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登峨眉山》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古詩詞
古詩詞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李白《登峨眉山》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登峨眉山》原文
《登峨眉山》
李白
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
周流試登覽,絕怪安可悉?
青冥倚天開,彩錯疑畫出。
泠然紫霞賞,果得錦囊術(shù)。
云間吟瓊簫,石上弄寶瑟。
平生有微尚,歡笑自此畢。
煙容如在顏,塵累忽相失。
倘逢騎羊子,攜手凌白日。
《登峨眉山》譯文
蜀國有很多仙山,但都難以與綿邈的峨眉相匹敵。
試登此峨眉山周游觀覽,其絕特奇異的風(fēng)光景致哪里能全部領(lǐng)略。
青蒼的山峰展列于天際,色彩斑斕如同出自畫中。
飄然登上峰頂賞玩紫霞,恰如真得到了修道成仙之術(shù)。
我在云間吹奏玉簫,在山石上彈起寶瑟。
我平生素有修道學(xué)仙的愿望,自此以后將結(jié)束世俗之樂。
我的臉上似已充滿煙霞之氣,塵世之牽累忽然間已消失。
倘若遇上仙人騎羊子,就與他相互攜手凌跨白日。
《登峨眉山》的注釋
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縣西南。因兩山相對,望之如峨眉而得名,是著名的風(fēng)景區(qū),有“峨眉天下秀”之稱。
邈:渺茫綿遠。
周流:周游。
絕怪:絕特怪異。
青冥:青而暗昧的樣子。
泠然:輕舉貌?!段倪x·江淹〈雜體詩〉》:“冷然空中賞。”
錦囊術(shù):成仙之術(shù)。《漢武內(nèi)傳》載:漢武帝曾把西王母和上元夫人所傳授的仙經(jīng)放在紫錦囊中。
瓊簫:即玉簫,簫的美稱。
微尚:指學(xué)道求仙之愿。
煙容:古時以仙人托身云煙,因而稱仙人為煙容。此處煙容即指臉上的煙霞之氣。
塵累:塵世之煩擾。
騎羊子:即葛由?!读邢蓚鳌肪砩希?ldquo;葛由者。羌人也。周成王時,好刻木羊賣之。一旦騎羊而入西蜀,蜀中王侯貴人追之上綏山。山在峨眉山西南,高無極也。隨之者不復(fù)還,皆得仙道。”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詩為五言古體,全篇十六句可分四段,每段四句。用入聲質(zhì)韻,一韻到底。四段的首句,皆用平聲字作結(jié),在音調(diào)上有振音激響的作用。雖是一首五言古詩,但在結(jié)構(gòu)層次上是非常嚴整的。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jù)《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為醉時寫就,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早發(fā)白帝城》等。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辛棄疾《鵲橋仙·贈鷺鷥》”的原文翻譯
2、“高適《塞上聽吹笛》”的原文翻譯
3、“楊萬里《昭君怨·賦松上鷗》”的原文翻譯
4、“吳文英《雙雙燕·小桃謝后》”的原文翻譯
5、“秦觀《念奴嬌·過小孤山》”的原文翻譯

《登峨眉山》
李白
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
周流試登覽,絕怪安可悉?
青冥倚天開,彩錯疑畫出。
泠然紫霞賞,果得錦囊術(shù)。
云間吟瓊簫,石上弄寶瑟。
平生有微尚,歡笑自此畢。
煙容如在顏,塵累忽相失。
倘逢騎羊子,攜手凌白日。
《登峨眉山》譯文
蜀國有很多仙山,但都難以與綿邈的峨眉相匹敵。
試登此峨眉山周游觀覽,其絕特奇異的風(fēng)光景致哪里能全部領(lǐng)略。
青蒼的山峰展列于天際,色彩斑斕如同出自畫中。
飄然登上峰頂賞玩紫霞,恰如真得到了修道成仙之術(shù)。
我在云間吹奏玉簫,在山石上彈起寶瑟。
我平生素有修道學(xué)仙的愿望,自此以后將結(jié)束世俗之樂。
我的臉上似已充滿煙霞之氣,塵世之牽累忽然間已消失。
倘若遇上仙人騎羊子,就與他相互攜手凌跨白日。
《登峨眉山》的注釋
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縣西南。因兩山相對,望之如峨眉而得名,是著名的風(fēng)景區(qū),有“峨眉天下秀”之稱。
邈:渺茫綿遠。
周流:周游。
絕怪:絕特怪異。
青冥:青而暗昧的樣子。
泠然:輕舉貌?!段倪x·江淹〈雜體詩〉》:“冷然空中賞。”
錦囊術(shù):成仙之術(shù)。《漢武內(nèi)傳》載:漢武帝曾把西王母和上元夫人所傳授的仙經(jīng)放在紫錦囊中。
瓊簫:即玉簫,簫的美稱。
微尚:指學(xué)道求仙之愿。
煙容:古時以仙人托身云煙,因而稱仙人為煙容。此處煙容即指臉上的煙霞之氣。
塵累:塵世之煩擾。
騎羊子:即葛由?!读邢蓚鳌肪砩希?ldquo;葛由者。羌人也。周成王時,好刻木羊賣之。一旦騎羊而入西蜀,蜀中王侯貴人追之上綏山。山在峨眉山西南,高無極也。隨之者不復(fù)還,皆得仙道。”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詩為五言古體,全篇十六句可分四段,每段四句。用入聲質(zhì)韻,一韻到底。四段的首句,皆用平聲字作結(jié),在音調(diào)上有振音激響的作用。雖是一首五言古詩,但在結(jié)構(gòu)層次上是非常嚴整的。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jù)《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為醉時寫就,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早發(fā)白帝城》等。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辛棄疾《鵲橋仙·贈鷺鷥》”的原文翻譯
2、“高適《塞上聽吹笛》”的原文翻譯
3、“楊萬里《昭君怨·賦松上鷗》”的原文翻譯
4、“吳文英《雙雙燕·小桃謝后》”的原文翻譯
5、“秦觀《念奴嬌·過小孤山》”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鄭燮《淇澳青青水一灣》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