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酒文化知識都有哪些_藥酒的類型 文化常識
文化常識 由優(yōu)爾供稿藥酒是很多熱愛養(yǎng)生的人都喜歡喝的一種酒,這種酒不僅能滿足人們想要喝酒的渴望,也能讓人們在喝酒的同時,達到養(yǎng)生的目的,可謂是一舉兩得。下面是9252兒童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藥酒文化知識,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藥酒的基礎知識
藥酒什么時候喝效果好
從提高藥物療效的角度來看,晚上服用不如白天服用效果好。
藥物的排泄有一定的晝夜節(jié)律,藥酒在體內清除和代謝的速度以早晨至中午最慢。加之此時肝藥酶(是一種存在于肝臟中的促進藥物轉化的生物催化劑)的活性不高,因此,血液中酒、藥的濃度均很高,有利于發(fā)揮治療作用。而在下午2點至晚上12點,肝藥酶的活性最高(最高點是在午夜2點)。同時,腎功能(腎小球濾過率、腎血流量、排尿量和尿素清除率等)的最高點在下午5點以后,因此下午至晚上飲酒,在體內排泄和代謝最快,不利于發(fā)揮藥效,故藥酒還是在白天服用最好。
部分藥酒適合睡前飲用
有些人喜歡在睡前喝點藥酒,那是因為一些添加了枸杞、天麻、桂圓等安神中藥的藥酒,的確有助入睡。但這也要因人而異,少數(shù)人會因此血液循環(huán)加快,變得興奮不已,從而更加影響睡眠。
因此小編也建議喝藥酒的人群,最好都選在白天就餐時飲酒,以免影響睡眠,得不償失。
藥酒不能空腹飲用
一般來說,藥酒最好在進餐時或者餐后喝,以免刺激胃黏膜。而且,因為藥酒一般都是由度數(shù)較高的白酒泡制而成,所以不善飲酒的人,如果空腹喝下,就更很容易上頭,導致心跳加速。就算是那些平時很能喝酒的,也最好別空腹喝,以防意外。所以切忌在飯前飲藥酒。
藥酒的禁忌人群
1.沒有飲酒愛好,不勝酒力,對酒精過敏的人;
2.感冒、發(fā)熱、咳嗽、咽喉腫痛、目赤腫痛及患有各種急性疾患的人;
3.高血壓、心臟病、肝病、腎病、糖尿病、肺結核、皮膚病、痛風患者;
4.婦女,特別是月經期、懷孕期、哺乳期的婦女;兒童;
5.年歲過高或身體極虛弱的老年人等,均不應或不宜飲用藥酒。
中藥泡酒有哪些注意事項
1、 首先酒的濃度的選擇
一般選擇的酒的濃度都是在50度以上的白酒,因為只有這樣的高度酒才不會在中藥材放進去的時候發(fā)生霉變等等表現(xiàn),也不會出現(xiàn)細菌、寄生蟲等等現(xiàn)象的產生,才能讓大家能夠安全用酒。
建議大家在藥酒打開之后能夠立即喝完,這樣一方面可以防止藥酒的變質,另一方面又能起到保健的作用。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泡酒時間不是越長越好,因為酒是容易揮發(fā)的,所以一旦時間長了,酒對細菌的抑制作用會變小,這個時候就會發(fā)生變質。
2、 藥材的選擇和處理
藥材一般是分兩種的,一種是植物藥材,一種是動物藥材。這兩種藥材都是需要處理干凈才能放進藥酒當中浸泡,再慢慢發(fā)酵成為藥酒。
一般選用的常見的植物藥材有枸杞、天麻等等,而動物藥材比較常見的算是蛇、海馬等等,具體還是得看藥材的特質了。
3、 泡酒時間長短看天氣和藥材
因為用藥材泡酒的話跟平時的那種酒的發(fā)酵是不一樣的,釀酒的時間不是越長越好,因為藥酒不是越陳越好的,還是需要看藥材的們一般來說藥酒差不多泡一到三個月就差不多了,當然也要看質地,如果質地是比較堅硬的藥材,泡的時間也會長一點。
