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瑞鶴仙·賦梅》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宋詞精選
宋詞精選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辛棄疾《瑞鶴仙·賦梅》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瑞鶴仙·賦梅》原文
《瑞鶴仙·賦梅》
辛棄疾
雁霜寒透幕。正護月云輕,嫩冰猶薄。溪奩照梳掠。想含香弄粉,艷妝難學。玉肌瘦弱。更重重、龍綃襯著。倚東風,一笑嫣然,轉盼萬花羞落。
寂寞。家山何在,雪后園林,水邊樓閣?,幊嘏f約。鱗鴻更仗誰托。粉蝶兒只解,尋桃覓柳,開遍南枝未覺。但傷心,冷落黃昏,數(shù)聲畫角。
《瑞鶴仙·賦梅》譯文
濃霜浸透了窗間的帷幕?,F(xiàn)在正是云輕月冷,層冰未消的時候。梅花臨水照鏡。有人想涂抹胭脂,卻學不成半點富艷妖媚之態(tài)。在朦朧的月色籠罩下,寒梅依然是玉潔清瘦的本色。想象春風中的梅花,流盼一笑,百花失色。
寂寞。故鄉(xiāng)在哪里?雪后的園林,水邊的樓閣。雖然有瑤池以前的約定,但托誰捎去書信?粉蝶只懂得親近桃柳,梅花開滿了南枝卻沒有發(fā)現(xiàn)。只留下梅花在黃昏中,獨自冷落傷感。
《瑞鶴仙·賦梅》的注釋
雁霜:冬末春初月夜景象,言征雁黃昏穿云破霧而行。韓偓《半醉》詩:“云護雁霜籠淡月,雨連鶯曉落殘梅。雁霜:濃霜,嚴霜,雁,候鳥。春天北翔,秋季南飛,萬里長行,所以又稱為征雁。霜寒透幕:祖詠《終南望余雪》:“林表明霽色,城中增幕寒。“幙:同“幕”,窗間帷幕。嫩冰:薄冰。
溪奩:以溪水為鏡。奩:古代婦女梳妝用的鏡匣。梅花臨水照鏡,卻學不成半點富艷妖媚之態(tài)。言征雁臨溪照影。照:照鏡。梳掠:梳妝打扮。
艷妝:美麗的妝扮。
玉?。褐^月下寒梅如籠紗佳人依然玉潔清瘦本色。玉肌瘦弱:蘇軾《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此寫瘦梅。更重重:寫梅花瓣。趙佶《宴山亭》:“裁剪冰綃,輕疊數(shù)重,淡著燕脂勻注。”龍綃:即鮫綃,傳說里海中鮫人所織的一種細潔名貴的紗。
倚東風:想象春風中的梅花,流盼一笑,百花失色。嫣(yān煙)然:美麗貌。轉盼:眼波流轉。羞落:因羞慚而自落。轉盼:轉眼。言梅超凡脫俗,百花自嘆不如。萬花:同百花,萬,虛數(shù),言其多而已。羞落:因羞慚而敗落。
寂寞:故鄉(xiāng)何在,雪園水閣,梅花深感寂寞。
家山:家鄉(xiāng)。言有歸隱之心。
瑤池舊約:李商隱《瑤池》:“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八駿日行三萬里,穆王何事不重來?” 瑤池,傳說為西王母居處。稼軒《摸魚兒》:“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鱗鴻:魚雁。古詩詞常以魚雁代指書信。魚,典出自漢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童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雁,典出與《漢書蘇武傳》。漢昭帝時遣使匈奴,云漢天子在上林苑得雁,足系有帛書,言武所在,匈奴王不得已,將蘇武放歸。仗:依仗。
“粉蝶”:粉蝶只懂親近桃柳,哪管梅花開遍南枝,喻懷才不遇,英雄埋沒。只解:只知,只會。
開遍南枝:指梅。陸凱《贈范曄》:“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但傷心:梅花于黃昏畫角中,自傷冷落,無奈發(fā)出哀嘆。冷落黃昏,林逋《山園小梅》:“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數(shù)聲畫角,柳永《戚氏》:“漸嗚咽,畫角數(shù)聲殘。”
簡短詩意賞析
全詞從梅花未開寫到將落,通過對梅的的描述,暗示了詞人傷世之感和關懷國家之痛,表現(xiàn)磊磈不平之氣。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別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qū))人。南宋官員、將領、文學家,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辛棄疾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陸游《雪夜感舊》”的原文翻譯
2、“陳與義《以事走郊外示友》”的原文翻譯
