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9種錯誤的學習方法 學習方法
學習力教育 由優(yōu)爾供稿所有學生都不希望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走彎路,然而,卻還是會有同學進入學習誤區(qū),為了避免大家重復犯錯,下面9252兒童網(wǎng)小編就整理出來中學生9種錯誤的學習方法,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避開這些錯誤的方法,就能從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

1、學習無計劃
“學習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習計劃是實現(xiàn)學習目標的保證。一個好的學習計劃,不僅能讓我們的學習更加的有條理,更能提升學習效率。有人說,人生沒有設計,離挨餓只有三天。雖然有些夸張,但是如果沒有學習計劃就像大海中失去方向的輪船,毫無目標可言,同樣,也就失去了奮斗的動力。
2、不會科學利用時間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誰都擁有24小時,有人會利用時間就會生活的特別充實;而有人卻不會利用時間就顯得碌碌無為。因此,在平時的學習中要善于高效利用時間,將“零布頭、邊角料”的時間利用起來。
3、不求甚解、死記硬背
學習不求甚解是很多學生容易犯的錯誤,學習中,總覺得自己什么都會了,然而,真正考試時又開始拍腦袋想不起來。所以,平時必須要把基礎夯實,不僅要會,而且要熟練掌握。此外,一些學生還在用死記硬背的方法記憶知識,這是效率最低的學習形式。這種記憶方式不僅容易混淆,而且不適合長久記憶。所以,想要提升學習效率就必須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4、形不成知識結構
在平時的學習中,老師總會強調要將知識系統(tǒng)化,形成知識結構,才能有利于掌握。構建一定的知識結構在學習中很重要的。如果沒有合理的知識結構,知識越多越成為一種負擔,每一個知識都各自獨立,這也會影響綜合的解題思路,而且這種這種零散的知識很容易遺忘。
5、課堂效率低
上課聽講不注意注意聽要點、注意力不集中、課前不預習、課后不復習,這些都會導致課堂效率低。課堂效率低的后果要么是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彌補,要么就是為今后的學習留下隱患。
6、不會閱讀
陶行知先生曾說:“目錄明,方可讀書;目錄不明,終是亂讀”。閱讀不是一掃而過、走馬觀花;也不是所有書目都是字斟句酌、精讀細讀。所以,閱讀也要制定閱讀計劃,選好閱讀書目,處理好“粗讀”與“細讀”的關系,這樣既可以博覽群書,又能從書中有所收獲。
7、找不到重點和難點
抓不住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就等于浪費了時間和精力。在平時學習中,要著重留意老師重點強調的內容,《考試大綱》中要求的內容,為學習找到更好的突破口,這樣學習來會更有效率,也會非常的輕松。
8、不能理論聯(lián)系實際
在看書和聽課時,不善于尋找重點和難點,眉毛胡子一把抓,全面出擊,分散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是非常重要而有效的學習方法,所謂“學而必習,習又必行”。而方法不當?shù)膶W生往往只滿足于學習書本上的知識,不善于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運用,不能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具體表現(xiàn)為動手能力差,不喜歡上實踐課和操作課,不關心現(xiàn)實生活。
9、不善于科學用腦
這主要表現(xiàn)在學習時不注意勞逸結合,不善于轉移大腦興奮中心,使大腦終日昏昏沉沉,影響學習效率。
上述表現(xiàn)是中小學生中常見的,一個學習方法不當?shù)膶W生,總會有其中一種或幾種表現(xiàn)。認識到這些表現(xiàn),進而弄清其背后的原因,我們才能夠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指導。

1、先計劃后學習
學習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是由淺入深、由少到多、逐步深入的過程。只有訂好計劃再學習,學習才是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的,才能克服學習中的盲目性、忙亂性。
2、先預習后聽講
有的同學認為,反正老師要講,課前預習是多余的;有些則認為,反正有些內容看不懂,預習等于“瞎子點燈白費蠟”……這些看法往往是造成學習成績下降的原因之一。首先,預習是課前“偵察”,可打有準備之仗;其次,預習可使新舊知識聯(lián)系,有利于掌握新知識;再次,預習可以克服聽課的盲目性,提高學習效率;最后,預習可使聽課更專心,與老師配合更默契,從而提高自學能力。此外,預習的科目以自己學習上有困難的基礎學科為主,每天預習所花的時間,要服從整體計劃。
3、先復習后做作業(yè)
古人云:“溫故而知新”。復習是鞏固、消化和深化學習內容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回家后應把當天學的知識認真復習一遍,該記的記下來,該理解的理解透了,然后再做作業(yè)。做作業(yè)時,第一不要看書,第二不要問別人,第三要有時間限制,只有這樣,作業(yè)才有實際價值。假如每次作業(yè)都是先復習,然后像考試一樣對待,那就等于一天一次考試,就不會出現(xiàn)作業(yè)100分、考試答不上來的情況了。
4、先調整心態(tài)后參加考試
考試的心態(tài)非常重要,同樣水平的孩子,以不同的心態(tài)走入考場就會有不同的結果。心態(tài)良好、斗志昂揚就會促進思維,臨場發(fā)揮就好;心態(tài)不好、緊張焦慮就會抑制思維,臨場發(fā)揮就不佳,所以考前一定要調整好心態(tài)。
5、先獨立思考后請教別人
沒有獨立思考是學不好知識的。思考可以對知識理解得更深刻,可以使所學的東西更扎實,可以使大腦變得更靈活。所謂學問,就是要又學又問。問是讀書的鑰匙,是思考的中介,是深鉆的體現(xiàn)。當遇到學習上的困難時,應在自己思考的基礎上求得別人幫助,但最好不要只問答案,而要共同探討,以求開拓思路。
許多經驗豐富的老師都說,那些經常問問題的同學,他們的能力要優(yōu)于他人。平時,他們看起來似乎領悟得較慢,但在測驗或考試的時候,他們卻考得非常好。反之,那些平時似乎什么都懂了的同學,到了考試的時候卻往往發(fā)傻了,考不出很好的成績。
6、先打好基礎后靈活思維
學習必須先打好基礎,就是把書本上最基本的概念、定理、公式牢牢掌握,尤其是基本概念。如果概念不清楚,即使死記硬背了一些知識,那怕是很用功也是不中用的。所以每當出現(xiàn)一個新概念時,必須搞清楚它的內涵和外延,還要注意它同其他概念的區(qū)別,切不可概念還沒掌握就急于去做題,以至陷入題海而不能自拔,那等于拿鈍刀砍柴,既費時又費力,事倍功半。
當然,光打好基礎還不行,還要靈活思維。要把書本上的知識經過自己的理解變成有血有肉的知識,能發(fā)揮,能運用,能創(chuàng)造。
上一篇:學霸們常用的十個學習方法與習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