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瑀《駕出北郭門行》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古詩詞
古詩詞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為大家整理了阮瑀《駕出北郭門行》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駕出北郭門行》原文
《駕出北郭門行》
阮瑀
駕出北郭門,馬樊不肯馳。
下車步踟躕,仰折枯楊枝。
顧聞丘林中,噭噭有悲啼。
借問啼者出,何為乃如斯?
親母舍我歿,后母憎孤兒。
饑寒無衣食,舉動鞭捶施。
骨消肌肉盡,體若枯樹皮。
藏我空室中,父還不能知。
上冢察故處,存亡永別離。
親母何可見,淚下聲正嘶。
棄我于此間,窮厄豈有貲?
傳告后代人,以此為明規(guī)。
《駕出北郭門行》譯文
我乘車駛出城的北門,馬兒止步不愿前行。
我走下車來慢慢地行,抬手折下枯楊枝。
回頭聽見丘林中,噭噭啼哭有悲聲。
向人打聽時啼哭的人走出丘林,我問他為何哭的這樣傷心。
他說“親生母親離開我死去了,后母又恨我這孤兒。
又饑又寒無衣無食,動不動就鞭打我。
骨瘦無肌肉,身子像枯樹皮。
把我關在空屋里,父親還不能知道。
我上墳地來看看母親的墳墓,活著的和死去的永遠分離了。
母親怎么能看見我,我眼淚雙流哭聲嘶啞。
如今我被拋棄在這人世間,窮苦哪有止境?”
我記下這件事來傳給后代人,要從這件事中深深地吸取教訓。
《駕出北郭門行》的注釋
駕出北郭門行:《初學記》作樂府詩;在《樂府詩集》里屬“雜曲歌辭”,是作者擬樂府自創(chuàng)新題詩,繼承了漢樂府民歌反映社會現實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駕:把車套在馬身上。
郭:外城,古代在城的外圍加筑的一道城墻。
樊(fán):《初學記》作“行”,本指關鳥獸的籠子,轉為止而不前。
馳:車馬疾行。
步踟(chí)躕(chú):《初學記》作“少踟躕”。步,行走??绯鲆徊綖轷停倏绯鲆蛔銥椴?。踟躕,徘徊不進;猶豫。
仰:抬頭,臉向上,與“俯”相對。
枯楊: 《初學記》作“楊柳”???,枯槁,草木失去水分或失去生機。
顧:回首,回視。聞:聽見。
丘:因地勢而自然形成的土山。
噭(jiào)噭:悲哭聲。
啼:放聲哭。
借問:詢問。
斯:此,這。
歿(mò):死亡。
憎:恨,厭惡。孤:無父之稱。
饑:饑餓,吃不飽。
寒:冷。
衣:服裝的通稱,含上衣下裳而言。王筠《說文句讀·衣部》:“衣,析言之則分衣裳,渾言之則曰衣。”
食:飯食。
舉:行動。
鞭:占代一種竹制刑具。
捶:通“棰”,棒擊。
“骨消”兩句:形容很瘦弱。
室:房屋,住宅。
冢(zhǒng):隆起的墳墓。
嘶:聲音沙啞。
窮:困厄,不得志。
厄:困苦,災難。
貲:計算物品的價格或數量。
規(guī):典范。
簡短詩意賞析
這首詩主要借作者與孤兒的問答,描寫孤兒受后母虐待的悲慘遭遇,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下后母折磨孤兒的家庭矛盾,表現了作者對這一社會問題的關心,和對于受害者的無限同情。
作者簡介
阮瑀(約165—212)東漢末陳留尉氏人,字元瑜。少師從蔡邕。漢獻帝建安中,曹操以為司空軍謀祭酒、管記室。好文學,尤善章表書記,為建安七子之一。官至倉曹掾屬。后人輯有《阮元瑜集》。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李商隱《無題》”的原文翻譯
2、“黃庭堅《贈黔南賈使君》”的原文翻譯
3、“柳永《永遇樂·薰風解慍》”的原文翻譯
4、“溫庭筠《相和歌辭·三洲歌》”的原文翻譯
5、“歐陽修《范仲淹有志于天下》”的原文翻譯

《駕出北郭門行》
阮瑀
駕出北郭門,馬樊不肯馳。
下車步踟躕,仰折枯楊枝。
顧聞丘林中,噭噭有悲啼。
借問啼者出,何為乃如斯?
