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贈何七判官昌浩》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古詩詞
古詩詞 由優(yōu)爾供稿
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9252兒童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李白《贈何七判官昌浩》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贈何七判官昌浩》原文
《贈何七判官昌浩》
李白
有時忽惆悵,匡坐至夜分。
平明空嘯咤,思欲解世紛。
心隨長風(fēng)去,吹散萬里云。
羞作濟南生,九十誦古文。
不然拂劍起,沙漠收奇勛。
老死阡陌間,何因揚清芬。
夫子今管樂,英才冠三軍。
終與同出處,豈將沮溺群?
《贈何七判官昌浩》譯文
有時我忽覺心情惆悵,兀然獨坐直至夜半。天亮?xí)r空懷壯志,仰天長嘯,,欲為世間解亂釋紛,一展懷抱。我的心隨長風(fēng)直上萬里,吹散天空中的浮云。我羞作濟南伏生,九十多歲了還在啃書本,吟誦古文。不如撰劍而起.到沙漠上去拚殺廝斗,為國立功。一輩子老死于阡陌之間,怎能揚大名呢?夫子您是當(dāng)今的管仲和樂毅,英才名冠三軍。我想您終會一起建功立業(yè),豈能一輩子與長沮、桀溺為伍呢?
《贈何七判官昌浩》的注釋
何七:何昌浩,排行第七,故稱何七。安旗云:”似為幽州節(jié)度使判官“。判官:節(jié)度使屬官。
匡坐:正坐。夜分:夜半。
平明:天明。嘯咤:高號長嘯。
紛:世間的紛爭。
濟南生:即西漢伏生,名勝,濟南人。曾為秦博士,秦時焚書,伏生壁藏之。傳九篇,即今文《尚書》。漢文帝時召伏生,是時伏生年九十余,老不能行,于是乃詔太常使掌故晁錯往受之。見《漢書·伏生傳》
夫子:指何昌浩。管樂:指春秋時齊相管仲、戰(zhàn)國時燕國名將樂毅。
將:與。沮溺:指春秋時兩位著名隱士長沮、桀溺。見《論語·微子》。
簡短詩意賞析
這是一首具有強烈進取精神的政治抒情詩,表現(xiàn)了詩人不甘心老死阡陌之間,決心乘風(fēng)破浪,為世人做一番排難解紛的大事業(yè)的崇高志趣。此詩前半寫不愿白首為郎,而愿拚劍沙漠,建立功業(yè);后半贊何判官有管、樂之才,愿與之同驅(qū)疆場,為國立功。全詩抒寫遠(yuǎn)大理想,洋溢著努力進取的積極精神,表現(xiàn)了作者崇高的思想境界。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jù)《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為醉時寫就,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早發(fā)白帝城》等。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王安石《明妃曲二首》”的原文翻譯
2、“李清照《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二首》”的原文翻譯
3、“孟浩然《登鹿門山懷古》”的原文翻譯
4、“盧照鄰《長安古意》”的原文翻譯
5、“歐陽修《少年游·玉壺冰瑩獸爐灰》”的原文翻譯

《贈何七判官昌浩》
李白
有時忽惆悵,匡坐至夜分。
平明空嘯咤,思欲解世紛。
心隨長風(fēng)去,吹散萬里云。
羞作濟南生,九十誦古文。
不然拂劍起,沙漠收奇勛。
老死阡陌間,何因揚清芬。
夫子今管樂,英才冠三軍。
終與同出處,豈將沮溺群?
《贈何七判官昌浩》譯文
有時我忽覺心情惆悵,兀然獨坐直至夜半。天亮?xí)r空懷壯志,仰天長嘯,,欲為世間解亂釋紛,一展懷抱。我的心隨長風(fēng)直上萬里,吹散天空中的浮云。我羞作濟南伏生,九十多歲了還在啃書本,吟誦古文。不如撰劍而起.到沙漠上去拚殺廝斗,為國立功。一輩子老死于阡陌之間,怎能揚大名呢?夫子您是當(dāng)今的管仲和樂毅,英才名冠三軍。我想您終會一起建功立業(yè),豈能一輩子與長沮、桀溺為伍呢?
《贈何七判官昌浩》的注釋
何七:何昌浩,排行第七,故稱何七。安旗云:”似為幽州節(jié)度使判官“。判官:節(jié)度使屬官。
匡坐:正坐。夜分:夜半。
平明:天明。嘯咤:高號長嘯。
紛:世間的紛爭。
濟南生:即西漢伏生,名勝,濟南人。曾為秦博士,秦時焚書,伏生壁藏之。傳九篇,即今文《尚書》。漢文帝時召伏生,是時伏生年九十余,老不能行,于是乃詔太常使掌故晁錯往受之。見《漢書·伏生傳》
夫子:指何昌浩。管樂:指春秋時齊相管仲、戰(zhàn)國時燕國名將樂毅。
將:與。沮溺:指春秋時兩位著名隱士長沮、桀溺。見《論語·微子》。
簡短詩意賞析
這是一首具有強烈進取精神的政治抒情詩,表現(xiàn)了詩人不甘心老死阡陌之間,決心乘風(fēng)破浪,為世人做一番排難解紛的大事業(yè)的崇高志趣。此詩前半寫不愿白首為郎,而愿拚劍沙漠,建立功業(yè);后半贊何判官有管、樂之才,愿與之同驅(qū)疆場,為國立功。全詩抒寫遠(yuǎn)大理想,洋溢著努力進取的積極精神,表現(xiàn)了作者崇高的思想境界。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jù)《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為醉時寫就,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早發(fā)白帝城》等。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王安石《明妃曲二首》”的原文翻譯
2、“李清照《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二首》”的原文翻譯
3、“孟浩然《登鹿門山懷古》”的原文翻譯
4、“盧照鄰《長安古意》”的原文翻譯
5、“歐陽修《少年游·玉壺冰瑩獸爐灰》”的原文翻譯
上一篇:李賀《出城寄權(quán)璩楊敬之》原文及翻譯注釋_詩意解釋
下一篇:返回列表