3、“李賀《長平箭頭歌》”的原文翻譯
4、“魚玄機《暮春有感寄友人》”的原文翻譯
5、“歐陽修《玉樓春·洛陽正值芳菲節(jié)》”的原文翻譯

《瑞鶴仙·賦梅》
辛棄疾
雁霜寒透幕。正護月云輕,嫩冰猶薄。溪奩照梳掠。想含香弄粉,艷妝難學。玉肌瘦弱。更重重、龍綃襯著。倚東風,一笑嫣然,轉盼萬花羞落。
寂寞。家山何在,雪后園林,水邊樓閣?,幊嘏f約。鱗鴻更仗誰托。粉蝶兒只解,尋桃覓柳,開遍南枝未覺。但傷心,冷落黃昏,數(shù)聲畫角。
《瑞鶴仙·賦梅》譯文
濃霜浸透了窗間的帷幕?,F(xiàn)在正是云輕月冷,層冰未消的時候。梅花臨水照鏡。有人想涂抹胭脂,卻學不成半點富艷妖媚之態(tài)。在朦朧的月色籠罩下,寒梅依然是玉潔清瘦的本色。想象春風中的梅花,流盼一笑,百花失色。
寂寞。故鄉(xiāng)在哪里?雪后的園林,水邊的樓閣。雖然有瑤池以前的約定,但托誰捎去書信?粉蝶只懂得親近桃柳,梅花開滿了南枝卻沒有發(fā)現(xiàn)。只留下梅花在黃昏中,獨自冷落傷感。
《瑞鶴仙·賦梅》的注釋
雁霜:冬末春初月夜景象,言征雁黃昏穿云破霧而行。韓偓《半醉》詩:“云護雁霜籠淡月,雨連鶯曉落殘梅。雁霜:濃霜,嚴霜,雁,候鳥。春天北翔,秋季南飛,萬里長行,所以又稱為征雁。霜寒透幕:祖詠《終南望余雪》:“林表明霽色,城中增幕寒。“幙:同“幕”,窗間帷幕。嫩冰:薄冰。
溪奩:以溪水為鏡。奩:古代婦女梳妝用的鏡匣。梅花臨水照鏡,卻學不成半點富艷妖媚之態(tài)。言征雁臨溪照影。照:照鏡。梳掠:梳妝打扮。
艷妝:美麗的妝扮。
玉?。褐^月下寒梅如籠紗佳人依然玉潔清瘦本色。玉肌瘦弱:蘇軾《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此寫瘦梅。更重重:寫梅花瓣。趙佶《宴山亭》:“裁剪冰綃,輕疊數(shù)重,淡著燕脂勻注。”龍綃:即鮫綃,傳說里海中鮫人所織的一種細潔名貴的紗。
倚東風:想象春風中的梅花,流盼一笑,百花失色。嫣(yān煙)然:美麗貌。轉盼:眼波流轉。羞落:因羞慚而自落。轉盼:轉眼。言梅超凡脫俗,百花自嘆不如。萬花:同百花,萬,虛數(shù),言其多而已。羞落:因羞慚而敗落。
寂寞:故鄉(xiāng)何在,雪園水閣,梅花深感寂寞。
家山:家鄉(xiāng)。言有歸隱之心。
瑤池舊約:李商隱《瑤池》:“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八駿日行三萬里,穆王何事不重來?” 瑤池,傳說為西王母居處。稼軒《摸魚兒》:“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鱗鴻:魚雁。古詩詞常以魚雁代指書信。魚,典出自漢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童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雁,典出與《漢書蘇武傳》。漢昭帝時遣使匈奴,云漢天子在上林苑得雁,足系有帛書,言武所在,匈奴王不得已,將蘇武放歸。仗:依仗。
“粉蝶”:粉蝶只懂親近桃柳,哪管梅花開遍南枝,喻懷才不遇,英雄埋沒。只解:只知,只會。
開遍南枝:指梅。陸凱《贈范曄》:“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但傷心:梅花于黃昏畫角中,自傷冷落,無奈發(fā)出哀嘆。冷落黃昏,林逋《山園小梅》:“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數(shù)聲畫角,柳永《戚氏》:“漸嗚咽,畫角數(shù)聲殘。”
簡短詩意賞析
全詞從梅花未開寫到將落,通過對梅的的描述,暗示了詞人傷世之感和關懷國家之痛,表現(xiàn)磊磈不平之氣。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別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qū))人。南宋官員、將領、文學家,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辛棄疾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陸游《雪夜感舊》”的原文翻譯
2、“陳與義《以事走郊外示友》”的原文翻譯
3、“李賀《長平箭頭歌》”的原文翻譯
4、“魚玄機《暮春有感寄友人》”的原文翻譯
5、“歐陽修《玉樓春·洛陽正值芳菲節(jié)》”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吳文英《踏莎行·潤玉籠綃》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