親母舍我歿,后母憎孤兒。
饑寒無衣食,舉動鞭捶施。
骨消肌肉盡,體若枯樹皮。
藏我空室中,父還不能知。
上冢察故處,存亡永別離。
親母何可見,淚下聲正嘶。
棄我于此間,窮厄豈有貲?
傳告后代人,以此為明規(guī)。
《駕出北郭門行》譯文
我乘車駛出城的北門,馬兒止步不愿前行。
我走下車來慢慢地行,抬手折下枯楊枝。
回頭聽見丘林中,噭噭啼哭有悲聲。
向人打聽時啼哭的人走出丘林,我問他為何哭的這樣傷心。
他說“親生母親離開我死去了,后母又恨我這孤兒。
又饑又寒無衣無食,動不動就鞭打我。
骨瘦無肌肉,身子像枯樹皮。
把我關在空屋里,父親還不能知道。
我上墳地來看看母親的墳墓,活著的和死去的永遠分離了。
母親怎么能看見我,我眼淚雙流哭聲嘶啞。
如今我被拋棄在這人世間,窮苦哪有止境?”
我記下這件事來傳給后代人,要從這件事中深深地吸取教訓。
《駕出北郭門行》的注釋
駕出北郭門行:《初學記》作樂府詩;在《樂府詩集》里屬“雜曲歌辭”,是作者擬樂府自創(chuàng)新題詩,繼承了漢樂府民歌反映社會現實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駕:把車套在馬身上。
郭:外城,古代在城的外圍加筑的一道城墻。
樊(fán):《初學記》作“行”,本指關鳥獸的籠子,轉為止而不前。
馳:車馬疾行。
步踟(chí)躕(chú):《初學記》作“少踟躕”。步,行走??绯鲆徊綖轷停倏绯鲆蛔銥椴?。踟躕,徘徊不進;猶豫。
仰:抬頭,臉向上,與“俯”相對。
枯楊: 《初學記》作“楊柳”???,枯槁,草木失去水分或失去生機。
顧:回首,回視。聞:聽見。
丘:因地勢而自然形成的土山。
噭(jiào)噭:悲哭聲。
啼:放聲哭。
借問:詢問。
斯:此,這。
歿(mò):死亡。
憎:恨,厭惡。孤:無父之稱。
饑:饑餓,吃不飽。
寒:冷。
衣:服裝的通稱,含上衣下裳而言。王筠《說文句讀·衣部》:“衣,析言之則分衣裳,渾言之則曰衣。”
食:飯食。
舉:行動。
鞭:占代一種竹制刑具。
捶:通“棰”,棒擊。
“骨消”兩句:形容很瘦弱。
室:房屋,住宅。
冢(zhǒng):隆起的墳墓。
嘶:聲音沙啞。
窮:困厄,不得志。
厄:困苦,災難。
貲:計算物品的價格或數量。
規(guī):典范。
簡短詩意賞析
這首詩主要借作者與孤兒的問答,描寫孤兒受后母虐待的悲慘遭遇,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下后母折磨孤兒的家庭矛盾,表現了作者對這一社會問題的關心,和對于受害者的無限同情。
作者簡介
阮瑀(約165—212)東漢末陳留尉氏人,字元瑜。少師從蔡邕。漢獻帝建安中,曹操以為司空軍謀祭酒、管記室。好文學,尤善章表書記,為建安七子之一。官至倉曹掾屬。后人輯有《阮元瑜集》。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李商隱《無題》”的原文翻譯
2、“黃庭堅《贈黔南賈使君》”的原文翻譯
3、“柳永《永遇樂·薰風解慍》”的原文翻譯
4、“溫庭筠《相和歌辭·三洲歌》”的原文翻譯
5、“歐陽修《范仲淹有志于天下》”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蒨桃《呈寇公二首》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