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挽劉道一》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古詩詞
古詩詞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孫中山《挽劉道一》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挽劉道一》原文
《挽劉道一》
孫中山
半壁東南三楚雄,劉郎死去霸圖空。
尚余遺業(yè)艱難甚,誰與斯人慷慨同。
塞上秋風(fēng)悲戰(zhàn)馬,神州落日泣哀鴻。
幾時痛飲黃龍酒,橫攬江流一奠公。
《挽劉道一》譯文
東南地以楚的形勢最為雄險,而劉道一的犧牲,致使原來宏偉的圖謀落空了。
義軍殘部尚存,革命事業(yè)還非常艱巨,如今有誰能像他那樣奮發(fā)激昂呢。
邊塞上秋風(fēng)蕭瑟,戰(zhàn)馬悲嘶;神州大地,在暗淡的落日余暉之中,傳來鴻雁的哀鳴。
什么時候才能打到北京,痛飲慶功祝捷之酒?到時定酹酒在江流之中,祭奠您的英魂。
《挽劉道一》的注釋
劉道一:原籍湖南衡山,遷居湘潭。留學(xué)日本期間,參加同盟會。萍鄉(xiāng)、瀏陽、醴陵起義后,在長沙被捕犧牲。
半壁東南:謂東南地區(qū)占全國領(lǐng)土之半。半壁,半邊。
三楚:秦漢時分戰(zhàn)國楚地為西楚、東楚、南楚,包括今蘇北、江西、湖南、湖北一帶地區(qū)。
劉郎:即劉道一。霸圖:這里指推翻清王朝、恢復(fù)中華的宏偉計劃。
斯人:這人。指劉道一,
落日:喻清政府的黑暗統(tǒng)治。哀鴻:哀鳴的鴻雁,喻流離失所。
痛飲黃龍酒: 語本《宋史·岳飛傳》,岳飛率軍北伐抗金,取得多次勝利,他曾滿懷勝利信心跟部下將領(lǐng)相約:“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黃龍府,金初的都城,故址在今吉林省農(nóng)安縣。黃龍酒,喻取得最后勝利時的慶功酒。
公:對劉道一的尊稱。
簡短詩意賞析
前兩聯(lián)寫烈土的品德和才干,正因為烈士的德才兼?zhèn)洌氖湃ヒ簿透谷烁械酵聪?;后兩?lián)寫出劉道一烈士犧牲后的斗爭形勢和對革命事業(yè)必勝的信心。全詩哀挽死者,激勵生者,慷慨悲歌,沉雄豪壯。
作者簡介
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又名帝象,化名中山樵,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qū),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三民主義的倡導(dǎo)者,創(chuàng)立了《五權(quán)憲法》。他首舉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兩千年封建帝制”。孫中山著有《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結(jié)集出版,有中華書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孫中山全集》,臺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國父全集》等。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周邦彥《一落索·眉共春山爭秀》”的原文翻譯
2、“晏幾道《南鄉(xiāng)子·淥水帶青潮》”的原文翻譯
3、“納蘭性德《采桑子·彤霞久絕飛瓊字》”的原文翻譯
4、“王維《寄荊州張丞相》”的原文翻譯
5、“蘇軾《蝶戀花·佳人》”的原文翻譯

《挽劉道一》
孫中山
半壁東南三楚雄,劉郎死去霸圖空。
尚余遺業(yè)艱難甚,誰與斯人慷慨同。
塞上秋風(fēng)悲戰(zhàn)馬,神州落日泣哀鴻。
幾時痛飲黃龍酒,橫攬江流一奠公。
《挽劉道一》譯文
東南地以楚的形勢最為雄險,而劉道一的犧牲,致使原來宏偉的圖謀落空了。
義軍殘部尚存,革命事業(yè)還非常艱巨,如今有誰能像他那樣奮發(fā)激昂呢。
邊塞上秋風(fēng)蕭瑟,戰(zhàn)馬悲嘶;神州大地,在暗淡的落日余暉之中,傳來鴻雁的哀鳴。
什么時候才能打到北京,痛飲慶功祝捷之酒?到時定酹酒在江流之中,祭奠您的英魂。
《挽劉道一》的注釋
劉道一:原籍湖南衡山,遷居湘潭。留學(xué)日本期間,參加同盟會。萍鄉(xiāng)、瀏陽、醴陵起義后,在長沙被捕犧牲。
半壁東南:謂東南地區(qū)占全國領(lǐng)土之半。半壁,半邊。
三楚:秦漢時分戰(zhàn)國楚地為西楚、東楚、南楚,包括今蘇北、江西、湖南、湖北一帶地區(qū)。
劉郎:即劉道一。霸圖:這里指推翻清王朝、恢復(fù)中華的宏偉計劃。
斯人:這人。指劉道一,
落日:喻清政府的黑暗統(tǒng)治。哀鴻:哀鳴的鴻雁,喻流離失所。
痛飲黃龍酒: 語本《宋史·岳飛傳》,岳飛率軍北伐抗金,取得多次勝利,他曾滿懷勝利信心跟部下將領(lǐng)相約:“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黃龍府,金初的都城,故址在今吉林省農(nóng)安縣。黃龍酒,喻取得最后勝利時的慶功酒。
公:對劉道一的尊稱。
簡短詩意賞析
前兩聯(lián)寫烈土的品德和才干,正因為烈士的德才兼?zhèn)洌氖湃ヒ簿透谷烁械酵聪?;后兩?lián)寫出劉道一烈士犧牲后的斗爭形勢和對革命事業(yè)必勝的信心。全詩哀挽死者,激勵生者,慷慨悲歌,沉雄豪壯。
作者簡介
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又名帝象,化名中山樵,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qū),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三民主義的倡導(dǎo)者,創(chuàng)立了《五權(quán)憲法》。他首舉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兩千年封建帝制”。孫中山著有《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結(jié)集出版,有中華書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孫中山全集》,臺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國父全集》等。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周邦彥《一落索·眉共春山爭秀》”的原文翻譯
2、“晏幾道《南鄉(xiāng)子·淥水帶青潮》”的原文翻譯
3、“納蘭性德《采桑子·彤霞久絕飛瓊字》”的原文翻譯
4、“王維《寄荊州張丞相》”的原文翻譯
5、“蘇軾《蝶戀花·佳人》”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慧寂《滔滔不持戒》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