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大寒節(jié)氣的民俗及傳統(tǒng)食物 節(jié)日習俗
節(jié)日知識 由優(yōu)爾供稿大寒節(jié)氣,中國各地農活依舊很少。北方地區(qū)老百姓多忙于堆肥積肥,為開春做準備,或者加強牲畜的防寒防凍。下面是9252兒童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寒節(jié)氣的民俗及傳統(tǒng)食物,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寒節(jié)氣的民俗
1、祭灶送灶神祈求神明保佑
祭灶是一項在中國漢族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人們稱這尊神為“司令菩薩”或“灶君司令”,泉人一般稱“灶君公”。傳說他是負責管理各家灶火的,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龕大都設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shù)纳裣瘛?/p>
2、迎新掃塵準備年貨
大寒節(jié)氣,時常與歲末時間相重合。因此,這樣的節(jié)氣中,除順應節(jié)氣干農活外,還要為過年奔波——趕年集、買年貨,寫春聯(lián),準備各種祭祀供品,掃塵潔物,除舊布新,準備年貨,腌制各種臘腸、臘肉,或煎炸烹制雞鴨魚肉等各種年肴。
同時祭祀祖先及各種神靈,祈求來年風調雨順。舊時大寒時節(jié)的街上還常有人們爭相購買芝麻秸的影子。因為“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除夕夜,人們將芝麻秸灑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諧音吉祥意“踩歲”,同時以“碎”、“歲”諧音寓意“歲歲平安”,討得新年好口彩。這也使得大寒驅兇迎祥的節(jié)日意味更加濃厚。
1.貼春聯(lián),貼門神:春聯(lián)表達人們對新年的美好愿望,門神則有辟邪之用。
2.祭祖:表示著后備兒孫節(jié)日之際不忘先人,并祈求得到祖先的庇佑。
3.守歲:一家人圍爐團坐,達旦不寐。
4.生旺火:除夕守歲時,屋外點起篝火,火越旺越好,寓意人丁興旺,五谷豐登。
5.吃年夜飯:傳統(tǒng)年夜飯的名堂很多,一般餃子、餛飩是必備的,取其形狀如同元寶,寓意來年財源滾滾。“魚”諧音“余”,也是年飯桌上年年有余的吉祥菜品。
6.給壓歲錢:“三星在南,家家拜年,小輩磕頭,老輩給錢”。壓歲錢不僅是長輩對晚輩的關愛,更有長輩的庇佑,讓孩子們在除舊迎新之際多了幾分欣喜。
7.放爆竹: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爆竹聲除舊迎新。
3、北方人冰嬉
冰嬉亦稱“冰戲”,是我國北方人民一項傳統(tǒng)的體育活動。小寒大寒,滴水成冰,進入一年中最冷的三九天。除了要多穿衣多保暖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大家也可以開展滑冰運動啦。其實,滑冰在我國是一項歷史久遠的運動。冰嬉作為我國北方人民一項傳統(tǒng)的體育活動,其由來已早,但具體起源于何時,現(xiàn)無確切考證。
大寒節(jié)氣吃什么傳統(tǒng)食物
1、八寶飯
民間有大寒節(jié)氣吃糯米的說法,因為糯米能夠補養(yǎng)人體正氣,吃了后會周身發(fā)熱,起到御寒、養(yǎng)胃、滋補的作用。而糯米制作的食品,最典型的就是八寶飯。
糯米蒸熟,拌以糖、豬油、桂花,倒入裝有紅棗、薏米、蓮子、桂圓肉等果料的器具內,蒸熟后再澆上糖鹵汁即成。味道甜美,是節(jié)日和待客佳品。
關于八寶飯的由來各有說法,一說是周王伐紂后的慶功美食,所謂“八寶”指的是輔佐周王的八位賢士。
不過更加靠譜的解釋是八寶飯源自于江浙一帶,經由江南師傅進京做御廚才傳到北方。如今寧波、嵊州、嘉興也都保留著過年吃八寶飯的習俗。
2、年糕
吃“消寒糕”的習俗在北京由來已久。“消寒糕”是年糕的一種,不但因其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感覺暖和。
有溫散風寒、潤肺健脾胃的功效,而且老百姓選擇在“大寒”這天吃年糕,還有“年高”之意,帶著吉祥如意、年年平安、步步高升的好彩頭。