釀酒的時間跟天氣也有很大的關系,如果天氣比較熱、氣溫比較高的話,一般浸泡的時間也會相對較短一點;如果天氣比較涼的話,各種元素的運動也會變慢一點,這樣發(fā)酵的時間就需要變長一點。
4、 選擇合適的容器
不是所有的容器都是適合泡藥酒的,最好是選擇玻璃、陶罐等等比較穩(wěn)定的容器,最好是不要使用金屬容器,像金、銀這些材料來制成的容器,或者是塑料制品,這些材料制成的容器一般來說,都是比較不穩(wěn)定的,所以建議大家最好不要使用,以防變質、甚至是產生有害的物質導致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脅。
建議大家在進行中醫(yī)泡酒的時候,最好是能夠了解相關的泡酒的常識之后再進行,這樣才能最好的程度上保證藥酒不會變質,或者大家可以在專業(yè)的人士的指導下進行。因為如果是變質的藥酒喝下去非但起不到相應的保健的作用,甚至會導致嘔吐、頭暈等情況的出現(xiàn)。
嚴重的甚至要送到醫(yī)院去接受治療,所以建議大家在釀制藥酒的時候能夠注意一點。另外,不管是什么酒,它都是酒,所以最好是少喝點為好,尤其是有高血壓。支氣管炎等病癥的患者。
藥酒的類型
最古的藥酒方與其它中藥方劑一樣是沒有名稱的,在馬王堆出土的帛書中,所記載的藥酒方,就沒有具體的方名。這種情況在唐代方書中仍保留不少,如《千金要方·脾臟下》“治下痢絞痛腸滑不可差方”?!锻馀_秘要》卷十五的“療風痹癮疹方”等。
最早的藥酒命名,現(xiàn)見于先秦及漢代,如《內經》中的“雞矢醴”及《金匱要略》中的“紅蘭花酒”等,多以單味藥或一方中主藥的藥名作為藥酒名稱,這方法成為后世藥酒命名的重要方法。漢代以后,藥酒命名的方法逐漸增多,傳統(tǒng)命名方法,歸納有以下幾種:
1.單味藥配制的藥酒,以藥名作為酒名,如羌活酒。
2.二味藥制成的藥酒,大都二藥聯(lián)名,如五倍子白礬酒。
3.多味藥制成藥酒用一個或二個主藥,作為命名,如羌獨活酒,或用概要易記的方法命名,如五蛇酒、五精酒,五枝酒、二藤酒等。
4.以人名為藥酒名稱,如倉公酒、史國公酒、北地太守酒等,以示紀念。為了區(qū)別,有時也用人名與藥名或功效聯(lián)名的,如崔氏地黃酒、周公百歲酒等等。
5.以功能主治命名,如安胎當歸酒、愈風酒、紅顏酒、腰痛酒等。這一命名方法,在傳統(tǒng)命名方法中,也占相當比重。
6.以中藥方劑和名稱,直接作為藥酒名稱,如八珍酒、十全大補酒等。
此外,還有一些從其它各種角度來命名的藥酒,如白藥酒、玉液酒、紫酒、戊戌酒、仙酒、青囊酒等,數(shù)量不多,不一一列舉。
《本草綱目》詳載了69種藥酒可治疾病,這69種藥酒均以黃酒制成。如米酒:行藥勢,通血脈,潤皮膚,散濕氣,除風下氣,解馬肉、桐油毒;五加皮酒:支閏切風濕痿痹,壯筋骨,填精髓;地黃酒:補虛弱,壯筋骨,通血脈,臺腹痛,變白發(fā);當歸酒;和血脈,堅筋骨,止諸痛,調經水;枸杞酒:補虛弱,益精氣,去冷風,壯陽道,止目淚,健腰腳;茴香酒:治腎氣痛、心腹痛等等。
中國藥酒既是酒的一部分,也是中醫(yī)的一部分,現(xiàn)在醫(yī)學界采用兩種理論體系均能接受的大科分類法,分成保健、內、外、婦、兒、骨傷、皮膚、五官、口齒等科。因此,保持了中國藥酒的傳統(tǒng)性,又以現(xiàn)代科學發(fā)展了她新的一面。當然,由于中國藥酒經歷了幾千年的發(fā)展過程,藥酒的功能主治,既包括了中國二千年前的病名和病癥,也包括了現(xiàn)代醫(yī)學中的病名和病癥,其內容極為豐富,后人對她的整理和發(fā)展,也是一項巨大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