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yè)少補課沒了 孩子會掉隊嗎?“雙減”下的家庭教育視角 父母課堂
父母課堂 由優(yōu)爾供稿“雙減”政策對家庭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廣大師生、家長有人感到困惑,有人覺得無助,更多人表示焦慮。廣州市教育局梳理了學生和家長最關心的“雙減”相關熱點問題,邀請來自廣州各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的專家提供多種解決方案。
比如,不少家長表示“雙減”后家庭書面作業(yè)明顯減少,擔心孩子學習知識沒得到鞏固;考試也少了,成績不公布只告知排名,壓根不知道孩子學得怎么樣。有的家長由于過去長期存在對校外培訓的依賴,如今孩子參加校外培訓少了,參加課后服務多了,家長就出現(xiàn)了新的焦慮,擔心孩子學業(yè)成績。讓我們看看家庭教育名師如何指點迷津——
問題一:孩子課業(yè)負擔減少了,多了活動時間和睡眠時間,這是好事情。但是我也有顧慮:作業(yè)少了,教育機構也沒有了語數(shù)英的培訓班,萬一我的孩子學業(yè)成績下降或者學習跟不上怎么辦?
廣州市譚遇芳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
“雙減”政策,主要是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為學生提供優(yōu)質教育,促進學生健康快樂成長。政策明確要求學校充分發(fā)揮教育職能,深入開展教育教學改革,重點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提高作業(yè)設計質量,提高校內課后服務水平。學校通過加強學科教研,研究有效教學策略,實施個性化作業(yè)布置,精簡有效,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盡管在作業(yè)量及完成作業(yè)時間有所控制,但學生的學習成績不能下降,做到減量不減質,學校教育教學管理質量,須定期接受教育主管行政部門督導檢查。
廣州市黎穎桃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
中國有一句成語,叫作“順勢而為”,我們只有順應時代的潮流,人生才會有更大的發(fā)展!對孩子來說,什么是“勢”?國家未來幾十年,都會非常重視科技創(chuàng)新,強調人才的多元化發(fā)展,這就是國家未來發(fā)展的“勢”。這些通過現(xiàn)有的輔導班,填鴨式喂養(yǎng)、死讀書、死刷題,是遠遠達不到的,因為它需要孩子知識面很廣,能學會思考,還要有很好的動手能力,多去嘗試和創(chuàng)新。而教育改革,就是希望孩子從書山題海中跳出來,多一些時間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比如體育、畫畫、機器人、編程……讓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也能養(yǎng)成主動學習的習慣,這樣孩子的未來才有更多的可能性!
家長首先要明白:孩子成績不好肯定不是單靠報輔導班就能解決的。學習是一個內驅動的事情,靠外力的驅使,基本上很難有突破。家長要讓孩子知道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同時還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讓孩子把更多的時間放到自己感興趣的學科上面去,最大化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
諸多案例告訴我們,父母的焦慮、恐懼和擔心,才是造成孩子這么多心理問題的根源。雙減政策的核心是將教育的重點從注重分數(shù)轉向注重孩子健全的人格培養(yǎng)。家長除了陪伴孩子學習,更應教會孩子進行時間管理,養(yǎng)成獨立自主的好習慣。同時還應多點時間陪伴孩子進行體育鍛煉,因為體育鍛煉不僅能夠強健體魄,更能讓孩子學會自律和堅持,有利于孩子在學習上更加主動。
廣州市賴海虹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
孩子獲得學業(yè)好成績,是綜合素質培養(yǎng)結果,而不是培養(yǎng)人的唯一結果。能直接傳授的是“知識”,而讓孩子由內而外“悟”出的才是“智慧”。而“悟”的過程,需要時間和土壤,更加需要老師家長的耐心引導。焦慮著急產生的“揠苗助長”并不能引導孩子獲得智慧。孩子獲得“頓悟”獲得智慧,需要花時間沉浸和積累,讓他專注,而不是要他做很多的事情不斷地催促。讓孩子慢下來,沉浸其中,掌握自己的節(jié)奏,獲得學習的方法,產生對萬物的興趣,這是獲得智慧的必經之路,也是尊重孩子遵循教育規(guī)律的重要部分。做到了,好成績只是附屬產品。
家長掌握孩子成長規(guī)律,學習正確和孩子溝通的方法,至關重要。例如“傾聽”,家長不帶評判、不指責、不急于給予提出解決方法,拋開一起雜念,專注傾聽孩子;專心地和孩子產生聯(lián)結,產生和孩子置身處地的同在,真正走進孩子內心世界……這些都需要放下焦躁的心,慢下來,花時間去進行。能夠花時間,愿意真正走進孩子內心才有可能產生真正的有效陪伴。孩子感覺好,內在有正能量,各方面才能做得好,包括學業(yè)成績。
問題二:家長不是要想辦法讓孩子去學校或補課機構,學習更多的知識,最終走進名校,才是合格家長嗎?現(xiàn)在不提倡補課了,有點迷茫,怎么辦?
