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詠懷古跡五首·其二》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古詩詞
古詩詞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杜甫《詠懷古跡五首·其二》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詠懷古跡五首·其二》原文
《詠懷古跡五首·其二》
杜甫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fēng)流儒雅亦吾師。
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臺豈夢思。
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diǎn)到今疑。
《詠懷古跡五首·其二》譯文
樹葉零落的秋季誦讀你的詩行,深深地體會了你的悲傷。你風(fēng)流的文彩、儒雅的儀表,也真堪稱為我的師長。
面對千秋往事惆悵不已,灑下淚水,雖然生在不同的朝代,但蕭條感相同。
楚國的江山早已消亡,空留下你的故宅和優(yōu)雅的文章。那巫山云雨、云夢高唐,應(yīng)是子虛烏有的夢鄉(xiāng)。
最感慨的是,楚宮今已泯滅,因后世一直流傳這個故事,至今船只經(jīng)過時,舟人還帶疑似的口吻指點(diǎn)著這些古跡。
《詠懷古跡五首·其二》的注釋
搖落:凋殘,零落。
風(fēng)流儒雅:指宋玉文采華麗瀟灑,學(xué)養(yǎng)深厚淵博。
“蕭條”句:意謂自己雖與宋玉隔開幾代,蕭條之感卻是相同。
故宅:江陵和歸州 (秭歸) 均有宋玉宅,此指秭歸之宅。
空文藻:斯人已去,只有詩賦留傳下來。
云雨荒臺:宋玉在《高唐賦》中述楚之“先王”游高唐,夢一婦人,自稱巫山之女,臨別時說:“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岨,旦為行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荒臺,山名,在今重慶市巫山縣。
“最是”兩句:意謂最感慨的是,楚宮今已泯滅,因后世一直流傳這個故事,至今船只經(jīng)過時,舟人還帶疑似的口吻指點(diǎn)著這些古跡。楚宮:楚王宮。
簡短詩意賞析
這是一首七律,要求諧聲律,工對仗。但也由于詩人重在議論,深于思,精于義,傷心為宋玉寫照,悲慨抒壯志不酬,因而通篇用賦,在用詞和用典上精警切實(shí),不被格律所拘束。它的韻律和諧,對仗工整,寫的是律詩這種近體詩,卻有古體詩的風(fēng)味,同時又不失清麗。前人認(rèn)為這首詩“首二句失粘”,只從形式上進(jìn)行批評,未必中肯。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shí)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yuǎn)。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jì)念。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陸游《夜泊水村》”的原文翻譯
2、“范成大《重陽后菊花二首》”的原文翻譯
3、“晏幾道《鷓鴣天·九日悲秋不到心》”的原文翻譯
4、“魏大中《臨江仙·埋沒錢塘歌吹里》”的原文翻譯
5、“吳文英《齊天樂·與馮深居登禹陵》”的原文翻譯

《詠懷古跡五首·其二》
杜甫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fēng)流儒雅亦吾師。
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臺豈夢思。
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diǎn)到今疑。
《詠懷古跡五首·其二》譯文
樹葉零落的秋季誦讀你的詩行,深深地體會了你的悲傷。你風(fēng)流的文彩、儒雅的儀表,也真堪稱為我的師長。
面對千秋往事惆悵不已,灑下淚水,雖然生在不同的朝代,但蕭條感相同。
楚國的江山早已消亡,空留下你的故宅和優(yōu)雅的文章。那巫山云雨、云夢高唐,應(yīng)是子虛烏有的夢鄉(xiāng)。
最感慨的是,楚宮今已泯滅,因后世一直流傳這個故事,至今船只經(jīng)過時,舟人還帶疑似的口吻指點(diǎn)著這些古跡。
《詠懷古跡五首·其二》的注釋
搖落:凋殘,零落。
風(fēng)流儒雅:指宋玉文采華麗瀟灑,學(xué)養(yǎng)深厚淵博。
“蕭條”句:意謂自己雖與宋玉隔開幾代,蕭條之感卻是相同。
故宅:江陵和歸州 (秭歸) 均有宋玉宅,此指秭歸之宅。
空文藻:斯人已去,只有詩賦留傳下來。
云雨荒臺:宋玉在《高唐賦》中述楚之“先王”游高唐,夢一婦人,自稱巫山之女,臨別時說:“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岨,旦為行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荒臺,山名,在今重慶市巫山縣。
“最是”兩句:意謂最感慨的是,楚宮今已泯滅,因后世一直流傳這個故事,至今船只經(jīng)過時,舟人還帶疑似的口吻指點(diǎn)著這些古跡。楚宮:楚王宮。
簡短詩意賞析
這是一首七律,要求諧聲律,工對仗。但也由于詩人重在議論,深于思,精于義,傷心為宋玉寫照,悲慨抒壯志不酬,因而通篇用賦,在用詞和用典上精警切實(shí),不被格律所拘束。它的韻律和諧,對仗工整,寫的是律詩這種近體詩,卻有古體詩的風(fēng)味,同時又不失清麗。前人認(rèn)為這首詩“首二句失粘”,只從形式上進(jìn)行批評,未必中肯。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shí)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yuǎn)。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jì)念。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陸游《夜泊水村》”的原文翻譯
2、“范成大《重陽后菊花二首》”的原文翻譯
3、“晏幾道《鷓鴣天·九日悲秋不到心》”的原文翻譯
4、“魏大中《臨江仙·埋沒錢塘歌吹里》”的原文翻譯
5、“吳文英《齊天樂·與馮深居登禹陵》”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杜甫《詠懷古跡五首·其一》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