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勉愛行二首送小季之廬山》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古詩詞
古詩詞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李賀《勉愛行二首送小季之廬山》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勉愛行二首送小季之廬山》原文
《勉愛行二首送小季之廬山》
李賀
洛郊無俎豆,弊廄慚老馬。
小雁過爐峰,影落楚水下。
長船倚云泊,石鏡秋涼夜。
豈解有鄉(xiāng)情,弄月聊嗚啞。
別柳當(dāng)馬頭,官槐如兔目。
欲將千里別,持我易斗粟。
南云北云空脈斷,靈臺經(jīng)絡(luò)懸春線。
青軒樹轉(zhuǎn)月滿床,下國饑兒夢中見。
維爾之昆二十馀,年來持鏡頗有須。
辭家三載今如此,索米王門一事無。
荒溝古水光如刀,庭南拱柳生蠐螬。
江干幼客真可念,郊原晚吹悲號號。
《勉愛行二首送小季之廬山》譯文
在洛陽郊外送別小弟,卻沒有俎豆陳列,慚愧啊,乘著瘦骨嶙峋的老馬。
當(dāng)小弟經(jīng)過廬山的香爐峰時,你孤單的身影,將會落到鄱陽湖水面之下。
你一路前行,長船倚云而停泊在石鏡峰,在秋涼之夜四顧凄迷,倍感孤寂。
你值此情境,怎么可能不引起思鄉(xiāng)的情緒,而又無處傾訴,只能對月悲啼。
小弟上馬將遠行,送別在柳下,官街上的槐葉才如兔眼兒大。
想的是借千里送別去謀生,換取升斗之糧糊口養(yǎng)家。
彼此像南北流走互不相見的浮云,心頭和全身卻像掛著線兒相牽引。
茅屋前樹影轉(zhuǎn)動,月光滿床難入睡,為小弟擔(dān)憂,夢見江西饑民亂紛紛。
你長兄我今年已經(jīng)二十歲掛零,近來持鏡自照,只見臉上胡須生。
離家三年仍是這般清苦貧窮,謀職于京都,到頭來一事無成。
村邊荒溝里積著死水,寒光如刀,庭院南頭那棵老柳已生出蛀蟲。
遠在江邊異鄉(xiāng)的小弟真叫人憐念,郊野晚風(fēng)悲鳴,更增加牽掛之情。
《勉愛行二首送小季之廬山》的注釋
勉愛:勉勵其自愛。小季:小弟。
俎豆:古代祭祀、宴會時盛肉類等食品的兩種器皿,此指餞行的菜肴。
廄(jiù):馬棚。
小雁:喻季弟。爐峰:廬山香爐峰的省稱。
楚水:古楚地的江河湖澤。此處指鄱陽湖。
嗚?。罕瘒@。
官槐:長安官街,夾道植槐柳。兔目:《續(xù)博物志》:“槐葉之生,入春季五日而兔目,十日而鼠耳 ,更旬而始規(guī),三旬而葉成。”
“欲將”二句:言千里以身事人,不過為斗粟也。持我,一作“持此”。
南云北云:謂二人一南一北也。
靈臺經(jīng)絡(luò):猶心中情緒也。靈臺,心也,語出《莊子》。此句或謂兄弟一南一北,家母思兒也。
下國:京師以外之地。
昆:兄也。此長吉自謂,而與其季言之。
索米:領(lǐng)取俸祿也?!稏|方朔傳》:“無令但索長安米。”注云:“索,盡也。”
拱柳:合抱之柳。蠐(qí)螬(cáo):《爾雅》云:“蠐螬有六名,在木中者,名蝤蠐。”《化書》云: “燥濕相育,不母而生蝤蠐。”
幼客:游子年幼也。
晚吹:晚之吹角。一說晚風(fēng)。
簡短詩意賞析
這兩首詩抒寫兄弟離別之深情,寓情于景,措辭沉痛。第一首敘離別之感受。先繪寫詩人的狼狽與困頓,順勢點出小弟黯然遠去的緣由;接著遙想小弟離別后的情景。第二首言兄弟之情。首四句寫“別”,次四句寫“母心”,再次四句寫“我”,最后四句寫“憶”。全詩集中地表現(xiàn)出李賀與其弟情真意切的情思,感情真摯,******深永。
作者簡介
李賀(約公元790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后裔。“長吉體”詩歌的開創(chuàng)者,有“詩鬼”之稱,是與“詩圣”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后,中國文學(xué)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孟浩然《高陽池送朱二》”的原文翻譯
2、“李商隱《送豐都李尉》”的原文翻譯
