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處暑時節(jié)的習俗及禁忌 節(jié)日習俗
節(jié)日知識 由優(yōu)爾供稿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處暑是農歷二十四節(jié)氣之中的第14個節(jié)氣,時間點為公歷8月23日,太陽到達黃經150°。下面是9252兒童網(wǎng)小編整理了處暑時節(jié)的習俗及禁忌,來欣賞和學習吧,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處暑的傳統(tǒng)習俗
1、祭祖、迎秋
處暑節(jié)氣前后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處暑前后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jié)”。舊時民間從七月初一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都會舉行普渡布施活動。
據(jù)說普度活動由開鬼門開始,然后豎燈篙,放河燈招致孤魂;而主體則在搭建普度壇,架設孤棚,穿插搶孤等行事,最后以關鬼門結束。時至今日,已成為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段。
此外,處暑之后,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游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jié)。處暑過,暑氣止,就連天上的那些云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時濃云成塊。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說,其間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2、吃蓋澆飯
在歷史上,處暑是個社日。社日,要有祭品,這就形成了一個民族食俗:蓋澆飯。米飯放上代表五行的紅黃藍白綠五種顏色的菜,于是在米飯上蓋上胡蘿卜、雞蛋、柿子椒、木耳、藕,上面蓋上勾芡的`雞肉做的菜。
3、吃鴨子
老鴨味甘性涼,因此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習俗,做法也五花八門,有白切鴨、檸檬鴨、子姜鴨、烤鴨、荷葉鴨、核桃鴨等。北京至今還保留著這一傳統(tǒng),一般處暑這天,北京人都會到店里去買處暑百合鴨等。
同時,處暑之后也要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品,例如新鮮蔬菜和水果。因為維生素能促進體內疲勞時所存積的代謝物盡快排除。蔬菜和水果味堿性食物,其代謝產物能中和肌肉疲勞時產生的酸性物質,使人消除疲勞。
其實大自然早已幫我們安排好,秋天本身就是水果出品的黃金時期,這個時候的蘋果、梨、西紅柿、桔子、甘蔗都是不錯的選擇。另外還要多吃含鉀的食品,如干果、豆類、海產品等,他能維持細胞水分,增強其活性,有助于機體恢復生機。
4、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是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肖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注腳:“七月十五站長統(tǒng)計是個鬼節(jié);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纏綿在地獄里非??啵胪猩?,又找不著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托著一盞河燈,就得托生。”
5、開漁節(jié)
對于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后漁業(yè)收獲的時節(jié),每年處暑期間;在浙江省沿海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jié),決定在東海休漁結束的那一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2006年第九屆中國開漁節(jié),在9月6日浙江省象山縣舉行。
因為這時海域水溫依然偏高,魚群還是會停留在海域周圍,魚蝦貝類發(fā)育成熟。因此,從這一時間開始,人們往往可以享受到種類繁多的海鮮。
6、潑水降溫
在日本,從大暑到處暑的一個月時間內,日本各地有組織潑水降溫的習俗。
處暑禁忌
避免感冒
初秋天氣乍寒還暖,身體很難適應這種忽熱忽冷的天氣變化。因此,當氣溫較低時要及時添加衣物保暖;平時要經常開窗透氣,保證室內空氣的 流通;感冒流行時盡量避免到人多、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合;在家中可用陳醋熏蒸殺菌;常用冷水洗臉洗鼻,對預防感冒也有幫助。
