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翃《宿石邑山中》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古詩詞
古詩詞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韓翃《宿石邑山中》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宿石邑山中》原文
《宿石邑山中》
韓翃
浮云不共此山齊,山靄蒼蒼望轉(zhuǎn)迷。
曉月暫飛高樹里,秋河隔在數(shù)峰西。
《宿石邑山中》譯文
天上的浮云不能與此山平齊,山巒云霧蒼蒼遠(yuǎn)望反更迷離。
拂曉彎月暫時飛隱到高樹里,秋夜的銀河遠(yuǎn)隔在數(shù)峰以西。
《宿石邑山中》的注釋
石邑:古縣名,故城在今河北獲鹿東南。
浮云:飄動的云。《楚辭·九辯》:“塊獨(dú)守此無澤兮,仰浮云而永嘆。”共:同,與。
山靄(ǎi):山中的云氣。唐岑參《高冠谷口招鄭鄠》詩:“衣裳與枕席,山靄碧氛氳。”望:一作“翠”。迷:分辨不清。
曉月:拂曉的殘月。南朝宋謝靈運(yùn) 《廬陵王墓下作》詩:“曉月發(fā)云陽,落日次朱方。”暫:短暫,突然。高:一作“千”。
秋河:秋夜的銀河。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詩描繪了石邑山的迷人景色。前兩句寫傍晚投宿所見山之景,后兩句寫曉行山中所見天之色。全詩意境幽美,景中寓情,表達(dá)了詩人羈旅辛苦,孤獨(dú)凄清的況味。
作者簡介
韓翃,唐代詩人。字君平,南陽(今河南南陽)人。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天寶13年(754)考中進(jìn)士,寶應(yīng)年間在淄青節(jié)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從事,后隨侯希逸回朝,閑居長安十年。建中年間,因作《寒食》詩被唐德宗所賞識,因而被提拔為中書舍人。韓翃詩筆法輕巧,寫景別致,在當(dāng)時傳誦很廣。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辛棄疾《鵲橋仙·贈鷺鷥》”的原文翻譯
2、“高適《塞上聽吹笛》”的原文翻譯
3、“楊萬里《昭君怨·賦松上鷗》”的原文翻譯
4、“吳文英《雙雙燕·小桃謝后》”的原文翻譯
5、“秦觀《念奴嬌·過小孤山》”的原文翻譯

《宿石邑山中》
韓翃
浮云不共此山齊,山靄蒼蒼望轉(zhuǎn)迷。
曉月暫飛高樹里,秋河隔在數(shù)峰西。
《宿石邑山中》譯文
天上的浮云不能與此山平齊,山巒云霧蒼蒼遠(yuǎn)望反更迷離。
拂曉彎月暫時飛隱到高樹里,秋夜的銀河遠(yuǎn)隔在數(shù)峰以西。
《宿石邑山中》的注釋
石邑:古縣名,故城在今河北獲鹿東南。
浮云:飄動的云。《楚辭·九辯》:“塊獨(dú)守此無澤兮,仰浮云而永嘆。”共:同,與。
山靄(ǎi):山中的云氣。唐岑參《高冠谷口招鄭鄠》詩:“衣裳與枕席,山靄碧氛氳。”望:一作“翠”。迷:分辨不清。
曉月:拂曉的殘月。南朝宋謝靈運(yùn) 《廬陵王墓下作》詩:“曉月發(fā)云陽,落日次朱方。”暫:短暫,突然。高:一作“千”。
秋河:秋夜的銀河。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詩描繪了石邑山的迷人景色。前兩句寫傍晚投宿所見山之景,后兩句寫曉行山中所見天之色。全詩意境幽美,景中寓情,表達(dá)了詩人羈旅辛苦,孤獨(dú)凄清的況味。
作者簡介
韓翃,唐代詩人。字君平,南陽(今河南南陽)人。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天寶13年(754)考中進(jìn)士,寶應(yīng)年間在淄青節(jié)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從事,后隨侯希逸回朝,閑居長安十年。建中年間,因作《寒食》詩被唐德宗所賞識,因而被提拔為中書舍人。韓翃詩筆法輕巧,寫景別致,在當(dāng)時傳誦很廣。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辛棄疾《鵲橋仙·贈鷺鷥》”的原文翻譯
2、“高適《塞上聽吹笛》”的原文翻譯
3、“楊萬里《昭君怨·賦松上鷗》”的原文翻譯
4、“吳文英《雙雙燕·小桃謝后》”的原文翻譯
5、“秦觀《念奴嬌·過小孤山》”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蕭綱《蜀道難·其二》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