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適《送蹇秀才赴臨洮》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古詩詞
古詩詞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高適《送蹇秀才赴臨洮》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送蹇秀才赴臨洮》原文
《送蹇秀才赴臨洮》
高適
悵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
猶思陽谷去,莫厭隴山高。
倚馬見雄筆,隨身唯寶刀。
料君終自致,勛業(yè)在臨洮。
《送蹇秀才赴臨洮》譯文
悵望一日千里,如今頭上有了白發(fā)。
還想奔赴陽谷,不嫌隴山山高。
倚馬可見紙筆,隨身只帶寶刀。
預(yù)料你終能自致高位,建功立業(yè)的地方就在臨洮。
《送蹇秀才赴臨洮》的注釋
臨洮:即臨洮郡,治所在今甘肅省臨潭縣西南。當(dāng)時已成為邊境重鎮(zhèn),屬隴右節(jié)度使管轄。
二毛:頭發(fā)黑白相間,俗稱花白頭發(fā)。
陽谷:地名,在今甘肅淳化北。
倚馬:指倚馬可待的敏捷才思。雄筆:猶雄文。
勛業(yè):功業(yè)。
作者簡介
高適(704—765年),字達(dá)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縣)人,后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安東都護(hù)高侃之孫,唐朝中期名臣、邊塞詩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封渤??h侯,世稱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贈禮部尚書,謚號忠。作為著名邊塞詩人,高適與岑參并稱“高岑”,與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fā)進(jìn)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王勃《江亭夜月送別二首》”的原文翻譯
2、“黃庭堅《送范德孺知慶州》”的原文翻譯
3、“陳子昂《送魏大從軍》”的原文翻譯
4、“白居易《送客歸京》”的原文翻譯
5、“周邦彥《虞美人·疏籬曲徑田家小》”的原文翻譯

《送蹇秀才赴臨洮》
高適
悵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
猶思陽谷去,莫厭隴山高。
倚馬見雄筆,隨身唯寶刀。
料君終自致,勛業(yè)在臨洮。
《送蹇秀才赴臨洮》譯文
悵望一日千里,如今頭上有了白發(fā)。
還想奔赴陽谷,不嫌隴山山高。
倚馬可見紙筆,隨身只帶寶刀。
預(yù)料你終能自致高位,建功立業(yè)的地方就在臨洮。
《送蹇秀才赴臨洮》的注釋
臨洮:即臨洮郡,治所在今甘肅省臨潭縣西南。當(dāng)時已成為邊境重鎮(zhèn),屬隴右節(jié)度使管轄。
二毛:頭發(fā)黑白相間,俗稱花白頭發(fā)。
陽谷:地名,在今甘肅淳化北。
倚馬:指倚馬可待的敏捷才思。雄筆:猶雄文。
勛業(yè):功業(yè)。
作者簡介
高適(704—765年),字達(dá)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縣)人,后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安東都護(hù)高侃之孫,唐朝中期名臣、邊塞詩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封渤??h侯,世稱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贈禮部尚書,謚號忠。作為著名邊塞詩人,高適與岑參并稱“高岑”,與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fā)進(jìn)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王勃《江亭夜月送別二首》”的原文翻譯
2、“黃庭堅《送范德孺知慶州》”的原文翻譯
3、“陳子昂《送魏大從軍》”的原文翻譯
4、“白居易《送客歸京》”的原文翻譯
5、“周邦彥《虞美人·疏籬曲徑田家小》”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杜審言《送崔融》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