誰知一拐,卻又發(fā)現(xiàn)了一處新天地,真可謂“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聽雨軒以“聽雨”二字出名,院內(nèi)遍植荷花、芭蕉、翠竹,相映成趣。荷花清秀脫俗、芭蕉身姿婀娜、翠竹挺拔秀麗,一年四季總有植物開放。每當下雨時,雨點拍打在各種植物上,發(fā)出“叮叮咚咚”的響聲,好像編織著一首首曲子。更絕的是,無論你此刻的心情或喜或怒或哀或懼,它好像都能讀懂你的心思,隨著你的心情變換調(diào)子,沒過一會兒,你就會陶醉在這大自然的藝術(shù)之中,好不快樂!
與誰同坐軒是一座極小的扇形建筑。它得名于蘇軾的《點絳唇》:“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這首詞題在這里,與這座軒互為呼應,剛好映襯了主人的落寞與清傲。軒內(nèi)有一張長條石桌,石桌邊只有兩只小小的石凳。雖然這兒可以坐兩個人,但這座園林的主人,恐怕覺得這世上再無一人能與他產(chǎn)生共鳴,一同欣賞這如畫的美景了!
屏門南為《拙政園全景》,北為《翠竹圖》,其兩邊隔扇裙板上,還刻畫著山水人物。皆是蘇州傳統(tǒng)的漆雕工藝。與自己手心所觸摸的門檻落窗上的圖紋,不知是否都是古老的工藝文化?;厥滋们?,還種植著兩棵白皮松,蒼勁古拙,盡管不知年史,但看其身高大挺拔,其貌顯得風雨滄桑,必然是歷經(jīng)數(shù)朝春秋輪回。墻邊修竹蒼翠欲滴,幾處矮石累堆,草木夾叢,這番堂前美景,似乎是引著游人快步一睹東園芳景了。
走出蘇州園林,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它的主人給我們留下的遠非一座園林這么簡單。他留下的,更多的是值得今人學習與欣賞的古典建筑美學與寶貴的人文底蘊!拙政園作為世界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之一,真是一座古典、幽靜、充滿文化氣息的經(jīng)典園林,令人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