3、“梅堯臣《送何遁山人歸蜀》”的原文翻譯
4、“張孝祥《念奴嬌·風(fēng)帆更起》”的原文翻譯
5、“晏幾道《南鄉(xiāng)子·畫鴨懶熏香》”的原文翻譯

《勉愛行二首送小季之廬山》
李賀
洛郊無俎豆,弊廄慚老馬。
小雁過爐峰,影落楚水下。
長船倚云泊,石鏡秋涼夜。
豈解有鄉(xiāng)情,弄月聊嗚啞。
別柳當(dāng)馬頭,官槐如兔目。
欲將千里別,持我易斗粟。
南云北云空脈斷,靈臺經(jīng)絡(luò)懸春線。
青軒樹轉(zhuǎn)月滿床,下國饑兒夢中見。
維爾之昆二十馀,年來持鏡頗有須。
辭家三載今如此,索米王門一事無。
荒溝古水光如刀,庭南拱柳生蠐螬。
江干幼客真可念,郊原晚吹悲號號。
《勉愛行二首送小季之廬山》譯文
在洛陽郊外送別小弟,卻沒有俎豆陳列,慚愧啊,乘著瘦骨嶙峋的老馬。
當(dāng)小弟經(jīng)過廬山的香爐峰時,你孤單的身影,將會落到鄱陽湖水面之下。
你一路前行,長船倚云而停泊在石鏡峰,在秋涼之夜四顧凄迷,倍感孤寂。
你值此情境,怎么可能不引起思鄉(xiāng)的情緒,而又無處傾訴,只能對月悲啼。
小弟上馬將遠行,送別在柳下,官街上的槐葉才如兔眼兒大。
想的是借千里送別去謀生,換取升斗之糧糊口養(yǎng)家。
彼此像南北流走互不相見的浮云,心頭和全身卻像掛著線兒相牽引。
茅屋前樹影轉(zhuǎn)動,月光滿床難入睡,為小弟擔(dān)憂,夢見江西饑民亂紛紛。
你長兄我今年已經(jīng)二十歲掛零,近來持鏡自照,只見臉上胡須生。
離家三年仍是這般清苦貧窮,謀職于京都,到頭來一事無成。
村邊荒溝里積著死水,寒光如刀,庭院南頭那棵老柳已生出蛀蟲。
遠在江邊異鄉(xiāng)的小弟真叫人憐念,郊野晚風(fēng)悲鳴,更增加牽掛之情。
《勉愛行二首送小季之廬山》的注釋
勉愛:勉勵其自愛。小季:小弟。
俎豆:古代祭祀、宴會時盛肉類等食品的兩種器皿,此指餞行的菜肴。
廄(jiù):馬棚。
小雁:喻季弟。爐峰:廬山香爐峰的省稱。
楚水:古楚地的江河湖澤。此處指鄱陽湖。
嗚?。罕瘒@。
官槐:長安官街,夾道植槐柳。兔目:《續(xù)博物志》:“槐葉之生,入春季五日而兔目,十日而鼠耳 ,更旬而始規(guī),三旬而葉成。”
“欲將”二句:言千里以身事人,不過為斗粟也。持我,一作“持此”。
南云北云:謂二人一南一北也。
靈臺經(jīng)絡(luò):猶心中情緒也。靈臺,心也,語出《莊子》。此句或謂兄弟一南一北,家母思兒也。
下國:京師以外之地。
昆:兄也。此長吉自謂,而與其季言之。
索米:領(lǐng)取俸祿也?!稏|方朔傳》:“無令但索長安米。”注云:“索,盡也。”
拱柳:合抱之柳。蠐(qí)螬(cáo):《爾雅》云:“蠐螬有六名,在木中者,名蝤蠐。”《化書》云: “燥濕相育,不母而生蝤蠐。”
幼客:游子年幼也。
晚吹:晚之吹角。一說晚風(fēng)。
簡短詩意賞析
這兩首詩抒寫兄弟離別之深情,寓情于景,措辭沉痛。第一首敘離別之感受。先繪寫詩人的狼狽與困頓,順勢點出小弟黯然遠去的緣由;接著遙想小弟離別后的情景。第二首言兄弟之情。首四句寫“別”,次四句寫“母心”,再次四句寫“我”,最后四句寫“憶”。全詩集中地表現(xiàn)出李賀與其弟情真意切的情思,感情真摯,******深永。
作者簡介
李賀(約公元790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后裔。“長吉體”詩歌的開創(chuàng)者,有“詩鬼”之稱,是與“詩圣”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后,中國文學(xué)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孟浩然《高陽池送朱二》”的原文翻譯
2、“李商隱《送豐都李尉》”的原文翻譯
3、“梅堯臣《送何遁山人歸蜀》”的原文翻譯
4、“張孝祥《念奴嬌·風(fēng)帆更起》”的原文翻譯
5、“晏幾道《南鄉(xiāng)子·畫鴨懶熏香》”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柳宗元《送元暠師詩》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