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英《探芳新·吳中元日承天寺游人》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宋詞精選
宋詞精選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吳文英《探芳新·吳中元日承天寺游人》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探芳新·吳中元日承天寺游人》原文
《探芳新·吳中元日承天寺游人》
吳文英
九街頭,正軟塵潤酥,雪銷殘溜。禊賞祇園,花艷云陰籠晝。層梯峭空麝散,擁凌波、縈翠袖。嘆年端、連環(huán)轉(zhuǎn),爛漫游人如繡。
腸斷回廊佇久。便寫意濺波,傳愁蹙岫。漸沒飄鴻,空惹閑情春瘦。椒杯香乾醉醒,怕西窗、人散后。暮寒深,遲回處、自攀庭柳。
《探芳新·吳中元日承天寺游人》譯文
早春元日,乍暖還寒時候,殘雪將盡未盡,道路酥潤、泥濘。我元日前去承天寺燒香,寺內(nèi)布置得花團錦簇,天上卻顯得陰沉沉的。承天寺建造得殿閣重重,寺內(nèi)香燭旺盛,煙霧彌漫;寺中的放生池里水波蕩漾;游寺的男男女女身穿彩衣摩肩接踵,擁來擁去。不禁感嘆元日歲歲有,但是每年仍舊有這許多淑女、士人前來寺內(nèi)焚香拜佛啊。
我在寺內(nèi)回廊佇立良久,見他人都是雙雙游寺,而自己卻只有孤身一人,不由牽動心中的離愁別恨。我愁腸百轉(zhuǎn),蹙眉濺淚,內(nèi)外俱悲,這是因為蘇妾去后音訊皆無,而思念之心卻有增無減,所以為了這閑情“空惹春瘦”。椒酒延年使人醉,情人貴聚首恨別離。我心中最希望能夠日日醉佳釀,天天伴佳人也,然而眼前遭遇剛好與此相反,是“西窗人散”,難免不憂愁。游寺晚歸,春寒料峭中自折垂柳枝,寄托離別情。
《探芳新·吳中元日承天寺游人》的注釋
探芳新:此詞又名《高平探芳新》,為吳文英自度曲。雙調(diào)九十三字,前段十二句一葉韻四仄韻,后段十二句五仄韻。與《探芳信》略有異同?!惰F網(wǎng)珊瑚》詞題作“賦元日能仁寺薄游”。元日:農(nóng)歷正月初一,即春節(jié)。承天寺:在長洲縣(今江蘇蘇州)西北,梁陸僧瓚舍宅以建。初名廣德重元寺,宣和年間改名承天寺。
九街:同“九衢(qú)”,四通八達的街道,如街衢。
潤酥:土地酥油般滋潤?!稓J定詞譜》為“酥潤”。
溜:指檐雪消融流下的水(包括短時凍結(jié)成的冰柱)。
禊(xì):古人于春秋二季,臨水灌濯,祓除不祥的祭祀。于三月上旬已日(三國魏以后改為三月三日)舉行為春楔,七月十四日為秋禊。但古人修禊之事并不限于春秋。祇(zhǐ)園:即“祗樹給孤獨園”的簡稱,佛說法處。其遺址在中印度舍衛(wèi)城南。據(jù)《佛國記·大涅盤·二九》:舍衛(wèi)國長者須達擎,因常施舍孤獨貧困者,而號“給孤獨”。他欲請佛說法,求購祗院太子園。祗陀戲言如布黃金遍地則賣。“給孤獨”便依言購得,但園地雖為“給孤獨”所購,而園中樹為祗陀所植,故名“只樹給孤獨園”。給孤獨在園中建“只園精舍”,請如來居之以說法。這里借代作承天寺。
層梯峭空麝散:一本無“峭”字。在《欽定詞譜》斷為兩句,逗號在“峭”字后。
麝(shè)散:麝香飄散。麝,古有“麝月”之說,為月的美稱。
凌波:化用曹植《洛神賦》:“體迅飛鳧,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本形容女子的體態(tài)輕盈,詞中與“翠袖”均代指美女。波,代指眼波。
縈:有旋繞之意,這里指游人袖與袖相纏繞,即形容游人之多也。
翠袖:化用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寫女子高潔華美。
腸斷:形容極度痛苦悲傷
蹙岫(cù xiù):指皺眉。
飄鴻:形容美女體態(tài)輕盈。鴻,《欽定詞譜》為“紅”。
椒杯:即椒酒,用椒實浸泡的酒。古代元旦日,子孫進椒酒于其家長,以示祝福。此句《欽定詞譜》為“椒杯香,乾醉醒”。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詞上片敘寫作者元日游吳中承天寺之所見;下片抒寫作者感嘆自己的形只影單,寄托對蘇妾的思念之情。情真意切,哀婉悠長。
作者簡介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shù)量豐沃,風(fēng)格雅致,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歐陽修《玉樓春·去時梅萼初凝粉》”的原文翻譯
2、“辛棄疾《念奴嬌·洞庭春晚》”的原文翻譯
