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产在线不卡AV,国产又爽又黄的视频免费看,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日韩欧美高清中文字幕免费一区二区

            詩詞鑒賞

            先進(jìn)篇論語原文注解及翻譯 【古文典籍】

            古文典籍土鳳凰供稿

            【原文】

            11•18 柴(1)也愚(2),參也魯(3),師也辟(4),由也喭(5)。

            【注釋】

            (1)柴:高柴,字子羔,孔子學(xué)生,比孔子小30歲,公元前521年出生。

            (2)愚:舊注云:愚直之愚,指愚而耿直,不是傻的意思。

            (3)魯:遲鈍。

            (4)辟:音pì,偏,偏激,邪。

            (5)喭:音yàn,魯莽,粗魯,剛猛。

            【譯文】

            高柴愚直,曾參遲鈍,顓孫師偏激,仲由魯莽。

            【評析】

            孔子認(rèn)為,他的這些學(xué)生各有所偏,不合中行,對他們的品質(zhì)和德行必須加以糾正。這一段同樣表達(dá)了孔子的中庸思想。中庸是一種折衷調(diào)和思想,調(diào)和與折衷是事物發(fā)展過程中的一種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是相對的、暫時的??鬃咏沂玖耸挛锇l(fā)展過程的這一狀態(tài),并概括為“中庸”,這在中國古代認(rèn)識史上是有貢獻(xiàn)的。

            【原文】

            11•19 子曰:“回也其庶(1)乎,屢空(2)。賜不受命,而貨殖(3)焉,億(4)則屢中。”

            【注釋】

            (1)庶:庶幾,相近。這里指顏淵的學(xué)問道德接近于完善。

            (2)空:貧困、匱乏。

            (3)貨殖:做買賣。

            (4)億:同“臆”,猜測,估計。

            【譯文】

            孔子說:“顏回的學(xué)問道德接近于完善了吧,可是他常常貧困。端本賜不聽命運(yùn)的安排,去做買賣,猜測行情,往往猜中了。”

            【評析】

            這一章,孔子對顏回學(xué)問道德接近于完善卻在生活上常常貧困深感遺憾。同時,他對子貢不聽命運(yùn)的安排去經(jīng)商致富反而感到不滿,這在孔子看來,是極其不公正的。

            【原文】

            11•20 子張問善人(1)之道,子曰:“不踐跡(2),亦不入于室(3)。”

            【注釋】

            (1)善人:指本質(zhì)善良但沒有經(jīng)過學(xué)習(xí)的人。

            (2)踐跡:跡,腳印。踩著前人的腳印走。

            (3)入于室:比喻學(xué)問和修養(yǎng)達(dá)到了精深地步。

            【譯文】

            子張問做善人的方法??鬃诱f:“如果不沿著前人的腳印走,其學(xué)問和修養(yǎng)就不到家。

            【原文】

            11•21 子曰:“論篤是與(1),君子者乎?色莊者乎?”

            【注釋】

            (1)論篤是與:論,言論。篤,誠懇。與,贊許。意思是對說話篤實誠懇的人表示贊許。

            【譯文】

            孔子說:“聽到人議論篤實誠懇就表示贊許,但還應(yīng)看他是真君子呢?還是偽裝莊重的人呢?”

            【評析】

            孔子希望他的學(xué)生們不但要說話篤實誠懇,而且要言行一致。在第五篇第10章中曾有“聽其言而觀其行”的說法,表明孔子在觀察別人的時候,不僅要看他說話時誠懇的態(tài)度,而且要看他的行動。言行一致才是真君子。

            【原文】

            11•22 子路問:“聞斯行諸(1)?”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jìn)之;由也兼人(2),故退之。”

            【注釋】

            (1)諸:“之乎”二字的合音。

            (2)兼人:好勇過人。

            【譯文】

            子路問:“聽到了就行動起來嗎?”孔子說:“有父兄在,怎么能聽到就行動起來呢?”冉有問:“聽到了就行動起來嗎?”孔子說:“聽到了就行動起來。”公西華說:“仲由問‘聽到了就行動起來嗎?’你回答說‘有父兄健在’,冉求問‘聽到了就行動起來嗎?’你回答‘聽到了就行動起來’。我被弄糊涂了,敢再問個明白。”孔子說:“冉求總是退縮,所以我鼓勵他;仲由好勇過人,所以我約束他。”

            【評析】

            這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貫穿于教育實踐中的一個具體事例。在這里,他要自己的學(xué)生不要退縮,也不要過頭冒進(jìn),要進(jìn)退適中。所以,對于同一個問題,孔子針對子路與冉求的不同情況作了不同回答。同時也生動地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個特點,即因材施教。

            【原文】

            11•23 子畏于匡,顏淵后。子曰:“吾以女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譯文】

            孔子在匡地受到當(dāng)?shù)厝藝?,顏淵最后才逃出來??鬃诱f:“我以為你已經(jīng)死了呢。”顏淵說:“夫子還活著,我怎么敢死呢?”

            【原文】

            11•24 季子然(1)問:“仲由、冉求可謂大臣與?”子曰:“吾以子為異之問,曾(2)由與求之間。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今由與求也,可謂具臣(3)矣。”曰:“然則從之(4)者與?”子曰:“弒父與君,亦不從也。”

            【注釋】

            (1)季子然:魯國季氏的同族人。

            (2)曾:乃。

            (3)具臣:普通的臣子。

            (4)之:代名詞,這里指季氏。當(dāng)時冉求和子路都是季氏的家臣。

            【譯文】

            季子然問:“仲由和冉求可以算是大臣嗎?孔子說:“我以為你是問別人,原來是問由和求呀。所謂大臣是能夠用周公之道的要求來事奉君主,如果這樣不行,他寧肯辭職不干。現(xiàn)在由和求這兩個人,只能算是充數(shù)的臣子罷了。”季子然說:“那么他們會一切都跟著季氏干嗎?”孔子說:“殺父親、殺君主的事,他們也不會跟著干的。”

            【評析】

            孔子這里指出“以道事君”的原則,他告誡冉求和子路應(yīng)當(dāng)用周公之道去規(guī)勸季氏,不要犯上作亂,如果季氏不聽,就辭職不干。由此可見,孔子對待君臣關(guān)系以道和禮為準(zhǔn)繩的。這里,他既要求臣,也要求君,雙方都應(yīng)遵循道和禮。如果季氏干殺父殺君的事,冉求和子路就要加以反對。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