所以老北京的習俗中大寒這天,一家人分吃年糕,既帶著吉祥味,也能驅散身上寒意,所以稱為“消寒糕”。
3、雞湯
到了寒冬季節(jié),南京人的日常飲食多了燉湯和羹。大寒已是農歷四九前后,傳統(tǒng)的一九一只雞食俗仍被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
南京人選擇的多為老母雞,或單燉、或添加參須、枸杞、黑木耳等合燉,寒冬里喝雞湯真是一種享受。
燉湯不宜使用高壓鍋,因為營養(yǎng)物質在小火慢燉的過程中才能慢慢釋放出來。使用高壓鍋盡管可以縮短煮熟肉的時間,卻達不到煲湯的效果。
因此,熬制雞湯時應該選用砂鍋,先開大火燒煮10分鐘,后調小火慢燉。此外,在熬湯時,盡量不要揭鍋蓋,不然容易“跑氣”影響雞湯的滋味。
4、糯米飯
古語有云:“小寒大寒無風自寒”。小寒、大寒早上吃糯米飯驅寒是傳統(tǒng)習俗。民間認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感覺暖和,利于驅寒。
中醫(yī)理論認為糯米有補中益氣之功效,在寒冷的季節(jié)吃糯米飯最適宜。加之糯米飯寓意溫暖,從年頭到年尾“暖笠笠”,更是有吉祥之意。
糯米味甘,性溫,具有御寒滋補的功效,人們可以蒸煮糯米飯,也可以用糯米、大米、赤小豆、薏米、蓮子、枸杞子、桂圓肉、大棗等一起用旺火蒸熟,然后加點白糖,可健脾益氣、養(yǎng)血安神,適用于身體虛弱、倦怠乏力等氣血兩虛的人群。
5、梨
大寒養(yǎng)生離不開梨,梨清熱止咳,尤其適合冬季內熱的人食用。對于體質較差,尤其脾胃虛寒的人,不宜生吃梨。
6、橘子
橘子是冬季的水果,大寒養(yǎng)生吃橘子能夠輔助治療高脂血癥、動脈硬化及多種心血管疾病,還具有開胃理氣、止咳潤肺、解酒醒神的功效,主治嘔逆食少、口干舌燥、肺熱咳嗽、飲酒過多。
7、紅薯
地瓜這種不起眼的食物卻是御寒的佳品。紅薯富含膳食纖維、胡蘿卜素、維生素以及鉀、鎂等多種營養(yǎng)素。天冷時,喝一碗剛出鍋的紅薯粥或吃一個熱乎乎的烤紅薯,都有助于抵抗寒冷。
8、紅豆
紅豆是種能補血又能去火的食物。紅豆的粗纖維物質豐富對于降血脂、降血壓有很好的功效。紅豆葉子治小便頻數(shù),遺尿;花清熱,止渴,醒酒,解毒等功效。
另外紅豆水提取液臟活動功能等功效;同時又富含鐵質,能行氣補血,非常適合心血。讓你冬天手腳不在寒冷。
大寒三候
一候雞乳
"雞乳"的意思是雞開始哺育后代了。為什么會在這個時候開始繁衍后代呢?因為母雞下蛋需要一定的陽光,在大寒節(jié)氣之前,光照比較少,所以極少下蛋。那因為母雞卵巢需要光照紫外線的刺激,而且光照比較少的話,產蛋所需的維生素D等礦物質元素也會少。所以,大寒節(jié)氣開始,光照增加,母雞就可以下蛋繁衍了。
二候征鳥厲疾
"征鳥"的另一個名字是"鷹隼",是一種比較兇猛的鳥。這種鳥可以叼著一小截樹枝,歷盡艱辛穿越太平洋。它的之所以要叼著樹枝,是因為中途累了可以把樹枝丟在海上然后立在上面休息,餓了可以直接捕捉魚來吃,最終得以成功穿越太平洋。為什么這種鳥到了大寒節(jié)氣時要"厲疾"呢?這里"歷疾"是指兇狠快速。征鳥之所以要變得兇狠快速,是因為大寒時節(jié)天氣更加寒冷,他要強悍搶奪更多食物抵御寒冷。
三候水澤腹堅
"水澤"指的的是湖水,"腹"指的是湖水中央"堅"是堅固的意思。到了大寒時節(jié),湖面上的冰會結到湖中央,整個冰面變得非常堅固。我們這個時候可以在上面自由地玩耍。一般到了一年中的最后幾天,湖面上的冰都比較厚實了??上脒@幾天天氣是比較冷的了。
- 2022二十四節(jié)氣大寒的習俗及禁忌
- 2022大寒節(jié)氣的習俗及含義
- 2022大寒節(jié)氣的傳統(tǒng)習俗及養(yǎng)生攻略
- 2022大寒節(jié)氣的飲食習俗及養(yǎng)生原則
- 2021冬至節(jié)氣的習俗和注意事項
- 2021冬至節(jié)氣的飲食習俗及農事活動
- 2021冬至節(jié)氣的民俗及傳統(tǒng)食物
- 2021冬至節(jié)氣的習俗及含義
- 2021冬至節(jié)氣的傳統(tǒng)習俗及養(yǎng)生知識
- 2021大雪節(jié)氣有哪些民間習俗
- 2021大雪節(jié)氣的風俗及養(yǎng)生知識
- 2021大雪節(jié)氣的傳統(tǒng)習俗及養(yǎng)生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