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jīng)·國風(fēng)《無衣》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詩經(jīng)
詩經(jīng)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shí)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詩經(jīng)·國風(fēng)《無衣》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無衣》原文
《無衣》
詩經(jīng)·國風(fēng)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無衣》譯文
誰說沒有衣服穿?與你同穿戰(zhàn)袍。君王出兵打仗,修整我那戈與矛,與你共同對敵。
誰說沒有衣服穿?與你同穿內(nèi)衣。君王出兵打仗,修整我那矛與戟,與你一起出發(fā)。
誰說沒有衣服穿?與你同穿戰(zhàn)裙。君王出兵打仗,修整甲胄與兵器,殺敵與你共前進(jìn)。
《無衣》的注釋
袍:長袍,即今之斗篷。
王:此指秦君。一說指周天子。于:語助詞。
興師:起兵。
同仇:共同對敵。
澤:通“襗”,內(nèi)衣,如今之汗衫。
作:起。
裳:下衣,此指戰(zhàn)裙。
甲兵:鎧甲與兵器。
行:往。
簡短詩意賞析
這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敵愾的戰(zhàn)歌,表現(xiàn)了秦國軍民團(tuán)結(jié)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氣和樂觀精神,其獨(dú)具矯健而爽朗的風(fēng)格正是秦人愛國主義精神的反映。全詩共三章,采用了重章疊唱的形式,敘說著將士們在大敵當(dāng)前、兵臨城下之際,他們以大局為重,與周王室保持一致,一聽“王于興師”,磨刀擦***、舞戈揮戟,奔赴前線共同殺敵的英雄主義氣概。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納蘭性德《菩薩蠻·新寒中酒敲窗雨》”的原文翻譯
2、“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的原文翻譯
3、“韋莊《菩薩蠻·紅樓別夜堪惆悵》”的原文翻譯
4、“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的原文翻譯
5、“戴復(fù)古《賀新郎·寄豐真州》”的原文翻譯

《無衣》
詩經(jīng)·國風(fēng)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無衣》譯文
誰說沒有衣服穿?與你同穿戰(zhàn)袍。君王出兵打仗,修整我那戈與矛,與你共同對敵。
誰說沒有衣服穿?與你同穿內(nèi)衣。君王出兵打仗,修整我那矛與戟,與你一起出發(fā)。
誰說沒有衣服穿?與你同穿戰(zhàn)裙。君王出兵打仗,修整甲胄與兵器,殺敵與你共前進(jìn)。
《無衣》的注釋
袍:長袍,即今之斗篷。
王:此指秦君。一說指周天子。于:語助詞。
興師:起兵。
同仇:共同對敵。
澤:通“襗”,內(nèi)衣,如今之汗衫。
作:起。
裳:下衣,此指戰(zhàn)裙。
甲兵:鎧甲與兵器。
行:往。
簡短詩意賞析
這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敵愾的戰(zhàn)歌,表現(xiàn)了秦國軍民團(tuán)結(jié)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氣和樂觀精神,其獨(dú)具矯健而爽朗的風(fēng)格正是秦人愛國主義精神的反映。全詩共三章,采用了重章疊唱的形式,敘說著將士們在大敵當(dāng)前、兵臨城下之際,他們以大局為重,與周王室保持一致,一聽“王于興師”,磨刀擦***、舞戈揮戟,奔赴前線共同殺敵的英雄主義氣概。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納蘭性德《菩薩蠻·新寒中酒敲窗雨》”的原文翻譯
2、“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的原文翻譯
3、“韋莊《菩薩蠻·紅樓別夜堪惆悵》”的原文翻譯
4、“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的原文翻譯
5、“戴復(fù)古《賀新郎·寄豐真州》”的原文翻譯
- 詩經(jīng)·國風(fēng)《柏舟》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
- 詩經(jīng)·國風(fēng)《載馳》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
- 詩經(jīng)·小雅《小旻》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
- 詩經(jīng)·大雅《烝民》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
- 詩經(jīng)·國風(fēng)《二子乘舟》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
- 詩經(jīng)·國風(fēng)《燕燕》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
- 詩經(jīng)·國風(fēng)《渭陽》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
- 詩經(jīng)·國風(fēng)《河廣》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
- 詩經(jīng)·國風(fēng)《匪風(fēng)》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
- 詩經(jīng)·小雅《四牡》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
- 詩經(jīng)·國風(fēng)《泉水》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
- 詩經(jīng)·國風(fēng)《竹竿》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