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缺乏自信?培養(yǎng)寶寶“積極人格”的父母這樣做 父母問答,父母課堂
父母課堂 由土鳳凰供稿早教寶waer.cn育兒專家
Edgar 邵采夫
早教寶 課程學術與研發(fā)經(jīng)理
早教寶“父母課堂”首席研發(fā)與培訓導師
早教寶啟蒙APP 父母問答 育兒專家
心理學碩士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9252兒童網(wǎng) 心理、育兒專題作家
從事兒童早期教育、家庭教育咨詢工作10年
這是關于
“孩子不積極、不努力、沒自信”的話題。
孩子的積極努力,是從哪里來的呢?
先舉個孩子成功時的例子,比如,拼拼圖,有一天孩子終于提起精神,全神貫注,一氣呵成,全拼對了(假設平時一般拼不到一半就放棄了)。
A媽媽可能會驚訝地說:“你看,你可以的?。【谷蝗磳α?,這不很好嗎?只要你認真努力,你就可以做得像這次這么好!繼續(xù)加油!”
這些話乍一聽像是肯定鼓勵甚至表揚,但孩子聽了是什么感覺呢?孩子聽到的也許是:“你就應該這么努力才對!如果你每次都像今天這樣努力不就好了嗎?” 所以,A媽媽的潛在邏輯是:只要沒成功,就意味著你之前不夠努力。這次成功,就只是這次努力所至。
假設還有一個B媽媽,可能會傳達這樣的意思:“哇,真厲害!這一次的完成不止屬于這一次,而是包含著你過去每一分每一秒的努力,是你過去每一次的澆水施肥,辛勤耕耘的結果。沒有哪一個成功是偶然的,而是過去的很多次努力在此刻的展現(xiàn)。媽媽真為你感到高興,你一定也為自己感到高興,是嗎?”
這一次,孩子聽到了什么?感受如何?他將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自己過去的行為?他會決定接下來怎么做?
是的,有著“積極傾向”的家長不會輕易告訴孩子“你不夠努力,因為你沒成功”。事實是,努力了,也不一定會成功。但他們會善于肯定孩子過去的努力,哪怕是一點點,他們總會讓孩子感受到真切的價值感!
那就是:我過去是努力的,哪怕是一點點,我過去的行為是有讓我自己滿意的,哪怕是一點點,我的爸爸媽媽也對我是滿意的,哪怕是一點點,哪怕我還有不足,但我有價值感,有成就感,哪怕是一點點。我感到充滿力量,我還可以做得再好一點,我還想繼續(xù)努力……
自信與內(nèi)在動力就這樣悄悄得明亮起來了,每一個這樣的時刻,就仿佛星星之火,在孩子的心里被點亮。
我們來總結一下,能夠培養(yǎng)孩子“積極人格”的父母通常是怎么做的呢?
1. 孩子做得好時,肯定過去的長久努力。
他們會告訴孩子:成功,是基于過去長久的努力,而非僅僅是態(tài)度好了。他們較少糾結在孩子的態(tài)度上,他們知道態(tài)度是隨著行為習慣和自信心而改變的,他們不求孩子完美,只求努力改善。
2. 孩子做得不好時,真實地肯定孩子并引導孩子自我肯定。
積極關注,不是指盲目鼓勵和表揚,而是指在孩子沒有做好的時候,也能發(fā)現(xiàn)孩子“已經(jīng)做到的”值得肯定的部分,比如:“雖然沒有拼完,但你這一次的方法是按顏色拼。”;“雖然你不情愿,但這一次是你自己把iPad放下的,而不是等到媽媽從你手里拿走。”
他們也會注重引導孩子自我肯定,讓孩子先說說哪里對自己比較滿意,再說說哪里可以改善,作為成長點來發(fā)掘孩子的內(nèi)在動力。
3. 他們愿意耐心等待,慢慢引導。
較少強迫孩子一定要在程度上做得如何如何更好,不會讓孩子感受到“我永遠不夠好”,而是經(jīng)常讓孩子感到“我有可取之處,我還想更好”。因為他們更關注“做的過程”,相信現(xiàn)在孩子做到的部分,總會推動成功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