廣州市巢秀珍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
希望家長首先要明白教育是農業(yè)不是工業(yè)。農田里的每株植物生長周期不一樣,形態(tài)也各異,而工業(yè)產品只有一個標準。正因為百花開放,世界才如此美妙,正因為百業(yè)俱興,生活才如此便利。試想想,若你看到大街上的人都是一個表情,那會有多可怕。
其次要明白孩子是獨立的人。很多家長都會說要把孩子培養(yǎng)成什么樣的人,忽略了孩子本來的特質,他想做什么,理想是什么,長大想成為什么樣的人,都是由他這個獨立個體來決定的。作為家長,就是尊重,就是助力,就是喝彩,就是給予成長的營養(yǎng)。
最后,要明白家長的自我成長才是更重要的。最好的教育是成為孩子的榜樣,這個榜樣可以是奮斗的,可以是勵志的,可以是樂觀的,可以是善良的,可以是助人的,也可以是普通的。最怕孩子說“我以后一定不要和爸爸或者媽媽一樣”。做個學習型的家長,成長型的家長,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孩子的未來更有意義。
廣州市黃文娟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
孩子的培養(yǎng)在于綜合的發(fā)展。以往鋪天蓋地的補習,宣導補課的氛圍,孩子當下的成績是有了,但并沒有培養(yǎng)孩子自我學習的能力,輔導一斷,孩子的成績立馬下滑,我們需要這樣的結果嗎?相比之下,我相信,大家更希望我們的孩子是開心學習的,主動學習的,而不是被動學習的。
“雙減”政策是教育部綜合各方面因素加以考慮才施行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學生發(fā)展,我們提倡五育并舉——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而非一味追求成績,只關注智育,必然導致其他方面發(fā)展不均衡,只有均衡的發(fā)展,才能穩(wěn)步推進,學校、家庭和社會才能培養(yǎng)出更多優(yōu)秀的孩子。
廣州市張婥恩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
很多家長對分數(shù)的關注度,遠超對孩子本身的關注度。作業(yè)減少、校外培訓減少,家長之所以不安,就是擔心成績下降。其實,成績下降和作業(yè)、輔導班之間,沒有必然聯(lián)系。很多輔導班之所以能給孩子提分,是機械重復、機械記憶的結果,但確實有短期效果。一旦作業(yè)少了、輔導班不上了,短期之內影響成績,存在這種可能。但長期來看,則未必。輔導班的提分效果,本身就有一定的“保質期”,是一種短期效應,長期來看,效果會打折扣。不上輔導班了,短期效果沒了;但如果提高效率、提升質量,長遠效果會好于作業(yè)負擔重、輔導班多的時候。一定有一個磨合期。“雙減”政策相關文件說“減負一年見效”,這個磨合期恐怕也得半年到一年。方式的轉變,必然有個適應期;適應期內,成績可能下降,但長遠來看,更合理、更科學、勞逸結合的學習方式,成績一定會提高。
廣州市代斌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
課外拓展雖然學習內容上有拓展,訓練量有提升,可能在某種程度上提升孩子的學習水平,但實際上這種學習方式是學校學習方式的重復。影響學生學習水平的因素比較多,學習方式只是其中一個因素。減少了課外培訓,只是減少了訓練量,學習方式并沒有本質上改變。如果能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比強制性課外輔導更有效,更有利于學習水平的提升。從學校的經驗出發(fā),缺乏自主性學習,學業(yè)成績很難提高。相反,“雙減”后作業(yè)減少,訓練量減少,多出的時間,可以有不同的學習方式,比如閱讀、運動、社團活動、家庭活動……從智力發(fā)展角度而言,復雜、多樣的問題解決情境和學習方式更能促進智力的發(fā)展。
另外,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青春期主要是建立自我同一感的時期。自我同一感是一種關于自己是誰,在社會中應占有什么樣的地位,將來準備成為什么樣的人以及怎樣努力成為理想中的人的一連串感覺。建立同一感,最適宜的方式,是為尋找生活的價值和目標而搜集信息,嘗試各種活動。所以,“雙減”帶來的空余時間,為孩子參加各種活動提供了契機,為孩子探索未來成為什么樣的人,提供了自我嘗試、自我選擇的機會。這一點或許是“雙減”帶來最大的意義,也是目前從基礎教育走向高等教育,需要重視的問題。
廣州市黃潤帶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
一段時間以來,為數(shù)不少的中小學校外培訓機構尤其是面廣量大的無資質培訓機構,他們無視教育規(guī)律和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以應試為導向、以提分為目的,采取了搶先學、超綱教、反復練等方式,面向在校學生特別是義務教育學段學生過度開展升學和考試學科知識培訓活動。這不僅加重了學生課業(yè)負擔、加劇了全社會教育焦慮感,也一定程度沖擊了素質教育、干擾了中小學校正常教學秩序。
“雙減”政策提出,要減少作業(yè)總量和時長,減輕學生過重作業(yè)負擔;教師要提高作業(yè)質量,鼓勵布置分層、彈性和個性化作業(yè),堅決克服機械、無效作業(yè),杜絕重復性、懲罰性作業(yè),且在校內要加強指導作業(yè)的完成。由此看來,如果學校教育能最大程度地滿足學生的要求,學生在校內就能學好,又怎么會需要另外的培訓呢?
問題三:孩子學有余力,我還是想給孩子報一些課外補習機構,孩子自己也有意愿想?yún)⒓樱谡咴试S的時間內,我們可以給孩子報班嗎?
廣州市鄭蕙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
首先我們要尊重孩子意愿。適合的才是最好的。要為孩子營造—個溫馨和諧而又民主的家庭氛圍,可以共同討論決策,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選擇。對于補習班、奧數(shù)班之類的,興趣是選擇的唯一標準。比如學奧數(shù)確實對數(shù)學思維有很大提高,對以后的數(shù)學學習有很大幫助。當然,這是在喜歡的前提下。若勉強孩子,輕則浪費時間、精力、錢財,重則導致孩子產生厭學情緒,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其次家長要以身作則——教育就是影響,要在家庭中營造濃厚的熱愛學習的氛圍。
三是要學會鼓勵,要為孩子成長賦能。比如可以常用鼓勵的三種語言“我注意到……”“謝謝你……”“我相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