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臘八節(jié)有什么活動 節(jié)日活動
節(jié)日知識 由優(yōu)爾供稿臘八節(jié)是我國臘月最重大的節(jié)日之一,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jié)”。臘月是年歲之終,古代農閑的人們無事可干,便出去打獵。下面是9252兒童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臘八節(jié)有什么活動,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臘八節(jié)有什么活動
1、喝臘八粥
臘八粥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并向各個寺院發(fā)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為講究,攙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臘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余”的意義。
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種著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果實。
2、吃臘八面
陜西關中地區(qū)有在臘八節(jié)吃臘八面的習俗。臘八面的做法是用八種蔬菜做成臊子,外加辣椒油澆在面上,一來是取“辣”與“臘”同音,二是為驅走寒氣。
3、祭祀
應劭《風俗通》云:“《禮傳》: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其起源甚早,《禮記·郊特牲》記載:“伊耆氏始為蠟。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史記·補三皇本紀》也說:“炎帝神農氏以其初為田事,故為蠟祭,以報天地”。夏代稱臘日祭為“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蠟”,漢代改為“臘”。
4、做臘八蒜
將新蒜蒜頭掰開,剝去蒜辦的外皮,浸泡在醋內(容器要洗凈,不要帶油污)。一周后,蒜辦變綠色,味道酸辣可口,醋已含蒜香。南方稱之為“翡翠蒜”;北方多在臘月做此菜,故稱“臘八蒜”。吃餃子,拌涼菜時倒上一些味道非常鮮美。
5、吃臘八菜
人們在臘八除了做臘八蒜外,還要做臘八菜。將大白菜取其里幫和菜心,去掉菜頭,切成一寸半的菜段,用清水洗凈,淋干。取一洗干凈的小缸,將淋好的白菜碼在缸里,上面擺上生蒜,再撤上一些白糖,碼一層再如法碼第二層,直到碼到缸口,然后倒人食醋,與菜持平。將缸口密封,中途不要打開。在常溫下保持到大年三十。所做臘八菜白中透綠,清脆爽口,酸中含甜又微辣。
6、打臘鼓
古諺云:“臘鼓鳴,春草生。”中國民間自古以來便有打臘鼓的習俗。通常是在臘日,或臘日前一天,村民集會,擊鼓驅疫。屆時,人們戴上假面具,扮作金剛力士,敲擊細腰鼓,歌舞喧天,以示趕走邪魔,迎接新春的祈望。舊時,農業(yè)生產落后,冬日送肥保溫防寒是確保來年豐收的重要措施。故而臘日打臘鼓還有擊鼓催春的農事之意。諺語道: “臘鼓動,農人奮。”臘日一過,農民便忙于運肥上田,為新春的耕作開始著手進行準備。
7、臘八成年儀式
在臘月初八,云南西部的納西族要為家中年滿13歲的男女小孩舉行成年儀式。儀式由女家長主持。儀式開始時先拜火塘邊的祖先神位,然后男孩的左手撫摩火塘左邊的男柱,由家長為他脫去長衫換上褲子;女孩右手撫摩右邊的女柱,左手拿一銀幣,雙腳踏在兩個米袋上,預兆將來生活豐裕和生產興旺,家長為她脫去長衫換上裙子。舉行成年儀式后,表示男女小孩就成為大人了。
臘八節(jié)的意義
臘八節(jié),即每年農歷十二月八日,又稱為“法寶節(jié)”“佛成道節(jié)”“成道會”等。本為佛教紀念釋迦牟尼佛成道之節(jié)日,后逐漸也成為民間節(jié)日
臘八粥,又稱“七寶五味粥”、“佛粥”、“大家飯”等,是一種由多樣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臘八粥的最早文字記載在宋代。南宋吳自牧《夢梁錄》載:“此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年以上了。每逢臘八這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
在我國北方,有“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之說,過臘八意味著拉開了過年的序幕。每到臘八節(jié),北方地區(qū)忙著剝蒜制醋,泡臘八蒜,吃臘八面臘八粥。在南方臘八很少提,臘八節(jié)是典型的北方節(jié)日。
臘八粥的寓意
一、祭祀八谷星神,慶賀五谷豐登。
古代上至貴族皇室下達平民百姓,叩謝天地、祭祀神靈、祖先,感謝這一年的恩澤庇佑,祈求來年施恩風調雨順、財谷滿倉。這一習俗沿襲至今,很多地區(qū)的農戶都會在農歷十二月初八這一天煮上滿滿一大鍋的臘八粥進行臘祭,表達對新的一年的生活的美好愿望。
二、鄰里鄉(xiāng)親互贈粥,喝了好人緣。
臘八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煮臘八粥,每家放的干果食材各不相同,各有風味。招呼朋友到家里喝一碗熱熱的臘八粥,或者煮好粥送到親朋友鄰家,你家送過來,我家送過去,表達一年的感謝和祝福,是一種很好的聯(lián)絡感情的方式。
三、臘八舍粥,行善積德一生好運。
以前大戶人家都會在這天在門口支起大鍋,煮上幾鍋雜米粥,撒進豆類干果,布施給窮人、乞丐、孤寡老弱病殘的人,臘八粥在寒冬讓人們果腹御寒,助人做好事功德無量。很多寺廟也在臘八節(jié)這天將臘八粥贈予信眾,喝福壽粥健康好運。
四、憶苦思甜,崇尚節(jié)儉的生活。
民間有諺語:“吃頓雜合粥,經驗記心頭。”相傳古代有老兩口省吃儉用給兒子留下祖業(yè),而兒子和兒媳婦好吃懶做很快敗光了家業(yè),臘月初八這一天,小倆口凍餓至極無米下鍋,幸好有村人合力接濟,小兩口把這些大米、面塊、豆子、棗子等百家食材混在一起煮了一鍋“雜合粥”。這頓粥讓小夫妻感動并振作起來,勤勞耕耘終于在第二年有所收成,日子也過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