3、“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的原文翻譯
4、“王昌齡《從軍行七首》”的原文翻譯
5、“毛澤東《虞美人·枕上》”的原文翻譯

《探芳新·吳中元日承天寺游人》
吳文英
九街頭,正軟塵潤酥,雪銷殘溜。禊賞祇園,花艷云陰籠晝。層梯峭空麝散,擁凌波、縈翠袖。嘆年端、連環(huán)轉(zhuǎn),爛漫游人如繡。
腸斷回廊佇久。便寫意濺波,傳愁蹙岫。漸沒飄鴻,空惹閑情春瘦。椒杯香乾醉醒,怕西窗、人散后。暮寒深,遲回處、自攀庭柳。
《探芳新·吳中元日承天寺游人》譯文
早春元日,乍暖還寒時候,殘雪將盡未盡,道路酥潤、泥濘。我元日前去承天寺燒香,寺內(nèi)布置得花團錦簇,天上卻顯得陰沉沉的。承天寺建造得殿閣重重,寺內(nèi)香燭旺盛,煙霧彌漫;寺中的放生池里水波蕩漾;游寺的男男女女身穿彩衣摩肩接踵,擁來擁去。不禁感嘆元日歲歲有,但是每年仍舊有這許多淑女、士人前來寺內(nèi)焚香拜佛啊。
我在寺內(nèi)回廊佇立良久,見他人都是雙雙游寺,而自己卻只有孤身一人,不由牽動心中的離愁別恨。我愁腸百轉(zhuǎn),蹙眉濺淚,內(nèi)外俱悲,這是因為蘇妾去后音訊皆無,而思念之心卻有增無減,所以為了這閑情“空惹春瘦”。椒酒延年使人醉,情人貴聚首恨別離。我心中最希望能夠日日醉佳釀,天天伴佳人也,然而眼前遭遇剛好與此相反,是“西窗人散”,難免不憂愁。游寺晚歸,春寒料峭中自折垂柳枝,寄托離別情。
《探芳新·吳中元日承天寺游人》的注釋
探芳新:此詞又名《高平探芳新》,為吳文英自度曲。雙調(diào)九十三字,前段十二句一葉韻四仄韻,后段十二句五仄韻。與《探芳信》略有異同?!惰F網(wǎng)珊瑚》詞題作“賦元日能仁寺薄游”。元日:農(nóng)歷正月初一,即春節(jié)。承天寺:在長洲縣(今江蘇蘇州)西北,梁陸僧瓚舍宅以建。初名廣德重元寺,宣和年間改名承天寺。
九街:同“九衢(qú)”,四通八達的街道,如街衢。
潤酥:土地酥油般滋潤?!稓J定詞譜》為“酥潤”。
溜:指檐雪消融流下的水(包括短時凍結(jié)成的冰柱)。
禊(xì):古人于春秋二季,臨水灌濯,祓除不祥的祭祀。于三月上旬已日(三國魏以后改為三月三日)舉行為春楔,七月十四日為秋禊。但古人修禊之事并不限于春秋。祇(zhǐ)園:即“祗樹給孤獨園”的簡稱,佛說法處。其遺址在中印度舍衛(wèi)城南。據(jù)《佛國記·大涅盤·二九》:舍衛(wèi)國長者須達擎,因常施舍孤獨貧困者,而號“給孤獨”。他欲請佛說法,求購祗院太子園。祗陀戲言如布黃金遍地則賣。“給孤獨”便依言購得,但園地雖為“給孤獨”所購,而園中樹為祗陀所植,故名“只樹給孤獨園”。給孤獨在園中建“只園精舍”,請如來居之以說法。這里借代作承天寺。
層梯峭空麝散:一本無“峭”字。在《欽定詞譜》斷為兩句,逗號在“峭”字后。
麝(shè)散:麝香飄散。麝,古有“麝月”之說,為月的美稱。
凌波:化用曹植《洛神賦》:“體迅飛鳧,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本形容女子的體態(tài)輕盈,詞中與“翠袖”均代指美女。波,代指眼波。
縈:有旋繞之意,這里指游人袖與袖相纏繞,即形容游人之多也。
翠袖:化用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寫女子高潔華美。
腸斷:形容極度痛苦悲傷
蹙岫(cù xiù):指皺眉。
飄鴻:形容美女體態(tài)輕盈。鴻,《欽定詞譜》為“紅”。
椒杯:即椒酒,用椒實浸泡的酒。古代元旦日,子孫進椒酒于其家長,以示祝福。此句《欽定詞譜》為“椒杯香,乾醉醒”。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詞上片敘寫作者元日游吳中承天寺之所見;下片抒寫作者感嘆自己的形只影單,寄托對蘇妾的思念之情。情真意切,哀婉悠長。
作者簡介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shù)量豐沃,風(fēng)格雅致,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歐陽修《玉樓春·去時梅萼初凝粉》”的原文翻譯
2、“辛棄疾《念奴嬌·洞庭春晚》”的原文翻譯
3、“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的原文翻譯
4、“王昌齡《從軍行七首》”的原文翻譯
5、“毛澤東《虞美人·枕上》”的原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