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元旦的放假時間及傳統(tǒng)美食 放假安排
節(jié)日知識 由優(yōu)爾供稿元旦是公歷新一年的第一天。中國古代曾以 臘月、 十月等的月首為元旦,但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亦以公歷1月1日為元旦。下面是9252兒童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元旦的放假時間及傳統(tǒng)美食,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2元旦放假時間
2022年的元旦放假時間,是安排在2022年1月1日至3日,共有三天。
現(xiàn)在的元旦節(jié)雖不如古代那么熱鬧,但人們還是會把它看成小型的春節(jié),都在期待著方面。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有計劃出門自駕游的,要知曉元旦節(jié)一般高速不免費,是要按照規(guī)定收費的。
元旦的傳統(tǒng)美食
“餃子”前身是“餛飩”。餛飩是指面食中帶餡的食品。北齊人顏之推曾說:“今之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唐段公路《北戶錄》注引)類似今天的餃子。明代《正字通》說:“今俗餃餌,屑米面和飴為之,干濕大小不一,或謂之‘粉角’。北人說角如矯,實即餃耳。唐人謂之‘牢丸’。段成式《食品》有‘湯中牢丸’,即今水餃子;其‘籠上牢丸’即今蒸湯餃也。
食畢出門拜年,由近及遠,元午直到燒燈后。”據(jù)此則唐牢丸近似餃子,而且有煮有蒸。宋代食品中出現(xiàn)角子一詞。元代把餃子叫做“扁食”,可能出自蒙古語。明代的餃子如《正字通》所說,稱餃餌、粉角、水餃子、蒸燙面餃。此外,還有水點心等叫法,清代北京旗人還把餃子稱作“煮餑餑”。元旦吃餃子興盛于明清時期的北方。如明萬歷年間沈榜《宛署雜記》說,北京郊區(qū)的宛平縣元旦拜年“作扁食,奉長上為壽”。明嘉靖時山西《曲沃縣志》記載:“二日制扁食包金,邀婿爭福。”元代扁食一詞在民間流傳下來。
年糕又稱粘粘糕,取年年高之意。在南方用糯米制成,北方則為黏黍。年糕的歷史悠久,漢朝的米糕已有“稻餅”、“糕”、“餌”、“糍”等名稱。6世紀食譜《食次》就有年糕“白繭糖”的制法,北朝《齊民要術(shù)》記載了將米磨成粉制糕的方法。元旦吃年糕盛行于明清時代,尤以南方流行。明末《帝京景物略》卷二記載,正月元旦,“夙興盥激,吃棗糕,日年年糕”。北方河北嘉靖時《威縣志》說當?shù)爻?ldquo;蒸羊糕”。
在南方,江浙的蘇州、嘉定等地方志稱“節(jié)糕”,明正德廣東《瓊臺志》記載當?shù)爻源焊猓?ldquo;元旦前以糯粉濈(jí)蔗糖或灰汁籠蒸春糕,圍徑尺許,厚五六寸,雜諸果品歲祀,遞割為年茶,以相饋答。”其形制類似今天的生日蛋糕。清顧祿《清嘉錄》卷十二記載更為詳細,說將黍粉和糖為糕,叫做“年糕”,有黃色和白色之別。大的一尺見方為“方頭糕”,還有像元寶的“糕元寶”,用于除夕供先、親戚朋友間的贈送。
元旦養(yǎng)生食譜
1、養(yǎng)胃粥
材料:粳米50克、大棗10個、蓮子20克。
做法:
1、蓮子用溫水泡軟、去芯,粳米淘洗干凈,大棗洗凈。
2、三者同入鍋內(nèi),加清水適量,旺火煮開后,文火熬煮成粥。
3、跟著自己的喜愛來放入調(diào)料,早晚吃。
功效:養(yǎng)胃健脾,還可防治缺鐵性貧血。
2、養(yǎng)胃湯
材料:紅棗50克,帶蠶蛹的蠶繭20個,適量白糖。
做法:
1、先把洗凈的紅棗,和蠶繭一起入鍋,加800克水。
2、煮沸后改用小火慢煎15分鐘。
3、濾汁入大碗,加入白糖調(diào)味即成。
功效:湯甜味美,養(yǎng)胃健脾,潤肺生津。 鰱魚:用于緩解胃痛,常用于脾胃虛弱的治療。尤其適用于胃寒疼痛或由消化不良引起的慢性胃炎。 帶魚:補五臟、祛風(fēng)、殺蟲,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尤為適宜。
3、海帶薏苡仁蛋湯
原料:海帶50克,薏苡仁50克,雞蛋2個,調(diào)料適量。
制作:
1、海帶洗凈,切條狀。薏苡仁洗凈。放鍋內(nèi)加水燉爛。
2、雞蛋炒熟,隨即將海帶、薏苡仁連湯倒入,加鹽、胡椒粉。
功效:利濕,活血,軟堅。
海帶性味咸、寒;功能清熱化痰,軟堅消癭?,F(xiàn)代科學(xué)證實海帶具有防治高血壓、動脈硬化、高脂血癥的功效。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功能健脾利濕,清熱排膿,療痹通絡(luò)?,F(xiàn)代科學(xué)則認為薏苡仁具有一定的防治腫瘤及保護肝臟的功能。故兩者相配具有利濕化痰,軟堅等功效,對老年人患有高血壓、高脂蛋白血癥、動脈硬化以及腫瘤者常食有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