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紅色家書,傳承革命精神 家訓家風家規(guī),家風文化
家風家訓 由土鳳凰供稿
最近,在全國高校中掀起了一股學習紅色家書的熱潮。由此機會我認真的學習了《毛岸英寫給表舅向三立的信》、《董必武寫給董良塤的信》等紅色家書,收獲頗大。其中,董必武在1951年2月13日寫給遠房堂弟董賢煦的一封信,告誡他不要到北京來,而要老老實實地做好本職工作。信中內容讓我掩卷沉思許久,心緒久久不能平靜。
信中說“革命的目的是求得人民的解放,特別是工人農民勞動大眾的解放。”因此、為老百姓搞革命就是為人民求解放、謀生活、謀幸福,信中不斷督促堂弟要努力生產、為村里著想,為老百姓做實事;不斷警醒堂弟要擺正位置,從人民利益出發(fā)。信中三句不離老百姓、時時事事為人民群眾著想,可見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們身上有著多么樸實的理想愿景,多么優(yōu)良作風的傳承?。?br />
家書是家庭情感的紐帶,是家教的重要載體,也是家風的另一面鏡子,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多年形成的傳統(tǒng)風氣,它承載在一個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態(tài)度、文化氛圍、理念、價值觀和人生觀等。古人所謂“以自遺子孫,不亦厚乎?”又云:“遺子黃金滿籝,不如一經”正猶如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鄧小平、周恩來等培育了良好的家風,也為我們樹立了許多很好的榜樣,真正做到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信中內容讓人沉思、讓人信服、讓人明白做老百姓“領頭人”不僅要有強烈的使命感,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大胸懷、大氣魄,還要有“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慎小慎微。不僅要堅持好的、堅持對人民有益的,改正那些錯的、對人民無益的,更要公平公正,把思想教育工作做到心里去,要讓人民信服,才能讓人民從生活上感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