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除夕的習俗及養(yǎng)生知識 節(jié)日習俗
節(jié)日知識 由優(yōu)爾供稿除夕,為歲末的最后一天夜晚。歲末的最后一天稱為“歲除”,意為舊歲至此而除,另換新歲。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時值年尾的最后一個晚上。下面是9252兒童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除夕的習俗及養(yǎng)生知識,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除夕的習俗
1.貼春聯(lián)、貼門神
春聯(lián)表達人們對新年的美好愿望,門神則有辟邪之用,這都是要在除夕貼好的,門上紅彤彤的春聯(lián),嶄新的門神,向人們昭示著:過年啦!
2.祭祠
祭拜祖墳,宗祠拜祖,或祭拜祖先牌位等形式,都表示著后備兒孫節(jié)日之際不忘先人,并祈求得到祖先的庇佑。
3.守歲
一家人圍爐團坐,達旦不寐,謂之守歲。這個時候,是一家人樂享天倫之時,也是展望未來之際。
4.給壓歲錢
“三星在南,家家拜年,小輩磕頭,老輩給錢”。壓歲錢不僅是長輩對晚輩的關愛,更有長輩的庇佑,讓孩子們在除舊迎新之際多了幾分欣喜。
5.放爆竹
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爆竹聲除舊迎新。
6.生旺火
除夕守歲時,屋外點起篝火,火越旺越好,寓意人丁興旺,五谷豐登。
7.吃年夜飯
傳統(tǒng)年夜飯的名堂很多,一般餃子、餛飩是必備的,取其形狀如同元寶,寓意來年財源滾滾。“魚”諧音“余”,也是年飯桌上年年有余的吉祥菜品。
除夕養(yǎng)生常識
1、吃得合理
在除夕出問題的老年病人中,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人與飲食不當有關,其中較為多見的是連續(xù)吃高脂肪、高熱量、低維生素、低纖維素飲食引起的心臟病發(fā)作、中風、膽囊炎和胰腺炎等;飲食不潔引起的胃炎、腸炎等。老年人必須把住這—關。由于我國有除夕大吃大喝的傳統(tǒng)習慣,幾乎每家的節(jié)日餐桌上都堆滿了肉、蛋、雞、鴨、魚等食品,再加上敬老的美德,晚輩們不停地給老人撥菜,老年人稍不注意,就會吃得過多。因此,老年朋友—定要特別注意,油膩的葷菜切不可多吃,每餐都應吃些蔬菜。晚餐堅持吃素食,以七八分飽為宜。
2、切莫貪杯
除夕期間由于喝得過多而出事的人相當多。其中有酗酒導致中風、胰腺炎發(fā)作及肝病加重的,也有引起酒精性胃炎等急癥的。因此,除夕期間切莫貪杯,烈性酒最好不喝,啤酒、果酒和低度白酒也不可多飲。而且每天不能超過一次。親人朋友不要頻頻敬酒,切不可斗酒,酗酒。
3、防風御寒
除夕雖然開始暖和,但是除夕養(yǎng)生保健別急著減衣服,因早春氣溫乍寒乍暖,如同孩兒臉,一日三變,常有寒潮來襲。老年人,氣弱骨疏、抗病力差,稍受風寒,易發(fā)宿疾。因驟冷會使血管痙攣,血液黏稠,血流速度減慢,臟器缺血。于是感冒、肺炎、氣管炎、哮喘、關節(jié)炎、偏頭痛、冠心病等便會接踵而來。故在此時,保健養(yǎng)生應防風御寒。
除夕衣著款式應寬松舒展,純棉織品吸濕性好,暖和又貼身,是內(nèi)衣的合適選料。由于寒冬自下而起,傳統(tǒng)養(yǎng)生主張春時衣著宜“下厚上薄”,起到“滋陰養(yǎng)陽”的作用。青年女性尤應注意,不可過早地換穿裙裝,否則會導致關節(jié)炎與多種婦科病。春風于溫暖之中暗藏殺機,出汗后應及時擦去,切勿敞開胸懷讓風勁吹。春天適當捂一捂,可減少疾病,尤其是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傳染病的發(fā)生。
除夕為什么要洗頭洗澡
過年人們都習慣將自己收拾得干干凈凈的,因為其中還有很吉利的含義。按照傳統(tǒng)說法,身上的在灰塵是污濁的東西,代表著穢氣和霉運,在新的一年來到的時候,圖個轉運,要拋掉舊年不好的東西,爭取來年諸事順利,這是趨吉避兇的一種普遍心理。在民間,我們也經(jīng)常聽到老人說,大年三十的晚上好好洗個熱水澡,把晦氣和煩惱之事也一并除去。
加上這一天大家都忙著準備過年,前前后后有很多瑣事要顧及,等一切安排妥當,一天下來自己都覺得自己身上臟兮兮的,不洗一個澡自己都會覺得不舒服。而且新年新氣象,萬象要更新,人也要有個新的姿態(tài),洗過熱水澡后,加速了身體上的血液循環(huán),心情輕松愉快起來,更增添了節(jié)日熱鬧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