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清明日貍渡道中》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古詩詞
古詩詞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范成大《清明日貍渡道中》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清明日貍渡道中》原文
《清明日貍渡道中》
范成大
灑灑沾巾雨,披披側(cè)帽風。
花燃山色里,柳臥水聲中。
石馬立當?shù)?,紙鳶鳴半空。
墦間人散后,烏鳥正西東。
《清明日貍渡道中》譯文
雨水沾滿綸巾,頭發(fā)散亂,帽子也被風吹斜了。
繁花染紅了山野,柳條臥在水面上。
石獸立在道路兩旁,紙也在半空中旋飛。
人們離開了墳墓以后,烏鴉小鳥們活躍起來,四處覓食。
《清明日貍渡道中》的注釋
范成大在紹興二十四年(1164)任徽州司戶參軍。此詩當作于赴任途中。聯(lián)系詩集中前后詩篇分析,“貍渡”似在皖南南陵一帶。
披披:散亂的樣子。側(cè)帽:帽子被風吹歪。
石馬:墳前接道兩旁之石獸。
紙鳶(yuan):鷹形風箏。
墦(fan):墳墓。
簡短詩意賞析
山風、細雨,花燃,柳臥,唯獨不見一個人影,在這樣空廓的背景上.大自然顯得頗有活力,但這只是一種藝術(shù)的對照。后四句寫墳地上掃墓的人散去,只剩下石馬、紙鳶這些沒有生命的東西作伴。而令人憎惡的烏鴉之類則活躍起來,上下翻飛,四處覓食,暗示出長眠地下的死者亡靈的寂寞。反映出范成大離鄉(xiāng)遠行途中,心頭泛起的一種悵惘、失落之感。
作者簡介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nóng)村社會生活內(nèi)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韓愈《題榴花》”的原文翻譯
2、“歐陽修《采桑子·荷花開后西湖好》”的原文翻譯
3、“秦觀《點絳唇·醉漾輕舟》”的原文翻譯
4、“謝靈運《登池上樓》”的原文翻譯
5、“毛澤東《水調(diào)歌頭·重上井岡山》”的原文翻譯

《清明日貍渡道中》
范成大
灑灑沾巾雨,披披側(cè)帽風。
花燃山色里,柳臥水聲中。
石馬立當?shù)?,紙鳶鳴半空。
墦間人散后,烏鳥正西東。
《清明日貍渡道中》譯文
雨水沾滿綸巾,頭發(fā)散亂,帽子也被風吹斜了。
繁花染紅了山野,柳條臥在水面上。
石獸立在道路兩旁,紙也在半空中旋飛。
人們離開了墳墓以后,烏鴉小鳥們活躍起來,四處覓食。
《清明日貍渡道中》的注釋
范成大在紹興二十四年(1164)任徽州司戶參軍。此詩當作于赴任途中。聯(lián)系詩集中前后詩篇分析,“貍渡”似在皖南南陵一帶。
披披:散亂的樣子。側(cè)帽:帽子被風吹歪。
石馬:墳前接道兩旁之石獸。
紙鳶(yuan):鷹形風箏。
墦(fan):墳墓。
簡短詩意賞析
山風、細雨,花燃,柳臥,唯獨不見一個人影,在這樣空廓的背景上.大自然顯得頗有活力,但這只是一種藝術(shù)的對照。后四句寫墳地上掃墓的人散去,只剩下石馬、紙鳶這些沒有生命的東西作伴。而令人憎惡的烏鴉之類則活躍起來,上下翻飛,四處覓食,暗示出長眠地下的死者亡靈的寂寞。反映出范成大離鄉(xiāng)遠行途中,心頭泛起的一種悵惘、失落之感。
作者簡介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nóng)村社會生活內(nèi)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韓愈《題榴花》”的原文翻譯
2、“歐陽修《采桑子·荷花開后西湖好》”的原文翻譯
3、“秦觀《點絳唇·醉漾輕舟》”的原文翻譯
4、“謝靈運《登池上樓》”的原文翻譯
5、“毛澤東《水調(diào)歌頭·重上井岡山》”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溫庭筠《清明日》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