避免心情抑郁
秋季花木凋零,葉落草枯,到處呈現(xiàn)出一片肅殺之景,人也易觸景傷情,產生凄涼、郁悶、憂愁的情緒。一旦遇到煩心事,就很容易引起心情 抑郁。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培養(yǎng)積極樂觀的情緒,理性地看待自然界的變化,可出游賞景、探親訪友,來使心情愉悅,也可練氣功、打太極以保持心情寧靜。
避免心情抑郁
秋季花木凋零,葉落草枯,到處呈現(xiàn)出一片肅殺之景,人也易觸景傷情,產生凄涼、郁悶、憂愁的情緒。一旦遇到煩心事,就很容易引起心情 抑郁。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培養(yǎng)積極樂觀的情緒,理性地看待自然界的變化,可出游賞景、探親訪友,來使心情愉悅,也可練氣功、打太極以保持心情寧靜。
避免傷胃
秋季晝夜溫差大,由于冷空氣的剌激,胃酸分泌就會增加,腸胃容易發(fā)生痙攣性收縮。而天氣轉涼,人們食欲增加,又增加了腸胃負擔,因此, 極易引發(fā)胃病。患有胃病的人,秋季要特別注意胃部保暖;宜食用溫、軟、淡、素的食物,少食多餐,定時定量;戒煙禁酒。
避免“病從口入”
飲食與疾病很容易“掛鉤”。處暑之后,早晚溫差變化開始明顯,腸胃接受不了忽冷忽熱的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腸發(fā)生痙攣性收縮,抵抗力和適應性就會隨之降低,這時候容易出現(xiàn)一些腸胃病,患有慢性腸胃病的患者,往往會出現(xiàn)反酸、腹脹、腹瀉、腹痛等癥狀。加之飲食不當,這種不適的情況還會進一步加重,因此在飲食方面一定要謹慎。
避免過早添加衣物
“春捂秋凍”之意,是讓體溫在秋時勿高,以利于收斂陽氣。因為熱往外走之時,必 有寒交換進去。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護陽氣。同時,早晚比較涼了,要注意增加衣服。
避免過早熱水洗澡
可堅持冷水浴習慣不管哪個季節(jié),堅持運動絕對是沒錯的。入秋之后鍛煉的好處在于,在逐漸降低溫度的環(huán)境中,經過一定時間的鍛煉,能促進身體的物質代謝,增加產熱,提高對低溫的適應。冷水浴鍛煉可采取循序漸進的方法,如秋天氣溫逐漸降低,人體對寒冷和冷水也逐漸適應,一直堅持,到了深秋和冬季,洗冷水浴也不感覺太冷。冷水浴時應循序漸進,包括洗浴部位由局部到全身,水溫由高到低以及洗浴時間由短到長。
避免開窗少
秋季盡量多開窗,使空氣流動,讓秋殺之氣蕩滌暑期熱潮留在房內的濕濁之氣。
避免臍部受涼
處暑節(jié)氣過后,天氣漸涼,人們也開始從防暑降溫逐漸過渡到防寒保暖上來。大家都知道寒從腳下生、養(yǎng)生先養(yǎng)腳的道理,卻較少注意到肚臍也很容易受寒。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沒有脂肪組織,但有豐富的神經末梢和神經叢,因此對外部刺激特別敏感,并且最容易穿透彌散。若防護不當,比如晚上睡覺暴露腹部,或者年輕愛美的女士穿露臍裝,寒氣都很容易通過肚臍侵入人體。如果寒氣直中腸胃,就會發(fā)生急性腹痛腹瀉而嘔吐,如果天長日久,寒氣逐漸積聚在小腹部位,還會導致泌尿生殖系統(tǒng)的疾病,如男性的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陽痿,女性的痛經、月經不調,嚴重的還可出現(xiàn)閉經。
避免飲食偏嗜
處暑飲食宜多樣化,才能起到全面營養(yǎng)人體的作用。少食肥甘,清淡為宜,過食肥甘厚味是引起老年人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以及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處暑時此類病更要注意預防。
中醫(yī)主張飲食宜清淡,冷熱適中,軟硬適宜,食物的溫度也要適當。人對飲食冷熱的要求不盡相同,陽性體質者喜冷飲,陰性體質者喜熱飲,隨人所好,可適當調節(jié)飲食的溫度,但切不可過冷過熱,食物寒溫失宜,不僅會對胃腸道產生不良刺激,而且會損傷人體陰陽之氣。
處暑三候
我國古代將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
1、一候鷹乃祭鳥
指此節(jié)氣中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并且先陳列如祭而后食用。
2、二候天地始肅
指接著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充滿了肅殺之氣。古時有“秋決”的說法,即是為了順應天地的肅殺之氣而行刑。《呂氏春秋》上說:“天地始肅不可以贏。”即是告誡人們秋天是不驕盈要收斂的季節(jié)。
3、三候禾乃登
“禾”指的是黍、稻、粱類農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意思就是開始秋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